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共青团衢州市委文件
团衢发〔2011〕1号
2010年全市共青团工作总结
2010年是我市共青团抓落实、重攻坚、求突破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团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年、项目建设年”的目标部署,坚持服务到基层、工作项目化的主基调,竭诚服务党政工作大局和青少年成长发展,团的各项工作和建设取得新的成果。
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青少年励志成才行动成效明显
1.争当“四好少年”活动蓬勃开展。紧扣“少先队齐动员,争当四好少年”主题,组织了富有时代气息的四格漫画、原创歌舞、自创健身操、原创童谣征集、征文等活动。六一期间,联合市教育局、市妇联表彰了一批市级“四好少年”,各基层少先队组织也以“人人争当四好少年”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2.纪念五四、庆祝六一主题活动丰富多彩。团市委举办了“童年新时尚,低碳伴成长”第四届少儿游戏节,市县共6000多名小朋友参加活动,各县(市、区)团委和市直单位团队组织围绕创业创新、“低碳环保”、“红色教育”等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有序推进“流动青少年宫进农村(社区)”活动,全市共开展23次活动,3000多名青少年参与其中。
3.积极发挥先进典型示范激励作用。开展“创业之星”、“十佳自主创业青年”、“十佳优秀创业青年”、“十大青年网商”等先进的评选和表彰活动,引导青少年走健康成才之路。“村村都有好青年”人才发展计划继续深化,全市共评选“好青年”1650名,并进行面上推开和“好青年”的培养使用工作。进一步深化大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开展了大学生“三下乡”、“四进社区”和中学生“四个一”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二、以“创业文化周”活动为载体,服务青年就业创业行动掀起高潮
围绕我市“创业创新、富民强市”总战略,扎实推进服务青年就业创业行动,我市及各县(市、区)已初步建成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1.承办2010衢州创业文化周活动。以“创业从青年做起”为主题,举办创业文化论坛、创业之星回校园等十项活动,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团省委领导分别出席各项活动并发表讲话,参与活动的青年超过一万人次。活动得到了市内外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等10家国内主流平面媒体和新华网等21家主流网络媒体也专程前来采访,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各家媒体上共发表文字稿件达114篇。
2.深入实施就业创业技能培训。通过政府买单、团企合作培训、依托社会组织培训等模式,不断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实效。全年联合农办、人劳局等单位,培训青年农民8781人,其中团组织单独培训3201人。
3.大力建设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积极拓展见习基地与青年联系的途径、渠道和载体,通过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衢州青年网、短信平台等,发布见习基地和岗位的信息,提升见习对接率,全市已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190个,提供见习岗位1537个,实现上岗见习的青年数为818人,其中实现就业人数275人。
4.稳步推进小额贷款扶持青年创业。继续争取金融机构支持,加大小额贷款扶持青年创业工作力度,不断创新抵押方式,做大做强“青年创业卡”,有效帮助青年创成业、创大业,全年共举办各类金融知识培训25期,培训1468人,为756名青年发放小额贷款9260.4万元,带动就业4239人。
5.积极搭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开展青年网商创业行动,建立青年网商创业培训基地和创业俱乐部,为有意向通过网络创业的青年提供集创业培训、跟踪服务、货源对接、政策咨询等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全市共举办青年网商培训班5期,培训学员364人,举办货源对接会4场,推荐货源单位41家,200多名学员已经在网上开起了自己的“店铺”。开设创业论坛,邀请青年企业家、青年创业典型以及专家学者进社区、进校园,讲述创业故事,激发创业热情,促进创业项目的发掘、推介和转化,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热烈欢迎。
三、以青少年低碳行动为抓手,志愿服务行动影响深远
1.志愿服务组织建设不断加强。
2.志愿日主题活动广泛开展。三•五期间,全市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以“志愿衢州,你我同行”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市区联动开展了“志愿者为民服务一条街”和志愿服务进社区(农村)活动。
3.青少年低碳行动深入人心。配合我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了“衢州市青少年低碳行动”系列活动。活动以“践行低碳生活消费,创建环保模范城市”为主题,从“低碳生活我知道”、“低碳生活我做主”、“我为家园减斤碳”、“低碳知识进校园”四个板块分别开展了“3.15低碳消费我参与”、低碳知识竞赛、低碳知识讲座、“低碳生活”金点子征集、环保海报设计大赛、百支青少年低碳志愿者队伍进社区(村)、“低碳”主题情景剧大赛、市直学校“节碳总动员”等八项具体活动,共吸引全市近10万名青少年参与,市级共表彰各类先进集体60余项,表彰各类先进个人140余人次,在全市青少年中营造了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
4.青年文明号规范管理有效加强。进一步发挥青年文明号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开展“青年文明号行业对口检查”、举办“新申报青年文明号负责人培训班”等措施不断提升全市青年文明号创建的整体水平。全年共有11个集体申报省级青年文明号,21个集体申报市级青年文明号。
四、以青少年宫安全管理为重点,青少年平安行动全面推进
1.高度重视校外活动场所安全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团省委青少年宫安全工作专题会议”精神,成立了由团市委书记担任组长的衢州市青少年宫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市青少年宫系统安全工作会议,对青少年宫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市、县青少年宫均制定了切实有效的安全应急预案,配备了保安人员和必要的防备工具,并制定和完善了家长接送、检查督促等制度。
2.有效开展青少年平安自护系列活动。联合市教育局启动了少年儿童“平安自护过暑假”活动,向全市青少年和家长提出了“平安自护过暑假”的倡议,全市各团队组织开展了平安自护教育“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雏鹰争章”、“平安自护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市青少年宫被列入省青少年平安自护试点单位。
3.积极发挥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作用。拓展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功能,按照服务、咨询、维权相结合的要求,加强人员和设备建设,全年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共接听来电383起,办结370起,办结率达到96.6%。
五、以改善青少年群体民生为目标,青少年关爱行动取得突破
1.切实服务进城务工青年发展。七夕期间,团市委主办了“爱在自由港”衢州大型婚恋交友活动,切实帮助务工青年解决交友难、婚恋难等具体问题,共有560名青年参与;全市各级团队组织积极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开展外来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贫困农民工子女的帮扶结对活动,全年帮助109所农民工子女学校与志愿服务组织结成对子,新增农民工子女结对1380对,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内容开展志愿服务;六一期间,团市委邀请柯城区阳光小学的近百名农民工子女一同参加少儿游戏节,并组织青年企业家、心理健康志愿者走进阳光小学,开展“志愿服务,共享阳光”关爱农民工子女爱心行动。
2.大力推进低收入农户青少年关爱行动。继续推进以助学为重点的低收入农户青少年关爱行动。深化“千家团组织结对千名低收入农户青少年”活动,动员各级团青组织以各种形式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在2009年成立400万元留本基金“金佰汇助学基金“的基础上,去年又接受“瑞宏阳光基金”10万元捐助,全市全年共筹集助学款项261余万元,资助贫困青少年2462人,其中资助大学生591名,中小学生1871名;筹措资金187万元,捐建5所希望小学。
六、以“三团工程”建设为统揽,统筹城乡团建工作举措有力
1.全面推行“三团”工程。召开了全市“三团工程”现场推进会暨“两个试点省”百日集中行动动员会,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基层团组织中全面推行“三团工程”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行“建立团情档案、深化团情沟通,切实为团员青年办实事”制度,着力强化共青团组织的服务功能。在此基础上,开发全市“三团工程”数据录入系统。
2.进一步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全市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注重学校团队组织建设,联合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基础建设规范化的实施意见》。加强团内民主建设,以乡镇为重点开展基层团委换届直选,探索、发展和完善团代表常任制度等团内民主制度。精心布置、扎实开展乡镇(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在原有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有效规范和完善联建委员会、团委班子设岗定责制、活动项目申报制等一系列工作运转体制,为全面推进乡镇(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3.积极推进基层团的组织建设。创新覆盖城乡的团组织网络体系,在农村积极探索“村校联建”、“村企联建”、“村村联建”等各种有效的联建模式,同时探索在协会、专业组织上建团;在企业以市经济开发区为试点开展国企(巨化集团公司下属二级团委)??非公企业联建模式,扎实推进非公企业建团;在社区重点抓好衢州学院下属院系团总支与柯城25个社区开展联建活动。狠抓“两新”组织团建,根据“两新”组织团建年度目标任务,在着力加强独立建团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联合建团、挂靠建团、依托建团等各种建团模式,团建工作取得了新进展。经过努力,全市全年新增非公企业团组织184家,新社会组织团组织41家。
4.高度重视队伍培养锻炼。制定全年团干部培训计划,积极推荐优秀团干部参加上级团组织的各项培训,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第25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同时抓好村团支部书记的培训,全年通过各种方式培训团干部1479人。加强团市委机关干部的培养力度,新提拔3名中层干部,安排2名干部派驻县(市、区)团委工作,1名干部参加市中青班学习。
七、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团的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市政府一系列会议精神,结合创先争优活动要求,以项目化管理模式开展团的工作和活动,进一步推进团的各项事业。
1.开展机关党组织与企业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根据市委市政府开展“三个一百”联系制度的要求,组织机关党支部与企业基层党组织相互结对共建,帮助所联系企业(浙江上洋机械有限公司)协调解决难题,为企业提供切实可行并力所能及的帮助,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2.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积极做好原有项目西区新华幼儿园分园的跟踪服务工作,引进一个总投资1亿元、年产60万樘智能防盗门生产线建设项目。
3.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和争创市级文明单位活动。制定下发《团市委争创市级文明单位2009-2010年规划》和《关于在全市共青团系统开展创建学习型团组织的通知》,团市委机关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编写了《团务知识汇编》和《基层团建和团内民主探索典型案例汇编》下发基层团组织,增强对基层团建和团内民主建设工作的指导。组织全市团干部参加团务知识测试,提高团干部的学习能力和理论水平。
4.开展“争创五四红旗团组织、争当优秀共青团员”活动。创新工作机制,在开展争创五四红旗团组织活动中,把原来的评比制改为创建制,进一步推进了争创活动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5.切实加强团的外围组织建设。市青联召开三届五次、六次常委(扩大)会议,吸收6名优秀青年为青联委员;市少工委联合教育部门开展了“红领巾示范校”创建活动;市青企协成功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机构,调整充实了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队伍。
共青团衢州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