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衢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文件
衢市爱卫发〔2010〕10号
关于印发《衢州市2010年爱国卫生工作总结》的通知
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巨化集团公司、驻衢单位(部队)爱卫会:
现将《衢州市2010年爱国卫生工作总结》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单位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更好地为衢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衢州市爱国卫生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我市爱国卫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爱卫办的指导下,按照“政府组织、全民参与、属地管理、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总体工作方针,城区以加强国家卫生城市管理,不断巩固卫生城市创建成果为重点,农村以扎实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为促进我市城乡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爱卫工作水平
1、做好《条例》宣贯工作。《浙江省爱国卫生促进条例》于10月1日正式施行,我市采取不同形式积极开展《条例》的宣贯。组织爱卫会成员单位及时收看省爱卫会组织的《条例》宣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各县(市、区)相继召开爱卫会成员单位会议,对《条例》进行解读;市爱卫办将《条例》在衢州电视台、《衢州晚报》等媒体上全文刊发,同时发放宣传画册、资料2万多份;各县(市、区)也通过下发文件、上街宣传、悬挂条幅等方式,深入开展《条例》学习,使《条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健全爱国卫生工作网络。根据《关于市卫生局机构编制调整的批复》(衢市编[2009]22号),在市人劳局、市卫生局的组织下,面向全市公开招考工作人员4名,并从县里选调管理人员1名,对市爱卫办工作人员进行充实调整。同时,针对市领导和县(市、区)领导岗位的调整,及时发函要求爱卫会成员单位上报分管领导和联络员,便于联络和及时开展爱国卫生的各项工作;各县(市、区)、各部门单位也根据实际,对本辖区、本单位爱卫会成员进行了充实调整。市卫生局继续将爱国卫生工作列入对各县(市、区)卫生局及各直属单位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督促各县(市、区)做好爱国卫生工作。
3、发挥爱卫会议事协调职能。3月26日,召开市爱卫会全体(扩大)会议,对市区“灭蚊、灭蝇”先进城区省级复查迎检工作及第22个爱国卫生月活动进行全面部署。7月30日,全省市级爱卫办主任例会首次在衢召开,各地市、义乌市爱卫办主任30余人参加了会议。各县(市、区)均召开爱卫会全体会议,进一步发挥爱卫会议事协调职能。
二、巩固创建成果,提高卫生创建能力
1、积极推进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按照《衢州市国家卫生城市管理办法》,市爱卫会每季度召开了一次国家卫生城市管理工作例会,通报前一阶段国卫管理工作情况,部署下阶段工作任务,每次例会市政协主席居亚平,副市长、市爱卫会主任罗卫红均到会并作重要讲话。市政府与爱卫会各成员单位签订了《国家卫生城市管理工作责任书》,并将国卫管理工作纳入市政府对市级机关工作目标考核当中,并占5%的分值。市国卫办坚持对市容市貌每半月督查考核一次、市区农贸市场每月考核一次、清洁家园行动周每年考核4次,并讲考核情况在《国卫简报》和《衢州晚报》上进行通报。9月份,市五创办在建成区开展“市容秩序整治月”活动,通过开展“迎国庆?清洁家园”活动、占道行为整治、交通秩序整治、绿化景观整治、环境污染整治和户外广告整治等活动,使市区市容秩序和环境面貌进一步提升。市国卫办认真做好国卫管理投诉热线8012345的受理、交办和处理工作,全年共接受群众投诉39起,其中反映卫生保洁问题22起、占道经营8起、其他9起,全部在规定工作日内办结。
2、扎实推进卫生创建工作。根据市爱卫办《关于推荐评选省市级卫生先进单位和卫生村的通知》(衢市爱卫办发[2010]26号)文件要求,各区块、部门以及县(市、区)积极申报,共创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42家、省级卫生村24家,命名市级卫生先进单位27家、市级卫生村30家。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不断改善单位卫生、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今年是开化县省级卫生县城复查,市爱卫办多次组织人员对开化县进行检查指导。12月份,省爱卫办组织专家对开化县省级卫生城市进行复查,重新确认开化县为“浙江省卫生县城”。
3、深入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市爱卫会制订了《爱国卫生月活动实施方案》,以“清洁城乡,促进健康”为活动主题,组织全市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共组织卫生清扫活动2135次,治理脏乱道路55万余平方米、清除垃圾6500余吨、清除乱张贴1500余张,有效改善了居民生活居住环境。
三、丰富宣传载体,推动健教工作开展
1、不断健全完善健康教育网络。今年以来,市爱卫会对各县(市、区)健康教育工作网络进行进一步完善,市区各部门单位、街道、社区也全部建立相应的组织,明确分管领导和专(兼)职工作人员,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领导组织体系工作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2、深入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各部门单位充分运用各种载体,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开设健康教育专栏、组织健康知识讲座和医学科普进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99条》,有效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市爱卫办下发各类宣传资料13万余份,编印爱卫简报9期、国卫简报22期,向市卫生局报送信息6条;市保健办坚持每月两期《干部保健知识专辑》,通过公文交换系统向机关干部传发,每期受益面达4.2万人次。为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在市区各高速公路出口、南湖广场等处,设置了大型的国家卫生城市宣传和健康知识公益广告,并在公交车停靠站、道路指示牌、电线杆、电话亭设置了多处宣传牌,大力开展国卫管理和健康知识的宣传。市爱卫办组织4名志愿者参加了浙江省公民健康素养知识大奖赛取得了优异成绩。
3、积极开展控烟活动。5月31日,组织开展了“世界无烟日”主题活动,向广大市民发放宣传资料和画册850份,同时对今年新命名的52家市级“无烟单位”代表进行了表彰。为积极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由爱卫会牵头,市卫生局、市教育局联合下发《衢州市教育局办公室衢州市卫生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控烟工作的通知》(衢市教办[2010]38号),积极鼓励和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按照《浙江省无烟学校标准》,开展创建无烟学校活动,使青少年远离烟草危害。
四、强化综合管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1、积极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积极做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农村清洁工程督查和相关业务指导,同时,广泛动员农村居民做好环境卫生整治,清扫陈年垃圾,消除露天粪缸,消灭卫生死角,使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有效改善。江山以“幸福乡村”为抓手,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使农村卫生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2、着力推动农村改厕工作。积极参与“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年初举办了全市农村改水改厕适宜技术培训班,培训人数达200余人。同时,重点推动中央财政补助农村改厕项目。2010年,龙游、开化、常山、江山4个县均被列为改厕项目县,共承担了7721座的改厕任务,实际完成7729座,并通过省里验收。
五、创新工作机制,巩固“四害”防制成果
1、健全完善除“四害”工作网络。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市、区(开发区)、街道、社区四级病媒生物防制组织网络和以单位为“细胞”的病媒生物防制小组,保障除四害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工作机制,层层分解任务,每月检查,春秋两季灭鼠小结、年终总结,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体系,促进了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规范实施,并初步建立起了病媒生物防制的长效机制。
2、顺利通过灭蚊灭蝇先进城区复查考核。今年以来,市爱卫办以迎接省级“灭蚊、灭蝇先进城区”复查为重点,制订了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方案及技术方案,举办病媒生物防制技术培训班,对市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人员进行了全面的技术培训,深入开展市区病媒生物防制活动,通过结合爱国卫生月开展“清洁家园”等活动,大力开展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治,消除四害孳生场所;落实化学消杀工作,按照“统一时间、统一药物、统一方法、统一标准”的原则开展除四害工作。全市统一开展了春、秋季集中灭鼠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部门单位共投放嗅敌隆饵剂41245千克;杀特净饵剂2776千克;杀特净蜡块473千克;杀特净蜡块614千克,粘鼠板3316张。统一灭鼠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其中市区鼠密度由灭前的2.34%下降到0.91%(密度采用鼠夹法测定)。9月份,省爱卫会组织专家对我市“灭蚊、灭蝇”先进城区进行了复查考核,认为我市近年来灭蚊、灭蝇工作措施有力,市区蚊蝇密度继续保持在全国爱卫会灭蚊、灭蝇标准范围以内,继续确认我市为“省级灭蚊、灭蝇先进城区”。
3、继续推行病媒生物防制市场化运作机制。为确保防制成果,今年市区道路、绿化带、公园、大型水体、农贸市场等公共外环境继续实行市场化运作机制,由专业公司负责消杀工作,市爱卫办、疾控中心、社区建立三级检查考核制度,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各县(市、区)也均与专业消杀公司签订承包合同,实行病媒生物防制市场化运作,取得明显成效。
2010年,我市爱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别部门和单位对爱国卫生工作认识不高、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工作不到位,辖区内个别部位脏、乱、差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二是一些地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制约了爱国卫生工作的开展;三是农村改厕工作进展缓慢,对改厕工作工作抓的不实,影响了农村环境卫生的改善;四是广大群众的城市意识、健康意识和文明卫生意识整体不强,违反环境卫生管理法规的事时有发生,等等。
2011年,必须正视和面对当前爱国卫生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站在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千方百计的解决好爱国卫生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为我市爱国卫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和思想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