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新闻媒体舆情沟通机制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中共衢州市委宣传部文件

 

衢市宣〔2007〕30号

 

 

关于建立新闻媒体舆情沟通机制的通知

 

各县(市、区)委宣传部,市直各新闻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畅达社情民意,进一步增强新闻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为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经研究,决定建立新闻媒体舆情沟通机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构建新闻媒体舆情沟通机制的重要意义

通达社情民意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新闻媒体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新闻宣传工作提高针对性、实效性、扩大影响力、增强公信力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为此,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对推动和谐发展、构建和谐衢州作出了专题研究部署。广大新闻工作者长期活跃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群体,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与基层干部群众长期处于经常性的热线联系状态,具有了解社情民意、把握社会热点的职能优势,全面、客观地反映社会各界多样化的诉求,切实保障人们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增进公众的相互理解和磨合,是时代赋予新闻媒体的使命之一。各新闻单位和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增强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参与社会舆情工作,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群众意愿统一起来,在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赢得热点引导的主动权,为推动和谐发展、构建和谐衢州尽心尽力。

二、参与衢州市社会舆情工作的主要媒体及栏目

新闻单位要将社会舆情的收集分析工作作为增强新闻宣传针对性、实效性的一项日常性工作来抓,纳入对新闻采编人员的工作考核,力争全员参与。特别是民生栏目的采编人员,要将舆情分析作为一项基本功练扎实。

市直媒体参与社会舆情工作的主要单位与栏目:

1、衢州日报社

衢州日报:《民情直通车》、《对焦民生》、《党报热线》

衢州晚报:《城乡对话》、《热线新闻》

农 家 报:《有问题找阿水》

新 闻 网:《焦点热评》、《网友播报》

2、衢州广电总台

广播新闻综合频道:《衢广新闻》、《行风效能热线》

广播交通音乐频道:《交通直播网》

电视新闻综合频道:《衢州新闻》

电视生活娱乐频道:《百姓新闻》、《百姓连线》

电视经济信息频道:《黄金新闻眼》

广播电视报社

衢州信息港网站:《市民热线》

以上媒体要加强对舆情信息的分析研究工作,特别是各栏目(若栏目调整参与舆情工作的栏目亦相应调整)负责人对本栏目的来电、来信、来访和采编工作中掌握到的情况要及时分析研究,每月月底定期向市委宣传部报送一篇舆情分析报告。重要的舆情要即知即报,不得漏报。(“内参”按原规定办理,不作社会舆情信息报送)

各县(市、区)参与社会舆情工作的新闻媒体及栏目由各县(市、区)委宣传部确定,送市委宣传部备案。

三、对做好社会舆情工作的几点要求

各新闻媒体要从思想上重视舆情工作,从人员上落实舆情工作,从任务上布置舆情工作。新闻媒体和广大新闻工作者在从事社会舆情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开展社会舆情工作,密切关注社会各界对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重大活动、重大部署的思想反映,密切关注宣传思想领域的动态动向和各种思想情绪,密切关注广大干部群众对社会热点问题和突发性事件的思想反映,密切关注深化改革中部分干部群众的模糊认识和疑虑困惑,及时收集整理,服务领导,服务群众,服务决策。

2、坚持端正作风。要坚持“三贴近”原则,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听真话,报实情,有喜报喜,有忧报忧,客观地反映客观情况,让领导真知民意、真晓民情、真解民忧,体现出舆情工作的价值。

3、坚持讲求实效。要讲时效,努力在“第一时间”报送社会舆情,努力实现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领导决策的兴奋点和基层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的有机统一。要讲广度,客观地反映不同社会阶层的想法、看法,了解的面力求面广量大。要有深度,不仅要有深入调查,还要善于分析、善于总结、善于提炼,从散点中找到关联性,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善于向群众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

4、坚持正确导向。新闻工作者要努力提高思想理论和政策水平,力求在掌握社会舆情的“第一时间”做好解疑释惑工作,以及时统一思想,化解矛盾。新闻媒体要及时掌握社会舆情,充分运用舆情分析成果,有针对性地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为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

  附:市直媒体参与社会舆情工作主要栏目汇总表(详见公文交换系统PDF文档)

 

 

            中共衢州市委宣传部

2007年7月25日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