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城区全面实行项目培训券制度

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万名农民素质工程简报

第6期(总90期)

信息版

衢州市万名农民素质工程综合办公室编          nbsp;                  2005年5月13日

 

 

  ●柯城区全面实行项目培训券制度

  ●衢江区开展下山出库移民劳务技能培训

  ●江山市举办来料来样加工经纪人培训班

  ●龙游县大力推进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农民培训

  ●常山县四抓四确保力推农民培训和转移工作

  ●江山男保姆上中央电视台

 

▲柯城区全面实行项目培训券制度  一是科学制定方案,合理发放培训券。年初,在各乡镇对农民就业培训意愿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区综合办制定了全年农民培训规划及方案,并按全区全年预算经费统一印制不同工种、不同项目、不同额度的“农民培训券”。根据各乡镇、专业办的农民培训计划及实际开班情况,合理发放农民培训券。二是规范技能培训,全程跟踪培训券。区综合办全程跟踪培训券制度的运行,强化农民培训过程管理,对办班工种、时间、标准及质量等方面及时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杜绝培训走过场等现象。培训结束后,由相关专业办和有关部门组织统一考试,对考试合格者发给资格证书或结业证书,培训券经培训单位、乡镇政府、审核单位、发证单位、农民五方签字(章)后,由乡镇统一持结业证书(或资格证书)和培训券(简称一证一券)与综合办结算培训经费。这样既规范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和培训操作机制,又提高了培训质量。三是提高经费效能,激发培训积极性。“项目培训券”打破了原来按培训计划人数平均分配培训经费的格局,实行“谁培训谁得益、多培训多补助”制度,提高了政府有限培训经费的配置效能,以求最大限度的发挥有限培训经费的效用,激发各培训主体开展农民培训的积极性。截止3月底,全区已发放使用培训券4526张,结算经费20多万元。

(柯城区综合办)

 

▲衢江区开展下山出库移民劳务技能培训  4月中旬,衢江区首个在乌溪江库区移民异地脱贫小区??七堡畈脱贫小区举办的家政技能培训班开班,42名下山出库妇女参加了培训班。衢江区从2004年启动实施乌溪江库区困难群众下山出库脱贫工程,目前已在云溪希望新村、郑村、高家七堡畈脱贫小区安置下山异地出库移民367户1521人。为帮助下山出库移民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实现“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的目标,衢江区认真制定了下山出库移民培训规划,加大对迁移下山农民的培训力度,计划每年培训1000人,至2007年共培训下山移民4000人。今年以来,全区已举办电脑、家政、电工电焊等下山移民技能培训4期,培训农民207人,已有182人转移就业。

(衢江区综合办 朱剑平  衢江区妇联 万晓玲)

 

▲江山市举办来料来样加工经纪人培训班  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促进农业工业化,4月18日,由江山市农办和市妇联联合举办全市性的来料来样加工经纪人培训班开班,来自18个乡镇94名具有一定加工规模的一级经纪人参加培训。江山市副市长黄孔森、农办主任祝兴法、市妇联主席周慧清等参加了开班典礼。近年来,江山市的来料来样加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至2004年底止,江山共有来料来样加工经纪人1140名,集中加工点遍布全市每个乡镇,共发放加工费1亿多元。今年又新办各类加工型企业45家,参与服装、竹木制品等7个基地六大系列的加工人数有近7万人。举办来料来样加工经纪人培训班是我市推进来料来样加工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这一期培训班由江山市职教中心具体负责,主要讲授经纪人基础知识、成功经纪人经验介绍及《合同法》、《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知识,计算机知识及操作和实地考察等。

(江山市农办徐仁庚  徐江)

 

▲龙游县大力推进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农民培训   一是确定职业培训机构。根据培训基地“五个一”(即一个劳务介绍所、一个劳务服务站、一个培训阵地和设备、一支师资队伍、一笔培训经费)的创建标准,县综合办、县人劳局、县教育局组成调查组,对全县11家职、技校开展详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培训课时、办班规模、培训目标、收费标准、学员实践操作、考试发证情况、培训后输出情况、存在问题等,在此基础上经认真评选,从全县11家职、技校中,选择确定龙游县求是职校等8家为市、县级农民素质培训基地。二是落实农民培训计划。根据各个职、技校2004年度培训农民的情况和培训能力,以及今年各乡镇调查上报的农民培训意愿,县综合办与县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下达2005年度龙游县职业培训机构农民培训计划的通知》,将9000名培训任务分解到各职校。又专门召开了8家职、技校的主要负责人会议,对招生办法、培训要求、报表制度、信息报道等具体工作进行讨论落实,确保职、技校顺利开展农民培训工作。三是制订资金补助办法。补助内容分二块:一是培训补助,根据多培训多补助的原则,对开展劳动技能培训班,通过督查核实后,按办班人数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二是职、技校在添置教学设备、实践操作设施等方面的投资,以改善教学条件的,给予贴息贷款补助。由职、技校提供贷款依据,报县综合办审核后,给予贴息补助。四是建立动态管理制度。首先建立月报上报制度。每家职、技校都确定一名联络员,专职负责上报月报、培训计划、培训信息等日常事务工作。其次建立培训券制度。按照培训资金补助办法规定,认真填好培训券,并按时上报审核。第三建立培训质量督查制度。规定每期培训班至少要有二次督查活动,核准培训人数和教学时间、内容。第四是建立培训后输出网络库,为学员提供培训后输出各项服务工作,做好输出后的信息反馈。第五是建立档案管理制度。要求各职、技校要把培训计划、培训月报、师资队伍、教材、学员花名册、信息、培训后输出情况、典型材料等涉及农民培训的资料,纳入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日常工作管理。六是建立考核奖励制度,由县综合办牵头组织年度工作考核,对完成培训任务好、培训质量高的职、技校,给予适当奖励,以调动职、技校开展农民培训的积极性。据统计,到4月底止,全县8家职、技校已举办农民素质培训班22期,培训1034人。5月份计划办班12期,计划培训503人。

(龙游县综合办 姚文龙)

 

▲常山县四抓四确保力推农民培训和转移工作  4月25日,常山县万名农民素质工程领导小组就农民培训转移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县委副书记徐常青在会上要求全县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创新机制,做到“四抓四确保”,扎实推进农民培训转移工作。一是要抓思想统一,确保认识到位。要进一步增强抓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长抓不懈的思想准备,克服“差不多”、“难开展”、“挤不上”等错误想法,对今年农民培训工作要进行一次再动员,再部署。二是要抓工作督查,确保培训落到实处。今年,市下达常山县培训任务1.6万人,其中转移就业0.95万人。为确保任务的完成,今年对乡镇及各专业办农民培训及转移工作将继续实行考核。考核的重点,要突出平时的督查,并根据平时督查情况,结合县年终考核,进行综合评分。三是要抓特色创新,确保常抓常新。在劳务技能培训中、要在巩固完善劳务培训券结算这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结合常山县的实际情况,采取“企业+学校”、“企业+基地”等培训模式,实行外输与内转双管齐下。对企业因自身发展需要,招收录用本地农民工较多,上岗培训任务超出县经贸局下达年度培训计划的,可由企业与县培训基地联系,培训经费采取企业自筹一部分,政府用奖励形式支持一部分;对农业龙头企业承担岗前及岗位技能培训的,视同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对待。对超额完成县农办、县综合办下达培训计划的企业,从县政府安排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中,专门划出一块资金进行奖励。要继续加大对县级培训基地的投入,着重抓好一个高标准、规范化的样板基地,为保质保量完成农民培训转移创造条件。四是要抓工作协调,确保形成合力。要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制,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形成合力。

(常山县综合办)

 

▲江山男保姆上中央电视台   4月11日,中央电视台“夕阳红”编导阳倩、摄像记者高峰专程前来拍摄江山男保姆刘国修。刘国修是须江镇五家山村农民,退伍军人,今年已经61岁,是江山第一个男保姆,他为实现自身价值,热爱上保姆这一事业,每到一处,都深受雇主的喜爱。中央台记者重点录制了刘国修护理老人、烹饪技术节目。与此同时,中央台还拍摄了须江镇家政培训班老人护理技能大比武等培训项目,反映了江山农民素质工程的勃蓬发展。

(江山市农办  徐仁庚  徐江)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