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衢州市工业品价格走势分析

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衢州统计分析

第  三  期

     衢州市统计局      二00五年一月十九日

 

2004年衢州市工业品价格走势分析

 

今年由于受国际国内原油价格以及部分钢材、黑色金属等主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影响,2004年衢州市工业品价格强劲攀升。与去年相比,全年累计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0.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8.8%,工业品购销价格呈现出明显的“高进低出”格局。

一、工业品价格总体运行特征

1、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大,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04年工业品价格的上涨,主要受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连续几年快速增长及国际经济复苏的影响,因此生产资料特别是上游原材料需求增长较快,出现了供求失衡。衢州市作为重工业原材料生产基地,矿产品、钢材、建材、电气器材和水泥等资源和原材料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推动了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走高,全年累计涨幅为10.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投入和产出价格比较,衢州市工业企业购进的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价格累计上涨18.8%,购进价比出厂价平均涨幅高出8.3个百分点,工业品购销差价严重倒挂,挤压了企业利润。

2、宏观调控作用明显,价格涨幅快速回落。1?12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分别比去年同月上涨10.9%、10.9%、10.0%、10.4%、12.3%、11.0%、11.1%、13.7%、12.0%、9.5%、7.7%和6.4%。全年9个月价格在两位数高位运行,8月份价格上涨幅度达到最高13.7%,从9月份开始价格出现逐月回落态势,到12月份涨幅达到全年最低点同比为6.4%,比年初低4.5个百分点。受宏观调控直接影响的钢材和水泥价格波动较大,尤其是水泥,虽然全年平均价格仍保持上涨14.1%,但12月衢州市普通硅酸盐水泥(回转窑)出厂价格由去年12月份的288.36元/吨,下降到今年12月份的215.56元/吨,同比下跌了25.3%,全年价格上下落差变化最为明显。

3、生产资料价格和生活资料价格同步上涨。今年累计生产资料价格比去年上涨11.3%,其中:采掘、原料、加工业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9.6%、12.3%和10.2%;生活资料出厂价格比去年上涨5.9%,其中食品、衣着和一般日用品价格比去年分别上涨11.9%、5.0%和0.9%,耐用消费品价格与去年相比出现了下降趋势,下降了1.1%。

4、工业行业产品价格上涨面高达87.7%。在调查的30个工业品行业大类中,有26个工业行业大类产品出厂价格呈上涨态势,只有3个工业行业大类产品价格出现下降,1个工业行业大类产品价格基本持平,其中部分行业产品价格攀升势头明显。1?12月,涨幅较大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塑料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与去年相比,价格分别上升44.0%、29.6%、25.2%、16.3%、13.5%、13.4%和12.15%。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的行业大类有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比去年下降了2.0%、1.2%和0.8%。

5、原材料购进价格全面上涨。1?12月衢州市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各月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18.7%、18.7%、21.4%、22.4%、22.2%、21.4%、19.1%、19.3%、20.2%、16.2%、13.7%和12.2%,价格涨势强劲。从所调查的九大类购进价格看,2004年全年累计与去年相比,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涨幅居榜首,涨幅高达31.7%,紧随其后的有: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上涨29.9%,农副产品类上涨23.9%,化工原料类上涨17.5%,其它工业原材料及半成品类上涨16.6%,燃料及动力类上涨14.7%,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类上涨14.3%,纺织原料和木材纸浆类分别上涨9.8%和4.4%。

二、主要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1、农副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受市场需求和农作物价格提高的影响,今年谷物磨制品和饲料加工产品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分别上涨了41.6%和20.7%,其中大米出厂价格上涨42.0%,小麦上涨37.4%,配合饲料上涨18.3%,混合饲料上涨21.1%,菜籽油上涨14.8%,菜粕上涨34.8%,粮食价格的大幅飚升对食品下游产品的上涨起到推波逐浪的作用。

2、建材及电气产品价格平稳上涨。在投资的高速增长的拉动下,衢州市建材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快速上涨,其中:全年累计铁合金出厂价格比去年上涨65.7%,普通小型钢材价格上涨29.9%,建筑模板价格上涨17.7%,水泥价格上涨14.1%,薄钢板价格上涨12.4%,玻璃制品价格上涨10.8%,铝成品材价格上涨7.3%,,漆包线价格上涨44.7%,电动机价格上涨18.5%。

3、化工产品价格节节攀升。化工产品出厂价格累计比去年上涨16.3%,其中:基础化学原料价格上涨10.5%、肥料价格上涨14.2%、合成材料价格上涨20.5%、农药价格上涨31.4%。主要化工产品中出厂价格涨幅较大的有氯、硫酸、氢氟酸、草甘膦、电石、聚氯乙烯树脂、氨水、液氨、尿素、有机硅树脂和复混肥料,累计分别比去年上涨43.5%、35.7%、31.4%、31.4%、30.3%、26.5%、23.9%、23.8%、22.5%、17.4%和13.4%。

4、塑料制品价格居高不下。由于受原油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的影响,聚乙烯薄膜出厂价格持续在高位运行,累计价格比去年上升40.7%,其中9月份达到最高点,同比上涨74.5%,7?12月份同比上涨幅度分别为45.1%、67.6%、74.5%、61.7%、48.4%、50.3%。

三、影响工业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1、国际市场价格上扬的波及影响。国际市场上原油、钢材、有色金属、化工等主要原材料价格的上扬,为国内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奠定了基础。

2、宏观政策及政策性调价的影响。近两年,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了对工业生产的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力度,特别是对钢材、纺织、煤炭、水泥、造纸等行业的整顿关停,基本扭转了供过于求的局面,随着供求关系改变,市场价格大幅度上升。为促进一些基础产业扭亏增盈,为宏观经济健康的发展,今年出台了一些调价措施,有计划地调整了电力等产品的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市电力工业产品价格上涨2.4%。

3、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滞后反映。由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石油衍生品价格也加快了升速,这是带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品出厂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5.2pt; mso-char-indent-count: 2.4; mso-char-indent-size: 10.5pt">四、建议及对策

从目前情况看,宏观经济调控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些突出矛盾未完全消除,一些新问题又开始出现,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投资需求膨胀压力仍然较大,物价上涨的压力比较明显,主要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多,煤电油运紧张,资源约束矛盾仍很突出,在解决“瓶颈”制约过程中,又出现了电站项目无序建设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作如下对策:

1、坚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过快增长,防止某些行业无序建设,过度扩张出现反弹。要继续搞好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土地政策的协调配合。落实已确定的各项调控政策,严格控制钢铁、水泥、电解铝、铁合金等行业投资反弹。

2、努力促进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供需衔接,确保经济平稳运行。把缓解煤炭供求偏紧的问题,作为今年经济运行调节工作的重点。继续加强电力需求测算管理,从完善政策和规范标准入手,落实有序供电、合理用电方案、努力缓解用电高峰、供求紧张等矛盾,减少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3、密切关注市场变化,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要重点加强对粮、油、副食品、钢材、石油、化肥价格监测,加强价格政策和价格形势的发布工作,积极引导社会心理预期,要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和群众承受能力,把握好政府提价项目出台的时机和力度,避免集中出台政府提价项目。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使我市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