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衢州统计分析
第三十五期
衢州市统计局 二00五年九月二日
衢州重点企业生产经营运行态势良好
??上半年重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跟踪监测统计半年报分析
据市企调队对全市2005年12家重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跟踪监测统计半年报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市重点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围绕主业做大做强,企业实力不断提高,竞争力不断提升,生产经营运行态势良好,对我市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成本居高不下、研究开发费用投入较少、投入产出效率有所下降等问题值得关注。
一、企业生产经营稳步发展
1、资产规模继续扩大。6月底止,重点企业资产总计达128.67亿元,比上年增长7.0%,户均10.7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原价84.18亿元,比上年增长7.0%,户均7.0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3.34亿元,同比增长23.3%。累计对外投资11.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2005年上半年对外投资3702万元,比上年增长2.83倍。在全部重点企业中,期末资产超过5亿元以上的有4家企业,分别是巨化集团公司、浙江通天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江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国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上4家企业资产总计占全部资产的84.8%。在2.5-5亿元之间的也有4家企业,分别是浙江江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开山股份有限公司、浙江001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天听亚伦纸业集团有限公司。
2、营业收入较快增长。上半年,重点企业营业收入达38.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户均3.20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36.84亿元,同比增长14.1%,户均3.07亿元。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独资企业增长最快,其营业收入为22.7亿元,同比增长27.9%;其次是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营业收入为6.11亿元,同比增长7.6%。营业收入排名前五位的重点企业分别为:巨化集团公司、浙江江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开山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通天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国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5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均超1.5亿元,其中,居首的巨化集团公司超22亿。
3、利税总额稳步增长。上半年,重点企业实现利税总额达3.68亿元,同比增长20.9%,户均0.3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达1.16亿元,同比增长6.3%,户均0.1亿元;应交增值税2.16亿元,同比增长28.6%;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3572万元,同比增长32.1%。
4、出口销售总额迅速增长。重点企业加大品牌建设力度,积极拓展出口渠道,扩大出口总量,实现了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上半年,重点企业出口销售总额达4.83亿元,同比增长45.5%,户均0.40亿元。出口销售总额占全部企业营业收入的12.55%,比去年提高了2.87个百分点,企业创汇能力大大增强。12家企业中有9家企业实现了对外出口,其中出口销售总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有3家企业,分别为巨化集团公司、浙江通天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鑫集团有限公司,其中,居首的巨化集团公司超2亿。
5、从业人员报酬增加,劳动效率进一步提高。上半年,重点企业从业人员2.59万人,同比减少3.4%;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为2.05亿元,人均半年收入7918元,同比增长7.6 %。平均劳动生产率为14.82万元/人,同比增长16.1%。
6、在我市工业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6月末,全市重点企业单位数为12家(均为工业企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640家)的1.88%;6月末资产总计达128.6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319.31亿元)的40.3%;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达38.4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9.7亿元)的29.65%;出口交货值达4.8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15.99亿元)的30.21%;实现利税总额达3.6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8.53亿元)的43.14%;实现利润总额达1.1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01亿元)的38.54%。上述数据表明,重点企业已在我市工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重点企业的加快发展在我市经济快速增长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成本仍然居高不下。继2004年的原燃材料再次飙升后,煤、焦炭、电、油等燃料成本上升的幅度加大,增大了企业成本的支出。上半年我市12家重点企业主营业务成本支出29.9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7%,成本支出增长速度超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0.6个百分点。
2、研究开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低。尽管上半年研究开发费用同比增长0.1%,但研究开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仅为1.29%,同比下降0.18个百分点。国际企业界普遍认为,研究开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在5%以上的企业才有竞争力,占2%仅够维持,不够1%的则难以生存。有限的研发投入必然会影响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投入产出效率有所下降。由于重点企业原材料价格上涨、资金紧缺、电力供应紧张、市场需求不足等困难,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部分指标有所下降。上半年,重点企业投资收益为171万元,同比减少94.4%。净资产收益率1.37%,同比下降0.30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3.01%,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3.14%,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资金利润率1.01%,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
三、对策和建议
1、扩大融资渠道,减轻企业资金短缺负担。资金短缺已经是我市绝大多数重点企业遇到的重大问题。调查显示,上半年我市重点企业存货达13.97亿元,比上年增长21.2%,据分析,企业存货不断增加,企业现金流受阻,使得企业在新产品的研制、上市推广、扩大经营等都受到制约。因此,拓宽资本经营的途径,研究融资的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渠道,增强企业吸收外来资本的能力,解决好企业资金短缺问题。
2、加快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从企业实际出发,研究、制定技术创新的方向、目标和规划,确实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切实把技术创新作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措施。跟踪国际上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多方面拓展技术,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加快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化,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3、促进企业开拓发展新空间。以宏观调控为契机,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花大力气提高企业素质,提升管理水平,改进生产技术,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体制机制的转型,要密切关注能源、水资源、运输、重要原材料和环境污染等制约因素的发展变化,要建立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同时把节能降耗、提高效率、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缓解要素资源瓶颈制约的有效手段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