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衢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文件
衢文明[2005]1号
2005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
各县(市、区)文明委,市直有关单位:
2005年,是我市实施"三大战略",跻身百强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之年,是推进"五城联创"的开局之年。2005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的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着眼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着眼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以"五城联创"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完善机制,整合资源,统筹城乡,形成合力,努力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把衢州建设成为全国"百强城市"和有特色、有品位、有实力、有魅力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奠定基础。根据省文明委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今年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一、围绕思想教育,道德建设,着力提高市民素质
认真贯彻落实省文明委部署,继续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题教育活动,弘扬衢州精神,大力宣传和提倡符合时代要求、体现社会进步、代表时代发展潮流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和社会风尚。深化公民道德教育。深入开展党员领导干部从政道德教育和青少年"五爱"、"四有"教育,大力普及公民道德规范、衢州精神、市民守则和"六不"行为规范,努力把道德规范要求落实到市民的行为之中,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组织好第三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选择有效载体,发动群众参与,践行道德规范。积极组织志愿者服务、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让更多群众加入到活动中来,使人们思想情感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深入开展"改陋习、树新风、创文明"活动,组织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围绕生活礼仪、社会礼仪、职业礼仪、校园礼仪、涉外礼仪等,大力普及道德规范,全面提升公民素质。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作用,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引导,用舆论的力量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努力营造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以全民学习日和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为载体,积极营造"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社会氛围。围绕"五大工程"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落实。组织力量对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和市委工作会议精神进行督查调研,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召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集中宣传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典型。
二、围绕巩固成果,提升品位,全面开展"五城联创"
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先进城市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创造城市特色竞争力,跻身全国"百强城市",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重大举措,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要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着眼长远、有序推进、创新机制、强化基础、狠抓落实、务求实效"的原则,把"五城联创"工作与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建设、建设学习型城市、为民办实事和加强城市管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增强综合竞争力。
今年既是"五城联创"的全面启动年,又是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巩固年、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验收年、国家卫生城市申报年和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年。要按照工作目标,对照创建标准,查找薄弱环节,突出重点,全力推进,力求硬件少失分,软件不失分。重点要抓好七项工作:一是召开动员会,统一思想,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全面启动"五城联创";二是制订"五城联创"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三是成立领导机构,组建工作班子,健全组织体系;四是分解落实任务,按国家卫生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责任书要求,件件抓好落实;五是确保通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省级和国家级验收;六是确保通过省级园林城市的考核验收;七是制订国家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文明先进城市的创建规划。
三、围绕统筹城乡,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基层创建
着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实施"双万结对、共建文明"工程,使城市文明、单位文明与农村文明相呼应、协同,重视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体现城乡统筹的发展理念,体现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的客观实际。要把"双万结对"作为深化城乡基层"双建设、双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坚持城乡共建,以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倡健康生活方式为重要内容,以改变环境面貌为基础,以提高群众素质为重点,分类指导,联片创建,与"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等工程相结合,形成一批文明村镇新亮点,带动文明村镇创建。要紧紧抓住村户这个基础环节,使精神文明建设进村、入户。继续推进创建文明村和创评文明家庭等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着力改善农民生活生产条件,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农民文明意识,有重点地解决一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使群众接受教育、感受温暖、享受文明,营造农村安定祥和的发展环境。
深入开展文明县城、文明城区、文明机关、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和文明风景旅游区等创建活动。对已经实现市级文明行业的系统进行一次"回头看",指导各行业着眼新的目标进行对照检查,认真查漏补缺,从机制上保证文明行业创建工作深入、健康、协调发展。继续推进"共铸诚信、建设信用衢州"的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购物满意一条街"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讲诚信、守信用"的氛围。进一步拓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领域,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研究,加强文明风景旅游区创建工作,会同市建设局、旅游局制定全市文明风景旅游区评选管理办法及测评标准。
四、围绕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努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上新台阶
不断提高文明委协调力度,强化文明委的组织领导,狠抓落实,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实效。要进一步加强文明委的自身建设。结合市里换届,重新调整市文明委组织机构,明确文明委的工作职能,理顺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把文明委工作作为职能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常为文明委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改善工作方案。文明办要经常与文明委成员单位沟通联系,努力取得各部门的理解和支持。要进一步整合各方面力量。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形成工作合力,一起承担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要加强对文明办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阶段性地研究文明办的工作,要根据工作任务的增加而增加组织力量、机构编制、活动经费,保证精神文明建设经费的投入,为文明办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衢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2005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