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督查组来我市检查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情况

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宣传信息

第24期
中共衢州市委宣传部                           2005年12月1日

目         录

    1、省委督查组来我市检查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情况

    2、省委宣传部领导来我市调研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省委督查组来我市检查
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情况

  11月28日、29日,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天行带队的省委督查组一行3人来我市检查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情况。市委副书记居亚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宇宁,副部长项瑞良等陪同检查。
    督查组一行先后到龙游县、市博物馆和柯城区姜家山乡三山村进行了实地检查,并听取了市委副书记居亚平关于衢州市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的情况汇报。
    居亚平在汇报说,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后,衢州市委立即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出台了《中共衢州市委关于推进文化名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围绕建设文化名市目标,提出了衢州可以做、必须做的“六项工程”,得到了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具体工作主要体现在8个方面:深入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开通“农家乐”大篷车;启动历史文化研究工程;积极筹划对外文化传播;扎实开展“五城联创”和“双五结对”活动;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切实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注重市县联动共同推进。居亚平同时汇报了我市明年推进文化名市建设工作的初步打算,并就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
    省委督查组充分肯定了我市所做的工作。吴天行指出,衢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抓得很紧,工作扎实,成效显著。一是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真正从衢州实际出发认真贯彻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文化名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可以做、必须做的“六项工程”,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了群众的文化权益;二是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迫切需求,做到向基层、向农村倾斜,特别是在全省11个地市当中率先开通了“农家乐”文化大篷车,真正做到了为农民服务、为农民着想、为农民办实事;三是从实际出发,注重特色、注重品牌,充分体现了衢州文化特色。在城市规划和设计项目、工程时把重视文化建设的思想深深地印在各级领导的脑子里,真正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一起考虑,一起规划。按照这样的思路抓下去,一定会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惠及全市人民。
    吴天行要求,文化建设与发展是一个积累和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呈现“短、平、快”的现象,因此在设计和具体建设方面,要根据目前实际情况,量力而行。

省委宣传部领导来我市调研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11月28日至12月1日,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龚吟怡同志一行来衢,对常山县创建文明县城、开化县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进行考评,并深入常山县招贤镇古县村、柯城区坊门街社区就我市精神文明建设进行调研。市委副书记居亚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宇宁,副部长刘石平陪同调研。
    就如何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龚吟怡指出,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创建理念。创建文明县城活动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主体,是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创建文明县城要始终坚持“为群众服务、靠群众参与、让群众满意”的工作思路,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从人民群众愿意参与、能够受益的事情抓起,真正让人民群众在参与中受教育、得实惠,通过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二要坚持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根据新的测评体系,文明县城包括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等七大块内容。要从上而下建立和完善组织领导,坚持党政领导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职能部门具体抓、条块协同抓的工作格局,各创建职能部门单位各负其责、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三要坚持常抓不懈的管理机制。创建工作是一项艰巨性、长期性的工作。要结合实际,务求实效,充分考虑当地财政能力和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要立足现实,制定创建规划,建管并举,以求长效。要巩固成果,不断深化,乘势而上,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在柯城区坊门街社区调研时,龚吟怡说,社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着重探索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好社区作为未成年人在社会上的主要活动阵地功能;探索外来人口的管理教育问题,丰富外来人口的生活,提高外来人口的文化素质,消除他们的异地感、陌生感,帮助他们融入到社区的主流社会、主流文化中来;探索文明礼仪教育问题,着重突出社会礼仪和家庭礼仪的宣传教育,这也是文化名市建设的内容之一。
  在常山县招贤镇古县村调研时,龚吟怡要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建设一批适应农民需求的文化活动场所。要把广播的进村入户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广播的入户率和使用率,把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传播到千家万户。要根据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农村文明程度。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