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构建五大体系 推进生猪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衢州政务
增 刊
第43期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O O五年十二月八日
 
 
着力构建五大体系  推进生猪产业发展
 
衢江区是国家瘦肉型生猪生产基地。生猪产业是衢江区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衢江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2004年全区生猪饲养量达170.3万头,出栏120.1万头,产值达6.2亿元,占农业产值的36.8%,实现经济纯收入2.3亿元,户均2000元以上。今年以来,全区生猪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小区化、生态化、标准化、良种化的现代畜牧业方向快速迈进。今年前三季度,生猪产业在上年高基数基础上持续增长,产值同比增幅16.3%。在生猪产业发展中,我们主要是着力构建五大支撑体系:
一、以生猪生态养殖示范小区为龙头,集约型生态化养殖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传统的家庭型生猪养殖模式,日益暴露出单体规模小、产业离散度大、经济效益不高、疫病易发难防难控难治、村庄环境污染较重等弊端。针对这一新情况,我们以创新的思维,提出“大牲畜上山,小畜禽下田”的发展思路,大胆创新发展机制和养殖模式,走集约化、生态化、园区化养殖之路。具体做法是,以规模养殖农户为主体,多元投资680余万元,率先在全省建立第一个生猪生态养殖示范小区。小区利用山丘缓坡建造标准猪舍2.8万平方米,配套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2个。区内实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品种、统一防疫、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品牌销售等“五统一”管理,建立自繁自养、生态环保、保障保险、预防疫病等“四大”自我服务体系。该小区通过省农业厅验收,被列为省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为全省发展生猪园区化养殖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在典型示范的推动下,全区已建生猪生态养殖小区10个,年出栏商品猪16.5万头。生猪养殖小区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区养猪业的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水平。目前,全区生猪规模饲养量占总饲养量的比例达70%,年出栏100头商品猪以上的规模户达3800户,年出栏500头商品猪以上的规模户达360户。全区养猪户户均饲养量从1999年26头提高到2004年的74头,规模化程度提高了3倍。
二、以品种结构优化为导向,构建良种繁育推广体系
良种是生猪产业发展的基石,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支柱。我们坚持良种先行,走质量兴业之路,着力从三个层面建设良种体系,推进品种结构的优化。一是建立严格有序的引种管理制度。根据国务院《种畜禽管理条例》和《浙江省种畜禽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准调证制度、隔离观察制度和鉴定挂牌制度,统一种公猪引种,规范引进种母猪,提高种畜禽的质量,防止重大疫病的传入,使推动全区种畜禽管理工作步上规范化轨道。二是加强种猪繁育基地建设。以浙江大学动物科学院为技术依托,以区畜牧兽医站良种场为基础,整合4个规模养猪户种猪资源,建立起原种母猪大约克良种繁育群500头,年生产供应良种杂交母猪3500头的二级良种繁育基地。同时,新建年生产供应2500头长大良种母猪的种猪场,在6个重点乡镇建立人工授精站,进一步提高良种供应能力。三是注重生猪品种更新。加大生猪良种推广普及力度,加快品种更新换代进程,大力推广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适应性强、瘦肉率高的杜长嘉(内三元)和外三元商品猪,提高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区公猪良种率达98%,母猪良种率达95%,居全省前列。
三、以制定实施生猪系列标准为基础,构建养殖标准化体系
标准化是生猪产业化、市场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农业名牌战略的重要支撑。我们把推进养殖标准化作为关键环节,建立专门小组,严格按科学程序运作,在全省率先制定了《浙江省无公害衢江三元猪系列标准》。这一标准通过省标准化技术管理委员会和省技术监督局审定,并被列为省级地方系列标准在全省颁布实施。标准制定后,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抓技术培训、宣传、推广和实施上,利用农函大、绿色证书培训、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举办技术培训班,提高养殖户养殖水平,推进系列标准的实施。据不完全统计,全区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2000多期,参加培训人员10万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2万份。自系列标准制定实施以来,全区共生产标准化衢江三元猪490万头,增加经济收入1.6亿元。
四、以提高免疫密度和检疫效果为重点,构建疫病防控体系
为做好生猪疫病防控工作,我们实行了生猪疫情防控行政首长负责制,在区、乡、村层层建立了考核管理制度,并在区、乡两级建立健全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系统,制定了重大动物疫情控制应急预案。同时,在地方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优先安排防疫、查疫、扑疫所需的经费,加强生猪防疫应急处理物资配备,开展防疫队伍演练。在生产环节把重点放在加强免疫监督、提高免疫密度上,以口蹄疫、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作为主要内容,并以村为单位建立规范的生猪台帐,严格做好动态免疫工作,确保口蹄疫、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高免疫密度和高免疫质量。在流通环节把重点放在检疫把关上,严格实行生猪挂耳牌出售制度,把检疫贯穿到运检、肉检、产地检各个环节,取得了以检促防的效果。在检查监督环节上,采取经常性与突击性相结合的办法,强化执法监督,及时发现防疫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五、以推进产销市场化和组织化为目标,构建产销服务体系
着重围绕提高产销的市场化、组织化程度,不断优化服务体系。在生产方面,目前,全区已建立良种供应网点26个,饲料生产服务供应网点163个,兽药供应服务网点86个,为基地和农户提供了技物结合的服务。在营销方面,以衢江三元猪产销协会为龙头,充分发挥150名生猪经纪人的骨干作用,大力开拓和延伸销售市场。几年来,在福建省建立了8个地市36个县的销售市场,累计销售三元猪250多万头;在省内的8个地市26个县,以及上海、江苏等“长三角”地区建立了销售市场。同时,还及时在网上发布销售信息,推动生猪产品销售,加快生猪产业化步伐。
(衢江区政府  费建庆)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