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息 简 报
第5期
中共衢州市委办公室 2005年2月25日
目 录
贯彻落实
柯城衢江和市直部门迅速贯彻市区工作会议精神
工作交流
柯城多措并举抓好春季造林工作
衢江健全基层预警机制确保两会期间农村稳定
江山出台优惠政策推进下山脱贫工作
龙游创新机制加强拔尖人才管理
社情民意
三大因素影响山区特色农业发展
基层反映种粮效益提高引起农村土地纠纷增加
柯城衢江和市直部门迅速贯彻市区工作会议精神 柯城 召开全区三级干部大会贯彻落实,要求各级各部门围绕“跻身百强城市”的奋斗目标,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全面部署,扎实推进。衢江 提出重点在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强化城市功能建设、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经营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发展五个方面下功夫,加快城市化进程。市规划局 突出“三个抓紧”把会议精神落实到实处:抓紧审查各地各部门上报的各项规划;抓紧启动重点规划项目编制,加快各规划编制,提高规划编制率;抓紧完善衢州市城镇体系规划等各项规划。市开发区 召开干部职工大会,认真传达会议精神,重点做好工业园区规划、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等四方面工作,落实特色竞争战略,加快经济发展。西区管委会 大力实施中心带动战略:加快行政中心区、金融商务区开发建设;开放开发、借力发展,最大限度地吸引民间资本参与西区开发建设;强化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管理,加快项目推进。
(综合)
柯城多措并举抓好春季造林工作 一是落实造林责任制。造林任务包干到乡镇,由乡镇林管员分解到山头地块,责任落实到人、到点;造林项目实行招投标,由造林专业队竞标承担。二是突出迹地更新。全面完成各类迹地的清查,加紧确定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的造林树种、造林专业队伍、业主单位责任人。三是严把苗木质量关。成立造林质量监督小组,组织专门力量调运苗木,严把苗木调运和质量验收关。四是及时发放补助资金。理清生态公益林经营和权属关系,确认经营者和所有人;制定补助资金发放办法,尽快把补助资金发放到各有关乡(镇)、村和农户。
(市林业局)
衢江健全基层预警机制确保两会期间农村稳定 一是建立第一报告人制度。在完善村级治调组织的基础上,明确治保主任为该村社会治保第一报告人,一旦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情况,在第一时间内向乡镇政府报告,并做好疏导劝说工作。二是建立首位责任人制度。明确驻村干部为各类矛盾纠纷的首位责任人,负责指导、协助村级组织调处各类矛盾纠纷。三是建立重要情况观察反馈制度。对容易造成越级访、反复访、群访的不稳定因素,确定专人实行24小时监察,并随时报告异常情况。四是建立驻村干部走访制度。每个驻村干部每周不少于两天时间走访村民,每次走访不少于3户,及时了解村情民意,确保矛盾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
(衢江区委办)
江山出台优惠政策推进下山脱贫工作 一是分类补助政策。对进入县级重点脱贫小区农户实行分类补助,零星搬迁每人补助3000元,整村搬迁每人补助6000元。二是宅基地政策。下山脱贫农户建房用地在脱贫小区内解决,安置地乡(镇)村按成本价提供搬迁农户建房用地,并按集体用地报批。三是基建政策。允许在脱贫小区内划出部分土地转为国有土地用于出让,出让收入全部用于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四是税费减免政策。县级(含县级以下)脱贫小区收取的小区建设行政性收费全部免缴,服务性收费按减免50%以上,并免收集镇配套设施建设费。五是山林土地政策。由林业部门安排自用材采伐指标;鼓励土地经营权流转,下山脱贫户原承包的山林、土地可以继续经营,也可以转包给他人经营。
(江山市委办)
龙游创新机制加强拔尖人才管理 一是动态管理机制。每三年评选一次拔尖人才,连续三次被评为拔尖人才可终身享受拔尖人才待遇。二是激励机制。一次性给予拔尖人才2000元奖励;每年组织一次体检,每三年组织一次疗养;科技项目立项时,同等条件下拔尖人才优先考虑。三是目标责任机制。根据工作需要,给拔尖人才安排相应的专业技术工作任务,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完成目标的,由用人单位发给拔尖人才特殊津贴(暂定三年)。四是联系沟通机制。县级党政领导分别联系每个市、县拔尖人才,帮助解决拔尖人才在工作生活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对拔尖人才岗位变动、职称晋升、培训进修等情况,由县委人才办及时备案。五是责任追究制。对在评审中弄虚作假,剽窃、谎报成果,用欺骗手段取得拔尖人才称号的,经查实,取消拔尖人才称号并追究个人和相关领导责任。
(龙游县委办)
三大因素影响山区特色农业发展 一是流通渠道不畅。山区特色农产品虽然品种丰富、特色鲜明,但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农产品贮存、保鲜技术薄弱等因素,自然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商品优势。二是加工层次不高。现有大多数加工企业技术设备落后,仍停留在粗加工阶段,难以有效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三是产业化经营程度低。销售商、加工企业与农户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影响农民发展特色农业积极性。
(开化县委办)
基层反映种粮效益提高引起农村土地纠纷增加 随着粮食价格上升、各项扶持粮食生产政策的落实和农民负担的减轻,农民种粮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人地矛盾加剧,农村土地纠纷呈上升趋势。一是农民之间的土地纠纷增多。过去由于种粮效益不好甚至亏本,一些农户为外出打工,将承包地无偿或低价转给其他农户种植。在目前种粮效益看好的情况下,一些外出务工农民要求要回承包地返乡种田,但由于流转时多为口头协议,没有书面手续和见证人,由此引发纠纷。二是农民与乡村的土地纠纷增多。前几年,部分乡村为了解决农田撂荒问题或农业招商的需要,采取包括行政手段在内的一些方式组织农村土地流转。随着种粮效益的提高,农民纷纷要求收回承包地,使乡村干部和承包大户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三是部分特殊群体与乡村的土地纠纷增多。受经济效益影响,一些失地农民、农嫁女等无地、少地的特殊群体要求重新分田的愿望更为强烈,而已签土地承包合同受到《土地承包法》保护,乡村不宜重新分田。
(常山县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