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息 简 报
增刊第2期
中共衢州市委办公室 nbsp; 2005年4月8日
编者按:4月6日,市委书记厉志海听取了市直部门学习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情况汇报。现将部分市直部门负责人的汇报发言摘要刊发。
市直部门负责人谈学习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
市计委孔海龙:市党代会闭幕后,我委召开了专题学习会,并结合实际提出贯彻落实措施。一是细化目标,深化重大战略举措。围绕党代会提出的“两大目标”,抓紧研究制定《跻身全国百强城市行动纲要》、《衢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一五”重大项目规划》特别是“六大百亿工程规划”。二是及早启动一批重大战略性项目前期工作。重点做好九景衢铁路延伸,衢江航道整治,浙西核电站,市区集中供热,污水、垃圾集中处理项目等影响我市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研究和准备工作。三是顺势而为,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平稳发展。认真研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新动向,组织经济运行趋势分析,及时提出对策措施。继续做好办公楼建设清理和园区审核工作,扎实推进“两年”活动,克难闯关,确保今年重点建设投资计划顺利完成。 四是抓紧做好当前各项工作。做好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报告起草工作、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和若干重要问题的深入调研等工作。
市经委傅炎康:市经委在学习市党代会精神基础上,提出围绕“四项重点”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一是围绕中心工作当参谋。结合贯彻全省工业大会精神,派出五个调查组,针对工业企业经营、项目投资、要素供给、生产成本、市场营销、产业结构和产业集群等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提供决策参考。二是围绕工业投入抓增量。着手修编新的工业项目库,为招商引资、山海协作、项目融资提供服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重点项目服务机制,确保今年135个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确保工业投资稳定增长。三是围绕转变增长方式抓转型。抓紧起草修订资源节约、清洁生产、项目落地协调等工作方案,起草产业导向目录、工业投资项目备案制、核准制暂行办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意见,通过这些方案的落实,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四是围绕410产业基地抓特色。进一步修改完善410特色产业规划,充实特色产业项目库,完善特色产业政策体系,落实特色产业领导联系制度,构建特色产业服务平台,加快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市农办童建中:党代会报告对“三农”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性,立意高远、主题突出、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市农办要从三方面入手,深入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一要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的热潮。组织全市农办系统干部原原本本地学习报告,全面解读、深刻领会,特别是要把报告中涉及“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等内容学深、学透。二要围绕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明目标、找差距、订措施。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大农业招商力度。以特色竞争理念指导“三农”工作,抓好特色农产品基地培育、特色农村劳动力培训和特色新农村建设。三要扎实推进当前各项工作。认真分析一季度“三农”工作形势,开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对策研究”等10个重点课题的调研。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抓好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建设等工作。继续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抓好下山异地脱贫,编制整村搬迁规划,开展农民工公寓建设试点调研。
市农业局曹唐林: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一是围绕增收抓落实。实现今年农民增收7%的目标,当前要采取“四个补”的办法:即柑桔损失养殖、套种补,利用桔园发展养鸡、套种农作物;茶叶损失食用菌补,加快食用菌发展,今年争取突破3亿袋;春粮损失早稻扩种补,争取早稻扩种到60万亩;本地损失“走出去”补,鼓励农民走出去,发展多种经营。二是围绕发展抓落实。在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上下功夫,实现特色种植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化、加工企业园区化。在农业工业化、提高农业增加值上下功夫,大力培育农业“六十龙头”。在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带上下功夫,构筑生态农业带、丘陵效益农业带、平原设施农业带。在农民非农化上下功夫,加强农业科技和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岗就业能力。三是围绕项目抓落实。用足用活政策,包装更多项目,搞好农业对外招商,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四是围绕服务抓落实。开展百名农技干部“下基层、联农户、促增收”活动。培育各类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市场水平。
市外经贸局王晋铨:学习贯彻市党代会精神,我们要认真开展两项调研,抓好三项基础工作,加强四项服务。第一,围绕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和主动适应WTO后过渡期两个课题进行调研,提出加快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对策措施。第二,抓好三项基础工作。抓好项目库建设,围绕“410”特色产业挖掘、筛选、包装项目,争取推出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抓好外经贸平台建设,积极构建自身的投资贸易平台,组织专业小分队到国内重点区域和赴境外招商,力求实效。抓好外经贸队伍建设,邀请外贸专家和一线业务骨干授课,提高外经贸人员业务水平。第三,加强四项服务。一跟踪服务,对外资项目实行分类跟踪服务,凡涉及外商投资事宜,主动介入,随叫随到。二指导服务,指导一批“有权无绩”的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引导一批优势企业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三重点服务,建立重点出口企业联系档案,在交易会摊位、境外促销补助等方面给予重点服务。四政策服务,加大外经贸政策的宣传力度,协调有关部门兑现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发挥政策效应。
市规划局虞安生:围绕为跻身“百强城市”构筑平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发展空间两大重点,市规划局将从两个方面抓好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一是工作目标再提炼,明确方向抓落实。按照“改造老城区,提升建成区,建设新城区,做美衢州城”的要求,着力编制实施十项重大规划,建立四大保障机制。“十项规划” 即城市景观(特色)规划、市区生态环境非建设用地控制规划、道路交通专项规划、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城市综合工程管线规划、流域综合规划、物流战略规划、近期建设规划、中央商务区规划和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总规。“四项保障机制”指决策与咨询机制、总图管理机制、信息辅助机制、公众参与机制。二是年度工作再盘点,突出重点抓落实。对今年工作进行盘点和梳理,在规划编制上重点突出“三个一”:即要加快审查一批规划、编制一批规划、完善一批规划。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城市道路网规划、市区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规划等,今年要编制完成。109个示范村和1012个整治村的村庄规划也要在年内编制完成。
市建设局李邦勤:贯彻市党代会精神,关键在于抓落实。我们要结合职能工作,打好“两场硬仗”,抓好“三个统筹”,把党代会精神落到实处。“两场硬仗”指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和巨化路南段改造。对照省级园林城市标准,查找问题、弥补差距、加强建设,确保今年通过省级园林城市检查验收。巨化路南段改造工程方案已经确定,要抓紧设计、拆迁等工作,争取5月份动工,年底前完成。“三个统筹”:一是统筹“五城联创”,从全局上通盘考虑,高标准、系统化地抓好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二是统筹市区建设,统一计划、统一标准、统一政策,统筹各区块组团的硬件设施建设;三是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推进城乡公共交通、给水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一体化。
市文化局谢昌智:党代会后,我们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代会报告,提出五项措施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一以文化名市建设为龙头,深入推进五级共建文化名市,通过5年努力,市区基本建成文化名市,各县(市)建成文化先进县。二以“两子文化”为核心,做好古城文化和民间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开发,打造衢州特色文艺精品,增强衢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以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为重点,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为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创造条件。四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五要繁荣群众文化,做好边际文化。丰富基层文化活动,积极参与和组织四省四市艺术节、三山艺术节、三边艺术节等文化活动。
市教育局姚宏昌:市教育局对全市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市党代会精神,提出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领会精神、结合实际、抓好落实”的要求。学习贯彻要结合教育工作实际,围绕建设“教育名市”目标,按照“重在基础、强化应用、追求特色、适度超前”的基本思路,促进衢州教育加快发展。重点是完善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努力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抓好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向优质均衡方向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当前,要继续抓好党员先进性教育,抓好农村学校“改食堂、改寝室”、“为学生送营养”和“名师资源共享”等三大工程,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要理顺市区教育管理体制,抓好学校教育教学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