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衢政办发〔2004〕43号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批转市计委
2004年全市电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
供需平衡分析及解决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市计委《2004年全市电、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供需平衡分析及解决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生产要素是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关键。针对我市当前生产要素紧缺的问题,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缓解供求矛盾。
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配备专门的工作机构和人员,及时协调解决生产要素项目建设和调度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要制定计划,积极实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方案》要求,认真制定本区域、本部门的解决生产要素供求矛盾的工作计划,精心组织实施。
三、要定期分析,强化督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在每季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对生产要素供需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强对《方案》实施情况的督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度,把它作为年终工作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四年四月八日
2004年全市电、土地、资金等生产
要素供需平衡分析及解决方案
衢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
(二○○四年三月二十八日)
2004年,我市生产要素供需矛盾将进一步突出,特别是电、资金、土地等要素的供应不足,将会严重制约全市加快发展,必须及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缓解。
一、2004年电、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供需平衡分析
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经测算,今年全市电力最高负荷缺口约20-25万千瓦,电量缺口约10-15亿度;耕地指标缺口约2.1万亩;信贷资金缺口约40亿元。具体分析如下:
电力:2003年全市最高电负荷为67.1万千瓦(网供负荷62.7万千瓦)。2004年将新增负荷约33.5万千瓦,预计全年最高负荷约100万千瓦,平均约75万千瓦,网供最高负荷85万千瓦。按照省分配指标全市50-58万千瓦计算(不含巨化为30-34万千瓦),今年全市电力最高负荷缺口约20-25万千瓦,平均缺口10-15万千瓦,用电量缺口在10-15亿度左右(按7000小时/年计算)。工业用电是我市用电增长的主要部分,由于受电力紧缺的制约,各行业的开工率在今年必将有所下降,特别是一些高能耗行业如水泥、钢铁企业的用电量不可避免受到影响。今年一季度全市(包括巨化)可供电负荷在60万千瓦左右,用电缺口还不大,但从4月底5月初开始,一些新建大项目将陆续投产,用电情况将日益趋紧,预计下半年将出现用电紧张的局面。通过对我市用电供需平衡趋势分析,到2005年的电量、电力缺口将达到最大值,到2010年电量、电力才能基本满足需求。
资金:2003年本地和异地金融机构对我市的信贷资金总量新增105亿元,基本满足了全市当年经济增长对信贷资金的需求。2004年预计全市信贷资金需求100亿元,在今年存款增量70亿元的前提下,本地金融机构可新增贷款50亿元,加上争取异地金融机构增贷10亿元,信贷资金缺口仍达40亿元左右。今年初,央行相继出台了缩减信贷总规模、控制高耗能行业的贷款、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再贷款浮息制度等一系列宏观调控举措,商业银行扩张能力受到较大限制,异地金融机构融资难度将明显增大,巨大的资金缺口需要多渠道筹措解决。
土地:2003年全市建设用地35000亩。2004年全市约需建设用地40000亩,其中24000亩耕地受省国土资源厅土地指标控制,预计今年计划指标仍为3000亩,正常情况下耕地指标缺口约21000亩。去年通过15万亩土地整理和争取省重点工程戴帽用地指标,耕地指标供需尚能平衡,今年受国家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用地政策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以往政策土地开发整理可得到折抵指标,但今年全省土地开发整理折抵指标实行“进笼子”管理,弥补耕地指标缺口难度较大。
此外,2003年的持续高温干旱给我市水资源的保护和有序开发利用敲响了警钟,各级必须把节约用水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以充分发挥我市的水资源优势。
二、缓解电、土地、资金供求矛盾的主要措施
(一)电力。
1、优化电网结构,增强供电能力。
2004年开工建设500千伏九龙变,并向省电力公司争取一批220、110千伏项目。在2005年前建成220千伏航埠变扩建工程及衢江太真变和江山仙霞变二期,以及110千伏市区东港变、常山天马变、江山特色园区变、龙游南门变、龙游城中变、龙游湖镇变、高新园区变、花园岗变和常山辉埠变二期等输变电工程。
2、推进电源建设,增强用电就地平衡能力。
一是推进浙西第二电厂尽早上马,还要充分利用江山贺村的资源条件,筹备建设一座火力发电厂。二是加快龙游沐尘、常山芙蓉等一批大中型水库电站建设和江山港、衢江的梯级开发;加快符合供热条件的热电和余热发电项目建设,争取一批电源项目建成投产。今年要建成65个电源项目,新增总装机26.79万千瓦。
3、加强电力调配,努力降低电力缺口造成的影响。
一是全力以赴争取更多的电力供应,尽量争取省里增加重点企业特别是供电指标,努力提高自发电能力,千方百计争取省外来电。二是合理调度,积极错峰,用好有限的用电指标,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大电网夜间的用电谷荷。同时,企业要争取在前三季度开足马力生产,做大下年度用电基数。三是大力倡导节约用电,增强全民节电意识。
4、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工艺。
对新上工业项目,要充分考虑电力供给能力,严格把关,停建或缓建一批高耗电项目;对现有高能耗企业要促其转产或进行节能改造,对国家产业政策明令禁止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包括地条钢、小造纸、水泥小机立窑、环保未达标的小化工等要实施关停和淘汰。
(二)资金。
1、争取上级支持。一是积极争取国债项目资金和省各条渠道的补助资金;二是努力争取省行的二级准备金10亿元用于中小工业企业的优质项目贷款。
2、盘活15亿存量。一是优化制造业本身的信贷结构,目前我市金融机构对工业领域的贷款余额已达100亿元,如果从劣质企业退出5-10%,则能盘活和优化5-10亿元信贷存量;二是督促工业企业压缩应收帐款等不合理资金占用,力争至少压缩5亿元;三是确保盘活房地产沉淀资金3亿元;四是加大外币贷款营销力度,全市再增2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6亿元)。
3、积极营销票据、租赁、保函、信用证等业务?? 保10亿争20亿。一是鼓励各类制造企业直接与金融租赁公司对接。通过租赁融资,缓解目前许多制造企业的资金紧张矛盾。二是积极营销有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三是对市内产业关联度高、信用好的大中型上游企业试办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四是积极办理转贴现和再贴现业务。五是积极向资金规模宽松地区的金融机构“转卖”信贷资产。六是积极拓展电子银行、保函、信用证等金融业务。
4、积极引进异地金融机构信贷资金?? 保10亿争15亿。借“融资项目推介会”东风,促使我市有更多的企业和项目主动与异地金融机构对接,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和外地股份制合作银行的贷款。各金融机构也应积极转变观念,通过拼盘、代管等方式加强与异地金融机构的合作。
5、拓宽社会投融资渠道,缓解资金紧张矛盾。一是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的政策动向,积极鼓励优质骨干企业做好上市融资或发行债券等各种准备工作;二是鼓励企业拓宽民间投融资渠道,缓解金融机构的信贷压力,通过民间投资参股、民间借贷等形式,扩大直接投融资比例。
(三)土地。
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今年土地整理15万亩,积极争取省折抵指标可用地计划16200亩;积极整合推出大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供地盘子,2004年争取重点项目用地指标6000亩以上;加强土地调剂工作,优先保证市内调剂,严控外调;节约用地,严格按照省计委和国土资源厅联合下文的规定,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经济密度;加快工业园区化,鼓励企业向园区集聚,加大园区整合力度,实现基础设施共享;做好土地储备工作,力争动态保持7000亩熟地储备;加快农转用后供地速度,切实提高建设用地供地率;抓住2005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机遇,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留足城市和工业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