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简报第9期

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信 息 简 报

 

第9期

 

中共衢州市委办公室            &nb sp;        2004年3月18日

 

 

目      录

 

落实反馈

 市开发区迅速行动巩固温州工业园签约成果

 衢江落实四项措施加大森林防火工作

工作交流

 龙游推行“五会”制开通“民情绿色走廊”

 江山投资20亿努力打造“生态市”

 常山搭建五个平台促农增收

 我市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

 市工商部门采取措施积极扶持“三农”

八面来风

 嘉兴努力构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

 椒江多举措建立健全民企人才服务体系

 

 

 

 市开发区迅速行动巩固温州工业园签约成果   召开党工委扩大会议,研究落实市委书记蔡奇在温州工业园投资项目签约仪式上的讲话精神和部署温州工业园项目落地工作。一是加快到瑞安与签约意向项目开展对接活动,进一步开展项目考察洽谈活动,落实意向签约项目,努力变意向为协议,巩固招商成果。二是加快东港工业园区土方工程与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确保在2个月内平整好温州工业园地块的土方,完成施工通道建设和施工用水用电配套。三是积极开展项目包装工作,着手将温州工业园这一大型山海协作项目作为重点项目包装向省里报批,争取用地指标。四是开发区的工商、人事劳动等部门提早做好入园企业的服务准备工作,为入园企业提供多方面的优质服务。

 

(市开发区)

 

 

 衢江落实四项措施加大森林防火工作     一是召开专题会议。通报上方“3.9 ”森林火灾情况,分析近期森防工作形势。专门下发文件,对森林火灾多发乡镇,实行分村包片、严防死守,确保不发生森林火灾。二是大力宣传防火知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车、公开信等各种宣传媒体,开展宣传活动,使森林防火工作成为每个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同时通过编制森林防火安全手册、强化安全扑火和自救方法的宣传和培训,避免森林火灾伤亡事故的发生。三是落实工作制度和措施。健全和完善领导包片负责制、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值班制度和火情报告制度。全面落实扑火预案、扑火装备、扑火队伍,组建一支快速扑救队伍,配备必要的消防器具;以乡镇为单位组建林区火源管理巡查队伍,在重点地段、重点部位、火灾多发区设立检查岗哨。四是查处一批肇事者和责任人。对已发生的森林火灾事故,要求迅速查明原因,依法从严处理肇事者,同时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当、责任不实的有关责任人员,予以严肃处理。

 

(衢江区委办)

 

 龙游推行“五会”制开通“民情绿色走廊”   即当村民对村两委工作有看法时,召开由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党员参加的民主恳谈会,进行沟通交流;当村里有重点工程建设、大田承包等重大事项需要决策时,召开民主听证会,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当村两委班子内有误会、产生矛盾时,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消除隔阂,增进团结;当村民对村干部的工作能力、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有意见时,召开民主评议会,及时提醒、诫勉;当村里需要制订发展规划、决定其它重大事项前,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召开村民议事会,充分讨论征求广大村民的意见、建议。

 

(龙游县委组织部)

 

 江山投资20亿努力打造“生态市”    一是生态工业。突出园区和产业的生态化改造,推进江泥、江化、虎球、江山虎、协力等5家企业的ISO14000认证工作,争创省级清洁生产企业。二是生态农业。以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为重点,开展2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组织申报8个省级绿色农产品和8个国家级、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三是生态旅游。以申报国家4A级旅游度假区为契机,加快青龙湖、仙霞关和廿八都古镇的保护修复步伐,加强江郎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四是生态城镇。抓好60个生态示范工程实施,加快山水园林城市建设步伐,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3万平方米,治理改善农村综合环境。

 

(江山市委办)

 

 常山搭建四个平台促农增收    一是政策扶持平台。出台了发展效益农业、山区开发性生产项目、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扶持政策,财政每年安排专项扶持资金800万元。二是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县级农技110网络服务平台,21个乡镇全部开通农技110,73%的行政村建立终端服务站,及时发布全国各地农产品供求信息和市场趋势分析,同时定期组织专家到各乡镇举办技术培训班。三是生产作业平台。从2001年起,开展标准农田整理活动,到去年底,全县已建立标准农田10.5万亩。四是销售增收平台。积极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参加各类农交会、农展会,扩大销售份额、承接加工订单。

 

(常山县委办)

 

 我市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   一是完善国资营运监管体系。加强投资性公司、整合行业性公司、改革经营性公司,引入竞争机制,优化公司产权结构。积极探索和建立良性投资机制和融资风险防范机制,规避政府投融资风险。二是最大限度的开放投资领域。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实行开放式的准入政策,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都允许市内外各类投资主体投资介入。三是改革公益性领域投资。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和所有权与经营权有效分离的办法,将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中可面向市场的经营性项目剥离出来,吸引社会投资。四是科学调控和有效盘活政府性资产、资金和资源。完善国有资产的退出机制,对已建成的公路、供水、污水处理及可面向市场的公建项目,采取公开方式整体或部分转让产权、经营权。

 

(市财政局)

 

 市工商部门采取措施积极扶持“三农”   一是积极培训农业龙头企业。帮助部分农业龙头企业规划发展方向,包装外在形象,提升知名度,并对企业管理人员、供销人员提供企业登记、合同管理、商标注册等方面的培训工作,积极推荐有条件的企业参加省著名商标、省AAA级重守单位评选。二是引导专业村规模化发展。直接为农民提供业务知识、劳动知识、法律知识培训,输灌市场经济意识,促进有专业特色或传统优势的乡村,努力形成行业优势,以劳动输出型向企业输出型转变。三是严肃查处坑农案件。去年以来,工商部门先后组织了30多次农资市场的专项整治,查处农资违法经营案件20余起,对农民有关农资的投诉也做到有求必应,工商部门去年处理办结涉农投诉120余起,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市工商局)

 

 嘉兴努力构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    一是健全农村成人技术培训三级教育网络,改革完善农村成人教育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把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成农村教育教学、科技推广、生产经营的结合体,把远程教育、自学考试等学历教育向农村延伸。二是加快农村成人教育基地建设。已建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69所,其中省示范乡镇成校10所、省一级成校23所,到2005年,村成人教育学校办学面在95%以上。三是开展多方位培训。去年,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达18万多人。到2005年,计划培养8万名农村致富带头人。

 

 椒江多举措建立健全民企人才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科技人才俱乐部。每年拨出10万元作为活动经费,开展知识讲座、学术沙龙及文娱活动,为会员办理免费活动卡、医疗优先就诊卡和借书证。二是建立人才维权组织。成立维护科技工作者权益委员会并开通“维权网”,聘请4位常年法律顾问,负责为技术人员提供法律服务。三是建立健全人才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建立了与医药、电子、化工、机械、轻工五大主导产业相对应的人才科技信息库,为民营企业和科技人才牵线搭桥。四是建立健全人才奖励制度。积极倡导企业设立“人才股”,鼓励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将科技成果以投资、承包、参股等形式参与分配。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