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简报第25期

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信 息 简 报

第25期

中共衢州市委办公室                    2004年8月4日

 

目    录

 

落实反馈

江山开化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精神

市直各部门迅速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

工作交流

衢江常山江山等地采取措施抓好防旱抗旱工作

龙游打好“三张牌”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

情况反映

基层反映当前五大因素制约民间投资

 

 

江山开化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精神  江山市:召开市委全会,提出要结合江山实际,重点突出“六抓”。一抓特色产业。培育新型电光源、机电、消防器材、竹木加工、轻纺服装、绿色食品等六大特色产业,健全产业发展规划体系、领导体系、政策体系、平台体系、科技支撑体系、行业自律体系等六大体系。二抓项目投入。开工建设48省道江溪线、迎宾大桥及部分公铁立交,争取动工建设黄衢南高速公路,加快铁路改造工程征迁进度,围绕省“五大百亿”工程等项目,加大项目储备和工作力度。三抓平台建设。重点抓好江山经济开发区和贺村竹木工业专业区开发建设。四抓招商引资。深化“山海协作工程”和“回归工程”,立足产业基础和自身优势,突出大项目、工业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招商,加强机电、电光源、消防器材等重点特色行业招商,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农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招商。五抓城乡一体化。完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加强交通、供排水、电力等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六抓环境建设。以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把江山打造成创业乐园。开化县:召开县委常委会、理论中心组学习会和全县领导干部大会,学习贯彻市委全委会精神,研究部署落实工作。下一步重点做好“三个调整”:一是顺应形势,做好适应性调整。进一步完善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例会制度,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形势、路径等方面的研究;加大体制机制创新,重点抓好城市资产经营管理体制、事业单位、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抓好名茶博物馆、森林博览园、根雕博览园等特色文化工程建设。二是着眼当前,做好应对性调整。加快实施城市电网改造,积极向上争取用电指标,鼓励企业发展自备电,努力增加电力供应;对生产企业急需的原材料和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运输,实行“绿色通道”制度,缓解运力紧张;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多渠道筹集流动资金,破解资金瓶颈制约。三是立足长远,做好战略性调整。加快培育两硅、两药、新型密胺塑料、电光源、铅笔、竹木加工、绿色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集群,实行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实施名牌战略,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发展生态效益农业,重点加快建设名茶、食用菌、高山蔬菜、绿化苗木、规模化生态养殖场等一批农业特色基地;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加快生态旅游、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发展。

(综合)

 

市直各部门迅速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   市国税局: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争取相关的政策支持和资金帮助;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加快退税进度,确保实现“退九争十”的目标;全面开展“业务重组、简化流程”改革,转变管理职能,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市质监局:根据县域主导产业发展趋势,制定名牌培育发展规划,力争到2007年我市中国名牌实现零的突破;广泛开展“三服务”活动,力争重点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主导产品“采标”率达到95%以上;加快检验检测技术机构建设,争取建立一批国家级、省级检测机构;做好质量指数评价分析,建立宏观质量监控体系。市供销社:提出要以“加快发展、强社富民”为主题,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产品品牌和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绿色、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探索发展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以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到2007年,全市建立专业合作社200家,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20万亩,农产品生产加工产值10亿元。市交通局:提出要加快交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进度,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抓好市本级公路网规划,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市人劳局:开展四项活动:一是组织企业人事劳动社会保障问题调研,研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二是开展业务知识讲座,提高服务水平。三是举办8.8人才交流大会,吸引更多的毕业生来衢工作。四是举办“高研班”,提升人才专业水平。市审计局:提出要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加强对工业“五十条”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检查 。市旅游局:提出要加快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重点抓好浙西风光带、龙游民居苑、开化根雕博览园等景区景点建设。西区管委会:提出要建立重点项目联系制度、入区公建项目月度例会制度,推进“四个一批”项目的落实。

(综合)

 

衢江常山江山等地采取措施抓好防旱抗旱工作  衢江区:召开全区抗旱工作会议,进行专题部署。一是健全制度。建立健全抗旱值班、乡镇领导班子重点抗旱地段防守、驻村干部山塘水库巡查、抗旱工作责任追究等制度。二是科学调度。确定每个乡镇的分管领导为放水总调度员,每个村配备一名专职放水员,制订放水日程安排表,明确各村的放水时间及放水地点,坚持一把锄头放水。三是开展节水教育。组织乡镇双夏服务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发放抗旱资料5万多份,提高农民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意识,指导农民因地制宜采取办法缓解抗旱用水矛盾。四是化解纠纷。实行抗旱用水纠纷调处包案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抗旱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切实解决群众农业生产用水碰到的各类难点、热点问题。五是确保抗旱资金。安排1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防旱抗旱。常山县:召开全县防旱抗旱工作紧急会议,全面部署防旱抗旱工作。从各部门抽调60多名干部组成21个抗旱工作组,分赴乡镇帮助落实当前抗旱工作的各项任务;拨出专项资金用于防旱抗旱;落实乡镇防旱抗旱工作值班制,对瞒报、漏报、迟报旱情和对水事纠纷处理不利,引起严重后果的,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责任。江山市:健全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中心的各项防旱责任制,制定抗旱供水预案,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综合)

 

龙游打好“三张牌”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   一是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品牌。加强城市形态、城市功能规划,进一步开放房地产市场,整合现有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企业市场化运作,实现“城、文、景、游”一体化目标。二是打造全国特种纸产业基地品牌。通过引进造纸企业、引进先进的造纸技术、加大造纸企业技改力度,提升产业竞争力,逐步形成造纸机械、包装、印刷相配套的产业体系。三是打造中国笋竹加工基地品牌。利用中国笋竹之乡品牌优势,引进一批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开发能力强的项目,加快产业技术的改造升级,提高笋竹加工业的知名度和外向度。

(龙游县委办)

 

基层反映当前五大因素制约民间投资    一是投资领域狭窄。目前,民间投资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有可能造成某些领域的过热,形成恶性竞争。二是主体规模偏小。多数投资主体实力不强,投资项目普遍较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三是融资困难。民间投资主体普遍实力较弱,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只能依靠有限的自有资金积累投入,发展缓慢。四是投资管理不规范。多数民间投资主体在投资前缺乏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且财会、业务、统计核算等基础性工作也不完善。五是投资服务市场尚不健全。由于投资过程涉及规划、设计、土建、法律、投资概预算、市场营销等多个专业,亟需专业指导和服务。

(常山县委办)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