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信 息 简 报
增刊 第4期
中共衢州市委办公室 &nb sp; 2004年4月7日
按:最近,人行衢州中支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了60家规模以上重点骨干工业企业和30家规模较大的本地房地产开发企业,对企业资金运行情况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市企业资金运行总体态势较好,但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应收帐款上升较多、要素瓶颈制约较严重、资金供求缺口较大等问题比较突出,需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现将调查材料刊发与后,供参考。
企业资金流向变化与调整措施
一、企业资金运行的基本特点
1、民营投资积极性高涨,资本结构更趋合理。2003年度,可以说是我市民营企业投资最旺盛的一年。这次被调查的6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3年末实收资本为19.81亿元,比年初增加4.24亿元,其中个人资本14.14亿元,占71.38%,比年初增加4.14亿元,增长41.42%,占实收资本增加量的97.64%;国有资本3.50亿元,占17.66%,比年初下降450万元;外资1.03亿元,占5.20%,比年初增440万元;其他资本占5.76%。
2、金融支持力度大,工业发展速度快。上年末60家工业企业各项信贷资金余额41.05亿元,占负债合计69.53%,比年初增加18.33亿元,增长幅度达80.68%。其中贷款余额达35.10亿元,占负债合计59.45%,比年初增加16.66亿元,增长幅度达90.35%。银行承兑汇票余额5.95亿元,比年初增加1.67亿元,占负债合计10.08%,增长39.02%。银行信贷资金的大投入,有力促进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新增信贷资金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投资与备料。60家企业上年新增资金主要流向: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14.34亿元,占59.89%。“两年”活动有力地拉动了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信贷需求。二是预付备料流动资金增2.44亿元,占10.21%。去年下半年特别是第4季度,钢材、化工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我市许多机械制造、化工等行业的企业纷纷集中资金抢购钢材、化工等主要原材料,导致备料资金明显增加。预计今年随着大批招商引资项目的络绎投产和原材料、燃料价格的持续上升,企业原材料、燃料等方面的流动资金需求将更大。三是货币资金增加3.27亿元,占13.66%。主要原因是水泥等行业的企业产品销售形势好转,企业货款回笼增加。四是应收帐款净额增加1.99亿元,占()8.32%。五是应收票据增加1.08亿元,占4.5%。
4、市场前景普遍看好,信贷需求旺盛。60家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机械、化工、建材、制革等行业,从调查情况看,红五环、海力等多家被调查的工业企业目前产品供不应求,许多企业对市场前景普遍乐观。受市场需求拉动,我市工业信贷资金需求十分旺盛,这60家企业2004年新增资金需求量高达41亿元,比上年度信贷(贷款与银行承兑汇票)增量高出1.2倍。
5、特大型集团企业异地融入资金增多,对缓解全市资金供求压力有利。据统计,去年上年末特大型化工集团企业设在衢州市内的各母子公司贷款余额为29.6亿元,比年初增加5.5亿元,其中向市外异地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15.3亿元,占51.7 %,比年初增加7.2亿元,向市内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14.3亿元,占48.3%,比年初下降1.6亿元。银行承兑汇票年末余额为6.3亿元,比年初增加0.3亿元,其中异地金融机构汇票余额为1.9亿元,占30.2%,比年初增加0.4亿元。
二、资金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1、企业对金融机构的依赖性增大,资产负债比例上升。样本工业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其中金融机构贷款和承兑汇票年末余额占全部资金来源的比例高达40.68%,占全部负债的比例达69.5%。上年末,这些工业企业总的资产负债比例为57.6%,比年初上升1.8个百分点。
2、应收帐款上升,信贷资金沉淀增加。60家工业企业年末应收帐款净额为9.28亿元,比年初上升1.99亿元,升幅为27.33%。据统计部门反映,2003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帐款净额达20.8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30.3%,沉淀资金4.8亿元。企业应收帐款较大幅度上升除去年上半年“非典”因素的客观影响外,与部分企业产品结构调整不力、货不对路、结算方式不当、管理不严等主观因素关联密切。
3、要素瓶颈制约较严重,资金外流增加。据统计,上年这些工业企业流到市外投资资金1.35亿元,占60家企业当年新增资金来源的5.64%。今年部分工业企业当年计划外流投资资金4.02亿元。对市外投资金额成倍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冲着江西等地充足的电、廉价土地、廉价矿石和原料、宽松的环保限制等政策和资源及市场优势而去的,也有避税因素。上年,本地30家房开公司实际带出市外投资的资金额为1.91亿元,同比增长53.86%。
4、信贷资金供求矛盾较突出,部分企业资金缺口较大。从全市大局看,去年年末本地和外地金融机构对我市的本外币贷款和承兑汇票余额比年初增加了105亿元,而存款只增加63亿元。资金缺口主要依靠动用历年积累的存量资金和向省分行系统内借入来弥补。目前,今年的信贷资金需求增量仍然可能超过100亿元,但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给能力明显下降,资金缺口较大。从样本企业看,部分信用等级高、自身资金实力较强的企业其资金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其他的企业资金缺口普遍较大。从资金供求的结构性上看,矛盾也较突出,去年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旺盛,今年则将表现为流动资金需求旺盛,流动资金供求矛盾将变得十分突出。
5、潜在的市场风险较大,信贷风险不可忽视。一是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去年以来,机械、建材、化工、钢铁等行业原材料与产品价格上涨过快,且持续的时间已相当长,部分产品价格可能回落,价格的转折点如果预测不准,盲目备料可能产生较大的信贷风险。二是固定资产投资过度风险。目前,我国钢铁、水泥等有关行业已出现投资政策影响,潜在风险较大。三是信贷投放过快风险。从我市金融增长周期看,这一轮信贷高增长的顶峰已与去年7月份越过,全省与全国的增长高峰略滞后几个月越过,资金形势持续趋紧后部分实力较弱的企业资金链条可能产生风险。此外,去年以来部分金融机构信贷投放中也存在“垒大户”情况,潜在风险不可忽视。四是房地产领域的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据市建设局反映,上年末市本级营业用房空置面积已达25万平方米,沉淀资金10余亿元。
三、对策建议
1、优先解决企业流动资金需求,充分发挥现有生产能力。加强窗口指导,引导各金融机构调查摸清各开户企业的总体资金需求情况,着力优先解决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企业项目投产后的流动资金需求。
2、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一是积极向优势企业营销有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解决流动资金缺口。二是稳健开拓商业承兑汇票业务。特别是对机械等有关行业的龙头企业,杭州有关商业银行已有开展商票贴现业务意向,各商业银行也应积极向省分行争取龙头企业的商票贴现规模。三是积极开拓金融租赁市场。我市专门为机械等行业龙头企业加工配套零部件的中小型企业众多,机器设备的金融租赁市场应该很大,开拓金融租赁市场对迅速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意义重大。四是拓宽抵质押范围。在防范信贷风险的前提下,各金融机构应积极开展仓单抵质押、应收帐款抵质押、承包权和经营许可证抵押等业务。五是积极营销外汇和信用证业务,支持外向型企业快速发展。六是积极开展“银银合作”与“银企合作”,鼓励企业向异地金融机构引进资金。七是支持企业拓宽其他非金融融资渠道。
3、压缩各种不合理资金占用,盘活信贷存量。针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帐款净额上升过快,沉淀资金过多等问题,各金融机构应督促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改进货款结算方式,加大被拖欠款的清收力度。同时积极支持企业开发适销对路新产品,以销定产。积极支持企业开展电子银行业务,减少资金在途时间,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开展背书、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业务,压缩企业应收票据占用,充分挖掘应收票据资源。
4、合理调整信贷投向,防范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风险。从调查的情况看,去年我市各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流向固定资产投资较多,信贷资金的流动性减弱。今年,各金融机构应合理调整信贷资金的投向,积极支持自身资金与技术实力雄厚、能耗低、污染低、具有较大资源优势、市场前景好的招商引资项目与技改项目。限制投资已受现行政策限制的项目,或自身资金实力弱、高能耗、高污染、市场前景不太好项目。
5、合理储备,防范部分企业流动资金信贷风险。各金融机构在积极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解决企业流动资金需求的同时,要考虑原材料与产品的市场价格风险,支持企业合理备料。要限制无明显资源优势与价格优势的备料需求。
6、解决要素瓶颈,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建议政府及时出台缓解企业用电、用水、用地及资金等方面紧张状况的有关政策。特别是对一些重点骨干企业和利税大户,应千方百计解决他们的生产要素制约问题。如对自备发电的企业,宜给予适当的补偿或奖励。对巨化等引进异地信贷资金较多的企业是否可以考虑给予适当的奖励。
7、建立健全信用与担保体系,优化金融资源与环境。一是培植客户资源。二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严格执行《银行信贷登记管理办法(试行)》,充分利用现有征信系统的信息资源,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积极做好企业信用等级评估工作,对不同等级企业在授信额度、利率等方面拉开档次。三是健全担保体系。目前,我市刚起步的民营企业较多,这些民营企业大多原始积累不是很多,贷款的担保难问题较突出。而现有的担保机构家数少、规模较小,担保体系有待健全。
(人行衢州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