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视窗]路尽云隐处,执茗礼天地——记“江山绿牡丹”开茶节暨亲子游活动

发布时间: 2016.04.01   来源:超级管理员

记者徐聪琳

开茶节上演奏乐器。

  3月26日上午,江山市保安乡的仙霞古道不同以往静谧,三五成群的游客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前往隐匿在峡谷缝中的裴家地村。

  “高山裴家地,源产绿牡丹”,一场与新茶的约会正在芬芳茶香中酝酿。

  “江山绿牡丹”茶发源于仙霞山麓的裴家地村,是古代贡茶。1982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载入《中国土特产大全》,曾获“中茶杯”全国优秀茶评比一等奖、浙江绿茶博览会金奖。

  “一撮茶叶入水泡开,叶脉舒展树立,形如一朵盛开的绿牡丹花,由此得名。”75岁的王俊房微伛着肩背,巡视自家茶田。裴家地村高山云雾的地理环境,极适合绿牡丹茶生长。虽然绿牡丹茶在上世纪60年代才引进裴家地村,可村里的制茶手艺却是代代相传。“没有茶厂时,都是家家户户手工做茶。”王俊房说,裴家地村人的屋里,都有与制茶相关的工具。

  “收茶时,我们的八桶锅都是热乎乎的。”王学青嫁到裴家地村已有二十余年,习得一手制茶好工艺的她,深谙绿牡丹茶的采摘标准与制作过程。“一芽二叶初展最佳,从杀青轻揉,到初烘理条,就能看不少门道。”村里举办开茶节暨亲子游活动,自然要将采茶与制茶作为亮点,王学青准备把传统绿牡丹制茶工艺流程搬上“台面”:“好好露一手,让大家伙瞧瞧我们裴家地村的绿牡丹茶是怎么来的。”

  自祖辈传下来的不仅有制茶手艺,还有独特的规矩。每一亩茶园南脚都种着一棵桃树,这是区别他家茶园的标识,也象征着好运。一宛桃花惹衣香,三月春风解风情。绿牡丹茶枝干粗壮,墨色葱茏,与打着转落下的桃色缤纷交织出一首独属裴家地村的浪漫诗歌。

  “裴家地村藏得太好,像世外茶园。”游客陆陆续续抵达村口,周凤妹从活动主办方处领到采茶服和茶篓,一转身成了采茶女。“我们是江山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家长,听说这个亲子活动,就自发组织参加了。”带着孩子来了解采茶,见识传统制茶手艺的魅力,周凤妹觉得这是一趟很不错的“亲子游”。

  裴家地村最长寿的村民王晋康已有94岁,瞧着眼前的热闹情景,他对祭茶祖仪式充满期待:“从前都是靠茶过日子,逢年过节,村民自觉祭拜茶树,期盼来年好收成。”井然有序的祭茶祖仪式,不仅为吸引游客,更唤醒裴家地村人血脉中对茶茶树、对天地的敬意。 焚香、奏乐、跪拜……执事舀水浇灌茶树王,喻意“茶神沃福水”。村里的几位长寿者饮下泡开的茶水,沐恩于茶神赐福。焚燎送神,袅袅熏烟伴喝着锣鼓喧天,缓缓飘散在茶园中。敲动人心的祭茶祖仪式落幕了,而新茶采摘也即将开始,裴家地村民委员会为游客安排了采茶、挖笋、捕鱼、种桃树等一系列活动。山明水秀间,荡起阵阵童声笑语……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