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5.02.26 来源:超级管理员
叶辛
浙江出龙井茶,也出龙顶茶。在出龙顶茶的衢州开化县城西郊,有一个美丽的村庄桃溪。
桃溪村里有许许多多可圈可点的人物和事迹,最吸引我的,是这个村里有一座龙居山公园。
我们的大、中、小城市里有公园,我们的县城里有公园,甚至我们的镇上有公园,都是常有的事,司空见惯了。但是几百户人家栖居的桃溪村,竟然也有一座像模像样的公园,况且这公园建有二公里半的游步道,建有古色古香、古风古韵的卧龙亭、清风亭、园山亭三个亭。沿着山道走去,龙居山上还有个天然的弥勒仙洞,自古以来,到开化上任的县令,都要来弥勒仙洞拜祭求雨,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古朴的风俗源远流长,实难能可贵。
更令我惊讶的,是走进桃溪村,道路两边种满了桃花、梅花、桂花、玉兰花各种苗木。村民对我说,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四季如春,总有各季的花儿盛开。我笑对他们说,不用上龙居山逛公园了,桃溪村本身就是一个公园。
村民们乐呵呵地把我带到村中央的一坛清水池旁,告诉我说,桃溪水就是由这坛清水而来,瞧瞧,这可是神仙潭啊!
嗬,初冬艳丽耀眼的阳光下,只见神仙潭里的水,清澄如碧,一眼见底,微风吹来,水面上的波光透着微蓝之色,真是诱人极了,好想伸掬起一捧水来喝上一口。
神仙潭上方,建起了遮风挡雨的凉亭,沿桃溪水淌去的方向,一路建有廊桥。溪水两边,鹅卵石铺砌的台阶旁,有村民在洗菜、洗衣。留心细看,神仙潭中央的水,是用水管接到各家各户村民家食用的,而溪水上方的水,是供村民淘米洗菜的,只有流到下方的水,才可以洗涮衣裳。
见我对神仙潭如此有兴趣,村民们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地给我讲起了神仙潭的美丽传说。
古代天旱季节,一个行乞的老汉到村里来讨水喝。村里家家户户的水缸都见底了,哪里讨得着啊!走进一户敞开大门的农家时,农家灶台上仅有的半碗煮饭水,递给了这干渴得嘴唇泛白起泡的老汉,并对他说:给你喝了,这顿饭就没法煮了。老汉接过这大半碗水,咕嘟咕嘟喝得一滴不剩,舒畅地吁了一口气,遂而用自己讨饭的手杖在地上“咚咚”地戳了几下,只见手杖戳到之处顿时变成了一个又一个冒水的泉眼,眨眼功夫,农户家院子里形成了一口方潭。等到喜出望外的农户抬起头来,那讨饭的老汉早已不知去向,农户猛然醒悟到,自己是遇见神仙了。于是他连忙喊来邻居,村民们也都欢欣地奔走相告。从此以后,这口方潭便被众人取名为“神仙潭”。随潭淌出的溪水,被称为桃溪。
因为是神仙赐的水,桃溪村人世世代代视神仙潭为圣水,绝不敢污染水源,更不敢往神仙潭中随意抛洒杂物,亵渎纯净的水质。每一个桃溪村人,从生下来就晓得,这神仙水糟塌不得。
说实在的,这个民间传说并不像村民绘声绘色叙述所说的,是美丽的神话。在到过很多乡间的我听来,觉得很一般,甚至在其他的地方,我也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我还可以指出这个民间传说和其他故事的雷同之处。但是,站在神仙潭边,我忽然也似沾了仙气一般醍醐灌顶:世世代代居住在桃溪村里的几百户村民,为什么津津乐道地传播这个故事?把这样一个和其他地方雷同的民间传说,称为美丽的神话?桃溪村里历朝历代,不是出过一些大官和名人嘛!就是现在,他们村里不也有人在省里,在市里,在县城当官当教授、当学者吗,难道他们就不知道这个代代相传的民间传说过于浅显吗?
其实他们是晓得的,就是如今居住在桃溪村里的成年人,也都是知道的。但是他们仍然在向客人们眉飞色舞地重复这个民间传说,只因为他们从刚懂事的时候就听到了这个故事,只因为这个民间传说让他们自小树立了一种敬畏圣水的意识。让世世代代的桃溪村人都能喝上纯净的山泉水,享用不尽,造福后人。
想明白了这一点,我顿觉神清气爽,觉得这神仙潭的传说,瞬间变得愈加美丽起来。如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么一种敬畏意识,心中揣着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祖国大地上的江河湖海,乃至全世界的江河湖海,不都会变得澄净碧透,美丽诱人嘛!
叶辛
作者简介1949年出生于上海,1969年去贵州插队,1977年发表处女作《高高的苗岭》。此后共出版著作有: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家教》《孽债》等。根据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家教》《孽债》由其本人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均在国内引起轰动,使其成为家喻户晓的著名作家。曾获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全国首届五一劳动奖章等殊荣;曾任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