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路草坪

发布时间: 2014.11.10   来源:超级管理员

梁木

  出常山县城往西,行驶在两旁遍布绿色的320国道,穿过悠悠的曹会关隘,就来到了浙赣交界的白石镇草坪村。

  八百多年前,南宋宰相赵鼎(死后葬在常山)在《题草坪驿》的诗中写道:“才过常山到草坪,驿亭偏喜雨初晴。麦畦水涨黄云重,柳絮风吹白雪轻。身世自今忘俗虑,宦途从此快吟情。魏公已绰江西镇,犹有甘棠颂政声。”草坪村是两浙尽地,历来就设有驿站和关防,是江南重要的关隘之一。诗人抵此,正是春夏之交,眼前一派田园风光和丰收的景象。

  五百多年前,邻县开化籍的进士方豪(官至刑部湖广司主事)因谏阻武宗南巡被罢官,在回故里时路过草坪村,正逢他的老朋友徐伯和也提前在草坪驿站驻足,知己的话说不完。因而写下了《草坪驿会徐伯和》一诗:“当年行役下瑶京,长忆河桥步月明。人妒浮名传已死,君从大难得重生。相看各喜容颜好,一笑还将宠辱轻。古驿寒宵灯为盛,仆夫亦识故人情。”可以想见,温暖的草坪军营带给两位诗人莫大的安慰。

  三百七十五年前的十月十七日,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兴致勃勃地游历了草坪。他在游记中记载:“鸡鸣起饭,再鸣而行。五里,蒋莲铺,月色皎甚。转而南行,山势复簇,始有村居。又五里,白石湾,晓日甫升。又五里,白石铺。仍转西行,又七里,草坪公馆,昔有驿……”查阅《浙江通志》,元代的官府就在草坪这个节点上设立了军营。“夜游侠”边行边记,给我们留下了几多历史的回声,“草坪公馆”也成了“大侠”暂时的栖息之地。

  金秋十月,我们再次来到草坪村。如今的草坪村显出了浓郁的现代化气息。一排排崭新的高楼沿国道平行竖立,房前屋后鸟语花香,偶尔还停放着款式新颖的小车。与乡亲老友相聚,畅叙新农村的发展,他们都喜形于色。走进一户户草坪村民的家中,一排排机器旁的农家妇女正在熟练操作来料加工产品。村民的繁忙,使我想起了清代进士陆葇过此时的情景:“山城频战后,秋气早苍凉。乱阜全堆绿,新畲半刈黄。海椒还北贩,山药向南装。中道肩相易,人情信恋乡。”

  我们随村干部来到村庄的最西端,这是浙赣的交界点,宽敞整洁的大道、精心装点的草坪、艺术渲染的路牌无不昭示着文化的气息。几幢新建的大楼正在粉刷装修,村干部介绍说,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在赤膊墙的“穿衣”工程中增加了文化元素,村里聘请了6名长年保洁员,还配备了几百只垃圾桶。依据村庄的统一编制规划,山坳中的石家蓬村民大都移居下来了,到村集中的工厂里找到了活干,他们脱贫致富,其乐融融。我们还走进了村民文化中心的大楼里,果见一群老年人正在看书学习,或锻炼健身,或下棋打牌,脸上露出了秋收般的喜悦。 据介绍,早在前些年,草坪村民的家里还起获了“两浙首站,八省通衢”的石碑,驿站的墙壁上还存有众多文人墨客的诗篇,草坪军营的对面山上还有静悄悄躺在那儿的炮台……可以想见,草坪村人文的遗产就像珍珠一样洒满狭长的村庄里,她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传承着文化的未来!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