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4.06.25 来源:超级管理员
三槐堂
天池荷花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龙游县横山镇天池村的杨家村、新宅村、下店村、儒大门四个自然村,宛如荷池中四位清素的江南采莲姑娘,掩映在田田荷叶中。
据史料记载,龙游志棠周边最早种植荷花的历史可追溯到宋朝之前。到了明末清初,荷花的种植进入鼎盛时期。天池村中许多农户至今还保留着明清时种莲的莲篓、莲子筛等用具。经过历代的选育,粒大、色白、肉厚、香浓,并含有丰富硒元素的志棠白莲成为皇家贡品,享誉一方。
随意走进一户农家,都能给你烧上一桌“全荷宴”——冷菜有糖醋莲藕茎,开胃菜是莲子羹,荤菜是莲子炖鸡,素菜是清炒藕,点心是油炸荷花,主食是荷叶饭,饮料是莲子酒;要是不会喝酒也没关系,还有清凉的荷叶茶与爽口的藕粉汤……
当然,享受的可不仅是舌尖。这里每年约有四五十万朵鲜切荷花出口到日本,成为当地花道表演的原材料。而盛夏,从杭州、金华专程赶来赏荷、拍荷的游客络绎不绝。还有旅行社将天池村作为景点,结合到附近大慈岩、诸葛八卦村的游览路线中。这常让天池村的接待能力超过了饱和度,不过这种局面即将结束,就在这个月,横山镇围绕着天池村而打造的天池荷花3A景区即将迎来验收。景区新增了赏荷茶楼、休闲长廊、登山步道等设施,届时可以边品茶边赏荷,边骑车边赏荷,边登山边赏荷;或是“误入藕花深处”,与荷花来个亲密接触。
除了十里荷花,这里的文化土壤丰腴到令人震惊:一个村有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西世家与三槐堂,还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游草龙,有杨家将后裔流传着的传奇故事,有传承百年的迴源婺剧,有天池山的动人传说,更有散落在乡野间的88幢民国前修建的古建筑。
作为杨氏宗祠的关西世家是典型的明代建筑,明万历三年始建。整个建筑坐东面西,通面阔12米,通进深23.5米,总面积282平方米。不少游客纳闷,祠堂不算大更不算华丽,怎么能评上国保呢?天池村村支书王素月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它的厅堂不同于我国古代大多的木框架结构建筑,而是外墙均为承重墙,并用砖雕的形式刻画出只有装饰功能的“雕梁画栋”。
坐落在儒大门自然村的三槐堂就要宏伟多了。这是龙游县保存下来明代最大型的建筑,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坐北朝南,为五进三开间,总平面布局呈“T”字型,建筑面积达842平方米。大门入口有三个台阶,台阶石料不同于整体使用的青石,为紫沙石,象征紫气东来之意;门两边的抱鼓石一边为白石,一边为青石,寓意做人要清清白白,为官要一清二白。三槐堂是村中王氏宗祠的所在地,儒大门村以王姓为主,南宋端平元年,始迁祖王烽为避战乱从山西太原迁于此地。相传早前堂后有先人种下的三棵槐树,后被毁,如今已重新种下。
三槐堂也是整个景区的文化中心,堂内悬挂着王氏先人的故事与祖训,二楼展示着龙游草龙的制作工艺;祠堂的西侧是村中的文化礼堂——槐庭书院,存放着形形色色的书籍,并按照旧时学堂的布局,为村里的孩子提供暑假阅读的场所;祠堂的东侧则是文化广场,展示着天池村的建村史话、著名景点、民间故事与村中名人等等。
目前,村里正筹划着打造“荷花季”系列文化旅游活动,让更多爱莲者来此品味这十里荷花、一脉书香。(记者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