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村:古道上的美丽传说

发布时间: 2014.03.17   来源:超级管理员

古凉亭与古道
文化墙上的民间传说

  古道幽幽

从开化县城出发,沿着马金溪一路向北,驱车30公里便可到达一个古老的村子——石柱村。

  来过石柱村的人都听过“龟蛇把门”的说法。龟蛇在道教星象学中称玄武,是道教文化的象征。临近石柱村便能看见一个小山包前有一块巨石像极了一只龟,而与之相对的则是一条形似蟒蛇蜿蜒的山路,龟蛇把门的说法便由此而来。

  在村里的文化墙上,一幅幅画卷向每一位来者诉说着那些和石柱有关的古老传说,第一幅画是商辂石柱观景图。相传在明朝时,当时的内阁首辅商辂罢官回乡途中经过石柱村,看见龟蛇把门的景象断言自己三年后必定官复原位,但当他看见断崖时,又感叹龙脉已断,官复原职已无可能。此外,墙上还绘有“古道游春图”“黄巢藏身洞”等。

  画卷旁是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汪氏祠堂。“祖德流芳”的匾额之下供奉着先祖的牌位,略有些斑驳的字迹挡不住它的庄严之气。据考证,石柱村的汪家人都是唐朝越国公汪华的后裔。

  站在祠堂前,望向远处的山峦,藏身于灌木中的一块块石柱像极了利剑,村民称它们为剑石。关于它也有一段传说,当年黄巢起义途经石柱村,与敌人搏杀中,将剑插于山中,利剑便化作了这些石柱。

  沿着村道穿过家家户户,不禁想起那个和石柱村有关的传说。“母龙自岭里出,至大乌潭盘驻以待;公龙自横潭出,因无可蔽身,为泗洲佛所斩,成九段。母龙怒,腾身摆尾,翻天覆地,以致河流改道。”之后双龙化作两个石柱,公龙柱因已气绝故寸草不生,而母龙柱上则草木繁盛,这个900多年前的传说便是石柱村的由来。

  当眼睛还停留在现代化的小洋楼上时,一棵参天的大樟树映入眼帘。它的身后是一座古老的凉亭,一条石子铺就的小道从中间穿过,仿佛能听见远处传来的马蹄声,伴着阵阵茶香,年轻的徽商沿着窄窄的古道迎面而来。

  远在唐宋时期,南来北往的徽商带着茶叶、木材、布匹等货物游走四方经商,靠的就是这些依山势而建的古道。开化县与安徽接壤,而石柱村就在这徽开古道上。

  1997年石柱村造起了大桥,石柱人告别了伴随他们祖祖辈辈的独木桥,昔日繁华的古道也从此退出了属于它的辉煌舞台。近十年来,石柱村的道路越修越好,村里人的日子也跟着渐渐富裕起来。村民汪红星告诉记者,这条古道是儿时的记忆,尽管现在村里修起了康庄道,但古道仍然是他们的骄傲。

        (记者  段圆)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