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7.11.24 来源:超级管理员
徐青 姜燕萍
洪岩顶位于江山仙霞岭山脉海拔1100余米高山顶,其主峰是海拔1500.3米的金衢第一高峰——大龙岗。
作为红色革命根据地,洪岩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观者前往追寻红色足迹和祭奠烈士英魂。笔者也多次登上洪岩顶寻觅红色往事,每每被那些真实故事所感动,遂激发了探索洪岩顶地名由来的兴致。
中共江(山)浦(城)县委建立在江山市洪岩顶。
红色革命圣地
翻阅《江山市地名志》,有个意外的发现,洪岩顶旧属廿七都山区,原名红岩顶,因地处高山顶上,山下有红岩石而得名,后改为洪岩顶。1936年-1937年间曾为中共(江)浦(城)县委机关驻地。
据江山档案馆馆藏的一份1940年9月12日,江山县长丁琮给峡品区区长的密电记载:“兹据密报称——自近日以来有自称青帮匪徒三五成群往来于廿七都乡之平福坑红岩顶上竹青等地,本月8日有匪徒十人各衣蓝色军服戴面盆式帽子,均带有木壳枪一支自平福坑至红岩顶经由洪福源向浦城方面而去,查廿七都之平福坑红岩顶上竹青等地,在达源尾地极偏僻,该地住户颇有与匪暗中来往者,星星之火足以燎原……”密电中多处提到“红岩顶”,并无“洪岩顶”的记载。
由此可推测,“洪岩顶”在1940年9月之前被称为“红岩顶”。至于为何会将“红岩顶”改为“洪岩顶”,却一直没有找到直接记载,但根据相关的史料,还是能够发现一些改名的蛛丝马迹,改名的真实原因应与红军在洪岩顶的革命活动息息相关。
1934年7月,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深入闽浙皖赣,吸引国民党军的注意力。9月12日至16日,先遣队途经江山5天,军团部曾经过廿七都山区,并在周村、清湖、上王、大陈等地宿营,打响了清湖、大陈等战役,取得了胜利,在江山群众心中埋下了革命火种。
1935年1月,抗日先遣队失利,仅有800余人突围。2月,以突围部队为基础,组建由粟裕、刘英领导的红军挺进师。3月23日,挺进师500余人进入浙江,第一站便来到江山县境。1935年5月至9月中旬,红军挺进师在江山、浦城、龙泉、遂昌、松阳五县之间建立了以仙霞岭为中心的浙江第一块游击根据地——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粟裕将军曾说过:“当年来自仙霞岭的革命霞光,映照得浙西南一片火红!”
1935年4月至1936年3月间,红军挺进师在江山廿七都山区先后建立了中共洪岩顶、东家山、东积尾、黄排和周村支部。1936年9月,中共江(山)浦(城)县委成立,机关设在江山洪岩顶和浦城三岱岩,其活动区域以洪岩顶为中心,南至浦城海溪,东至遂昌胡岱口,江山境内活动范围有周村、双溪口等11个乡,并建立了党组织和群众组织,为支援红军、创建巩固游击根据地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前后3年的时间内,先后发展63人参加党组织,建立7个党支部和3个党小组;设立红军秘密联络点22个,有红军联络人32个;建立300余人的贫农团,在平福坑等地修筑红军棚28个。
中共江(山)浦(城)县委旧址。
洪岩顶精神代代传承
从洪岩顶的红色历史分析,笔者推测洪岩顶改名的原因可能有二种。
一种是,洪家云牺牲后,当地群众为纪念洪家云,遂将“红岩顶”改为“洪岩顶”。据《中共江山党史一卷》记载,最早开始在廿七都山区开展游击活动的红军领导人就叫洪家云。1934年9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进入江山时,曾派五十五团政委洪家云带领二个连的加强营护送伤病员和战利品回闽北,返回江山清湖时,因重兵封锁,无法赶上大部队,遂到廿七都山区,开展游击活动。10月,加强营返回闽北苏区改编为闽北独立师第三团,即是赫赫有名的红三团。红三团在廿七都一带坚持游击活动,为后来红军挺进师深入浙江开展游击斗争,建立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奠定了基础。1935年3月,粟裕、刘英率领挺进师进入浙西南途经闽北时,洪家云部被编入挺进师二纵队,洪家云任挺进师政治委员兼二纵队政委。此后,洪家云率部转战于江山、遂昌、衢县等山区,开展游击战争。1935年11月,洪家云任闽浙边临时省委委员。1936年4月,在福建浦城县党溪茶坪遭敌人袭击,洪家云不幸牺牲,年仅27岁。从1934年9月开始,洪家云就率领红军在江山境内开展游击活动,足迹遍布廿七都山区的山山水水,在当地群众心中有很高的威望,他的牺牲让江山百姓感到痛心,因为纪念洪家云而将地名改名为“洪岩顶”也是很有可能的。
另一种是,将“红岩顶”改为“洪岩顶”很可能是国民党江山县政府故意为之,改名原因应与“洪福”“洪禄”“洪寿”等代名有异曲同工之处,意指“洪岩顶”是共产党的红色根据地。洪岩顶做为挺进师在仙霞岭山脉游击战争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始终是国民党防备共产党活动的重点区域。据江山档案馆馆藏的一份国民党特务调查笔录记载,“全面抗战爆发后,明面上国共两党已合作共同抗日,但私底下国民党始终防备共产党。国民党内部专门颁发了对共产党的代名,对涉及共产党的指示均用代号表示,以免泄漏而引起共产党的反应。”具体代名“洪福”一词是共产党的代名,“洪禄”是八路军的代名,“洪寿”是新四军的代名。比如文件中提到洪福的子弟、洪福的儿子、洪福的什么,便是指共产党人。或者提到洪寿的家人于某月某日由那里到了什么地方,便是指新四军那月那日由那里到了什么地方。这样的代名,一直到1942年日寇侵占江山县城时,还是继续使用的。洪岩顶抑或红岩顶,它在江山人民的心中始终都象征着红色革命圣地。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红军战士与江山人民结下了鱼水相依、患难与共的深情厚谊,他们的英雄事迹将被江山人民永远铭记,他们用鲜血和泪水铸就的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扎根群众”为主旋律的洪岩顶精神,将被江山人民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