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岭古道:那些鲜为人知的人文故事

发布时间: 2016.09.08   来源:超级管理员

吴贤林

  “木棉岭上雪霏霏,缀树牵枝照客衣。安得木棉花似雪,尽充贫女木棉机。”明正德年间进士、知崑山县、迁刑部主事、历官湖广副使的方豪,在途经木棉岭时作的这首诗,为木棉岭古道增添了不少色彩。

  木棉岭古道,即常山县城至江山的古道。该古道始于唐初,初兴于南宋,兴盛于南宋之后,衰于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木棉岭古道在历史上作用非凡。唐初时期,常山县城与江山大陈、荷塘等地通商日益频繁,因当时尚未建公路,人们到常山县城购物或将农产品拿到县城销售,都以肩扛手提步行为主。所以,木棉岭古道是常山县城连接江山大陈等地的主要通道。目前,木棉岭寺庙旁边的道路上仍保持着一些古道原有的石砌台阶,似乎在见证着这条古道兴衰的历史沧桑。

  木棉岭古道流传着许多人文故事。传说,古代旅行家、探险家徐霞客曾到过该古道;唐代名将尉迟公、明代诗人方豪、明正德皇帝下江南游玩也到过此古道。

  尉迟恭当年在盈川县令杨炯的协助下,收服衢州“三怪”后,心情大悦,携杨炯等人一起到常山和江山等地视察。

  明正德十四年(1520),江西地区宁王带兵造反的事件震惊朝廷,正想出宫游玩的正德皇帝借机御驾亲征。

  一天,正德帝一行乔装打扮从江西来到浙江常山,吩咐手下不惊动地方官员。他们登上文峰塔山逛了一会后,再到江山。而到江山须经木棉岭古道,因路窄而陡,不利马车通行,只得乘轿而行。

  话说正德帝坐轿离开常山,一行人经长圩、七里弄,然后到了木棉岭山岗,见有凉亭、寺庙,便在凉亭歇息。正德帝对跟随的太监说:“你去代朕抽一签,看此小庙能说出何缘何故。”

  太监前往寺庙,报说代老板抽一签。解签僧接过卦签一看,顿时惊得蹙额皱眉,因为这支签很少有人抽得:“人中之龙,金口玉尊。风光有限,小心水边。”他不敢与太监直言,只得淡淡地说:“你老板是万人中难挑一的贵人,只是要远离水,防风寒。”

  第二年,南巡途中的正德皇帝于清江浦(今江苏淮安市)垂钓,不慎掉入水中,虽被左右救起,但身体每况愈下,终年31岁。后来太监与人说起在木棉岭寺庙抽签一事,直赞木棉岭的卦签实乃灵验之谶语也。

  木棉岭山岗的路边亭和寺庙于清代嘉庆年间由江山大陈乡大陈村汪某所建。汪某为大陈村中等富户,然而年逾六旬尚未有子。算命先生告诉他,多做善事,行善积德,自有好报。汪某听后决心行善,通过了解细察,发现常山通往江山的木棉岭古道上很需要建一凉亭。说干就干,嘉庆十三年,汪某出资雇人在木棉岭山岗上建了路边亭,又在路边亭边上建了木棉岭寺庙,并贴出告示:凡行人经过木棉岭,在路边亭歇脚可免费换草鞋,免费喝茶。

木棉岭寺庙旁边的道路上,仍保持着一些古道原有的石砌台阶。 资料图片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