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

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衢州市档案局

      明清时期,我们的家乡农业、手工业发达,物产众多。盛产丝、麻、茶、桔、柏蜡、纸张等。丝棉、芽茶、衢桔、棉纸均列为朝廷贡品。祟核《吴县志》中有“如浙江衢州桔林傍河数十里不绝”的记载和柯寄叟的《桔密诗》中有“我读水经注,?水有芳积,南风吹出花,积雪三十里┅┅”的诗句,可见我们家乡种桔历史悠久,产量丰富,不愧桔乡称号。常山县球川镇也有“纸都”之称,产品繁多,以榜纸、柬纸为最有名。当时家乡普种乌柏树,出产柏蜡甚丰。明清时期,我们家乡土特产中有“三老虎”的誉称,即桔为红老虎;纸为黄老虎,柏蜡为白老虎。

       明清时期,家乡人才辈出。著名学者有明万历年间进士叶秉敬、徐应秋、徐日久。叶秉敬,淹贯万卷,著述鸿富,谈学四方,海内称名懦,撰书有《天启衢州府志》十六卷、《诗韵纲日》、《敬君诗话》等四十余种;徐应秋,有爱书之癖,有充栋之藏,涉猎殆尽,著书甚多,读其文如入蛟宫琼室,但见光怪陆离而不能悉名其室,传世之作有《谈荟》三十六卷,《古文藻海》、 《古文奇艳》等;徐日久,邃心史学,上下千百年事洞若指掌,著有《江夏记事》、《巡海家录》、《葵园杂著》等。

       读过我国针灸学经典著作《针灸大全》的人,都会知道其作者杨继洲,他就是我们的家乡??衢州西安人,是明代万历医官。《针灸大全》为国内外医学界所推崇,明清均有多种刊本,国外有德、日、法、拉丁文等多种译本;西安人雷丰,不仅擅长诗、书、画,有三绝之誉,而且精于医理。深通医道,著有《时病论》八卷,解放后多次重印。

       明清时期,衢州名人还有高僧传灯,画家李昶、朱昌顺、徐理、时俨等。传世名画有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的水墨淡彩155水《栖碧堂图》,清乾隆时“扬州八怪”的黄瘿瓢的大写意《仙翁图》和罗两峰的山水横幅《秋林读书图》。现均珍藏于衢州市博物馆内。外地来衢州的文人墨客有刘基、胡翰、李遂、徐谓、李渔、朱彝尊、陈鹏年、刘国光┅┅等,写了不少诗文,在我们家乡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中,有着他们的一份厚礼。

       明清时期,家乡人民有着反抗起义和反清反帝斗争的历史,太平天国运动后期也在衢州写下了战斗的史页。

      1.银矿工人起义。
       明初,朝廷允许百姓自由开矿,衢州各地掀起开矿热潮,后来又遭到禁止,家乡人民奋起反抗。正统七年(1442年),浙江庆元人叶宗留,率领二千矿工,在朝廷封禁的仙霞山区铜塘山开采银矿,击败前来“剿捕”的官军。正统十二年(]447年)九月正式举起义旗,与福建邓茂七起义军配合,攻占了浙江的金华;江山,江西铅山、上饶,福建的蒲城、建阳等地,控制了浙、闽、赣三省交界地区。正德二年(1507年),起义军自上饶攻入开化,后又攻入常山。嘉靖三十九年至四十五年(1560?1566年)间,西安铜山银矿矿工起义,知事祝芹父子前去镇压,被义军击毙。明王朝大为震惊,急遣大军镇压,将各山矿场严加封禁。今龙游县梧村、杜山坞,衢县下村等地,仍留有明嘉靖四十五年立的“钦差总督军门先示碑”,就记载了当时的情形。       

       2。家乡人民抗清运动。
       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崇祯皇帝吊死梅山,清皇朝建立后,采取民族压迫政策,激起浙江人民反抗。顺治三年(1646年)七月,清军攻陷衢州,当时就有魏福贤、李遂、汪长寿、方世寿、郑七三等人,以衢南、翁源、济源为根据地,进行数年的反清斗争;顺治五年,又有赵之超领导的反清斗争。浙江各地人民抗清武装有一百多支,曾一度动摇了清军在东南地区的统治。

        3.太平天国在衢州。
       浙江是太平天国后期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太平军曾五次进入浙江。进入衢州境内的,有咸丰八年(1858年)翼王石达开部队从江西广丰入江山,转常山,抵衢州,围攻衢城达九十二天之久,不克,南下福建。咸丰十一年李秀成、李世贤等领部数围衢城,久占龙游,置清军于顾此失彼、处处挨打的困境,斗争达两年之久。

       4、家乡人民的反帝斗争。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屈服投降,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激起我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十九世纪末,轰轰烈烈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在全国兴起。浙江人民以反教会为中心的反帝斗争也在全省展开。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江山县刘家福、吴嘉犹在福建边境的九牧地区起义。队伍长驱入浙,攻下江山、常山,直抵衢州城外,在衢县团练召集下,衢县(原西安)人民群众奋起响应,处死知县吴德潇和英国教师汤明心等十一人,烧毁教堂,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历史上称之为“衢州教案”。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