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且充满生活的质感——《江南驿——下营街三十八号》新书发布会侧记

发布时间: 2016.04.01   来源:超级管理员

记者 巫少飞文/摄

  3月24日下午,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作协共同举办的“谢华《江南驿——下营街三十八号》(以下简称《江南驿》)新书发布会”,在市文联文萃厅举行。《文汇报》副刊“笔会”主编刘绪源、浙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郑重、浙江省作协副主席汤宏英、浙江文艺出版社责编罗俞君、衢州籍外交家周明基大使之子周亚、市文联主席欧阳建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毕茗等出席了发布会。巨化集团、市档案局、市作协等代表,谢华的亲朋好友,我市的文学爱好者等60余人参加了新书发布会。市作协主席许彤主持会议。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谢华,原名谢媛媛,发表有儿童文学作品七八十万字,出书十余种。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宋庆龄儿童文学提名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

  《江南驿》是谢华以非虚构的写作形式,展示一个家族的百年沧桑。谢华深情地说:“这本书是在我外婆走后10年的时间里完成的。刚开始,我想让我离去的亲人们在网络上重新再活一次,就在网上建了一个‘下营街三十八号’的博客,写着下营街老屋里的老故事。于是,我就再也走不出来了……”

  记忆从未远去

  浙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郑重高度评价《江南驿》,认为是非虚构作品中优秀的文本之一。

  《文汇报》副刊“笔会”主编刘绪源认为,“传奇性”且“充满生活的质感”是本书的特色。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毕茗是谢华的好友,她高度赞誉了《江南驿》:“作为读者,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作为挚友,下营街发生的故事是我的宝贵记忆。这是一部人文史诗,书中呈现的华盖、周明基等人物轶事,为衢州的文脉梳理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

  市作协主席许彤评价道:“谢华老师的作品是以文学的方式参与现实,她10年圆一梦,让人感动。希望衢州文学界能出更多佳作。”

  周亚是著名外交家周明基大使的长子,《江南驿》封面照片即来自于他。“在外婆弥留之际,我有一种‘散’的感觉,于是在寒冷中,我按下了快门,刹那,泪水就汹涌而出。我的生命从这座老宅开始,竟然穿越了半个多世纪,童年的记忆,乡愁的纠结,从来没有远去……”

  以诗点赞

  早在16前,毕茗任市电视台记者时,就拍过以下营街38号为题材的《老房子,老外婆》专题片。她见证了谢华从博客上的断想到《江南驿》成书过程。她认为,《江南驿》不仅属于作者,属于家族,同时也是属于衢州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为此,毕茗还作诗一首:

  家族百年事悠悠,寒梅一株语不休。东方破晓又明日,西下夕阳有沉钩。

  江南驿中多才俊,水亭门外少兰舟。新书既成誉满楼,翻篇归零再从头。

  作家周新华也朗诵了他写的一首《九百年》的诗:

  下营街上屋百年,墙角幽立梅百年,周家有媳寿百年,苦守梅花一百年。

  百年孤独无人解,百年心史有人写,百年一梦成一书,百年之后又百年。

  仿佛一个赛诗会,巨化集团党委宣传部长马立先也吟道:“腊梅伴诗香故园,文脉流长,梅香依旧……”他表示,下营街38号,不但是谢华的财富,也是周家的财富,更是衢州的财富,可作为衢州文化地标之一。

  巨化文联主席、作协主席王中华说:“下营街38号,经常会于腊月举行文友聚会,如此持续了10多年,那碗暖暖的腊八粥,曾深深温暖着文友。于是,谢华的外婆也成了我的外婆、文友们的外婆、更多人的外婆。”

  春风化雨育新人

  当《江南驿》一出版,谢华学生、复旦大学的刘磊主动索书,谢华为其题字:“想念你的快乐和智慧。”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汤汤深情地回忆起谢华的教导:“我的每一篇儿童文学作品,谢华老师都是第一个读者。她的教导与榜样的力量至今还激励着我。”

  谢华是巨化作协的老主席,也是公认的衢州名师,无论是教学还是育人,她是个诲人不倦的好老师。衢州籍的作者群,诸如获冰心文学奖的毛芦芦、李生卫等一大帮写作者,都不同程度地受过谢华老师的教诲。

  发布会上,文友们共祝谢华的文学之树常青!

《江南驿》封面
谢华(左四)与家属一道在发布会的背景墙前合影。

  这张老照片中,左二为谢华的外婆,靠在其怀里的是谢华的母亲。

  刘绪源:

  暗黑中,总有美的微光

  记者巫少飞

  专家访谈

  作为《江南驿》的编审,刘绪源认为此书“真实”“好看”。

  “比如,前面就以扑朔迷离的‘调包’事件开始,非常好看且有份量。又如华盖,作为早期的衢州中共党员,又是才子,如何在‘运动’中,一步步走向人生的悲剧。这种传奇,不是瞎编的。创作可以虚构,但编也要编别人编不出的,是那种‘见人见物,人人心中有,但又是人人所不具有’的故事。”刘绪源高度评价谢华对“生活的质感”的把握。“曾有一个作者拿来一些专门写恐龙等史前生物的作品给我看,也许不缺少人类的视野、动物的道德,但缺少生活的质感。生活的质感需要亲历,像谢华的《江南驿》,正因为有了亲历,有了感同身受,才让这个看似非常离奇的故事不飘浮,充满质感。”

  刘绪源长期关注谢华的创作。“从谢华《岩石上的小蝌蚪》到现在的创作,她不是从概念出发,而是从生活出发。比如刘再复的《性格组合论》,不是先预设几种性格或几种性格的侧面,然后图解,恰恰应是从生活出发,然后从生活事件中折射出比函数还要复杂的人物的多面性、混合性,如此才是能让人感受到‘熟悉的多重’,这是更高层面的‘真’。”刘绪源认为,非虚构创作的兴起也与虚构文学难以突破的原因有关。“有一回,一位评论家认为:现在的小说也许只有儿童文学中才有美。确实,现在有些小说像翻着心理学病历写阴影。我其实不反对写阴暗,但我们看狄更斯、托尔斯泰等大作家的创作,暗黑中,总有美的微光。而谢华《江南驿》很好地把握了这点。那老外婆带着谢华每月去领钱的细节,我们那一代经历过,但好像我没看到有人写过吧。这种温暖因为具有时代感而显得真切、自然。 ”

  刘绪源还提到“小女人散文”,“从我出发,没错!但这个‘我’要‘大’,要经历、要读书、要改变自己、要提升自己。要把自己做‘大’,要做‘大女人’。”刘绪源说:“我在衢州做了讲座(相关报道请看今日第4版)。昨天讲座时提到,创作持久的作家,一定是‘文章家’。我们说文章即人,是因为‘文章好’,最本质的要求是能表达作者的真人真性情,这需要思想、人格、学问、情趣等综合淬沥,这才经得起时代变迁的颠簸。谢华的创作讲究笔墨,又饱蘸情感,用生命感受着周围,是以‘文章家’的标准推进自己的大女人。”

  郑重:

  《江南驿》为非虚构写作

  提供了优秀文本

  记者罗东哲

  “这是一个发生在衢州古城小巷里的百年传奇故事,是一部描写了四代人的家族史。”3月24日,作为谢华《江南驿》新书发布会的嘉宾,浙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郑重坦言,半年前,自己就收到了书稿,但在发布会的前一天才找时间完成了整本书的阅读,“作为一个出版人,每一年,我都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不得不说,这是一次迟到的阅读。读完后我就在想,非虚构的小说能让人眼睛一亮的不多,但《江南驿》做到了。不仅如此,我认为,它还为非虚构写作提供了优秀文本。”

  当前,非虚构写作已成为中国文坛比较引人注目的一种写作类型。在郑重看来,非虚构写作无论选择从哪个侧面介入,对于人性和人情的探研都始终是笔墨的重点。这也让《江南驿》所具有的文学价值显得十分明显的:“首先,不可否认的就是,这本书有着很好的故事和典型的人物。”郑重翻开手中的《江南驿》,对记者说:“你看,无论是作者的老外婆,还是外交官舅舅,父亲、母亲、舅公……每一个人物都那么鲜活,那么么绝代风华,让人过目不忘!”

  轻抚《江南驿》的封面,那是一张下营街38号原大门的照片。郑重感叹道:“非虚构”写作,保存了人类记忆,使人类通过写作获得历史存在的确认,而《江南驿》的背后,正是有着这样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情怀,让大众读者产生共情和共鸣。“这本小说通过个人命运的沉浮,将一个时代展现在了读者眼前。可以说,《江南驿》不仅是一个家族的百年史诗,也是一部女性的精神史诗!”担任浙江文艺出版社社长已是第6个年头,郑重曾以畅销书战略实现市场突破的经历早就是书业江湖的传说。作为一名畅销书策划与运作专家,郑重评价《江南驿》有着“十分好的传播特质”:“这一发生在衢州古城的美丽哀怨的故事,是古城记忆的文化印迹。这是古城的故事,也是时代的故事。也许,稍加一些虚构,它就能变成优秀的史诗性的电视剧,或者文艺电影,套用时下的流行词,那就是很好的IP。”IP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识产权”的缩写。“所谓的好IP,就是具备独特核心价值。”郑重说:“《江南驿》为文学界打开了一扇窗。我希望,我们能把这扇窗推出去,让大家可以看到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