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戏96届同学相聚在衢州

发布时间: 2015.04.17   来源:超级管理员

见习记者 徐聪琳

  4月11日,风和日丽,江山市文化馆馆长朱锡群焦急地等候着几位许久未见的同窗挚友。终于,杭州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谭均华、省知名戏剧创作者成子晋、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专家洪铁城等老同学陆陆续续抵达……距离上一次同学相会虽已七载时光,但众人之间的情谊却如香醇老酒,历久弥香。而这一次聚会,不仅有人作诗,也有人勾画了一场以大陈面彰显孝道的大戏框架。

  再见时,每分每秒都弥足珍贵

  “那一年,我们10个人由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保送进中央戏剧学院进修。”越过斑驳岁月,洪铁城记忆中的1996年依旧清晰明朗。

  “在学校,我们有共同的艺术追求,相熟后又在学习中进行交流、切磋,感情自然建立了起来。”虽然是来自浙江省各地、各单位、各个年龄段的同学,但在校进修的半年间,同吃同住的生活节奏,让同处异乡的他们的心紧紧抱成团。

  “那时候,大家经常以各地不同的戏剧文化作交流。”几人中,朱锡群算是“小妹”,可在进修时养成的平等对话习惯一直延续至今,“大家都是同学,有想法就会说出来。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家也会一块儿想。”

  半年时间如白驹过隙,回到各自的生活轨迹后,除了感叹进修时的收获,老同学之间还是会通过电话、邮件相互问候。“听到电话那头熟悉的声音,就觉得一切都很好。”谭均华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各自忙碌后,我们就想,出来聚一聚吧。”

  时光翩然轻擦。2007年,第一届同学会在洪铁城故乡金华东阳举办。2008年在余姚相聚后,大家决定相约至朱锡群的家乡江山小聚。

  未曾想,江山如此多娇

  “邀请同学来江山相聚,我并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的收获。”在朱锡群的精心操办下,这次聚会一路走过清漾、江郎山、仙霞岭,以及大陈村,所得所获也远远超过了朱锡群的预想。

  在其中一张聚会留念照上,四位老同学站成一排,脸上的笑容比阳光还灿烂。远处三个高耸入云的巨石,宛如刀砍斧劈而成。“即使站在远处,也可以感受到江郎山独特的雄奇伟岸。”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诣,洪铁城怀着诚挚的敬意。在几个不寐之夜后,这份敬意流淌过他的笔尖,汇成了诗歌《伟哉!江郎山》。

  “江山确实是山清水秀,很适宜居住。”谭均华甚至动了以后来江山居住的心思。江山的美景令他感到平静,而大陈村的嘹亮村歌也唤起了他的创作热情。

  “村歌里的那碗大陈面彰显着孝道,可以写成一个很美的故事。”谭均华的思绪翻涌,短短几日就有了一场大戏的框架——姐妹俩同开面馆,经营状况却天差地别。“这是一个非常新鲜的题材,值得一写。”谭均华想着下回来江山时,一定要在大陈村多住几日。

  大陈村的村歌也感动了成子晋。在他看来,“村歌治村”造就了大陈村的独特魅力。“与其说嘹亮的村歌引导了村民自治,不如说是文化使然。”听过大陈村党支部书记汪衍君的治村经历后,成子晋深有感触。

  “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丰富的古村落有很多,但与大陈村一样的却很少。”建筑学出身的洪铁城对大陈村的活态存在赞不绝口,汪衍君的治村思维更让他竖起大拇指,“让每个村民都发现自我,受到鼓舞,能演能唱,这大概最淳朴的新农村成果展示了。”

  感动老同学的大陈村村歌,也有朱锡群的一份力,因为她正是大陈村歌赴省人民大会堂演出的主要策划者、总导演。

  同学相聚,不止谈论生活,因为有共同的专业素养和戏剧梦想。彼此交流时经常能迸发出创作灵感,这也是中戏96届同学小聚的动力。

  “在中央戏剧学院共同学习的那段经历,将我们送上一个新的平台。”朱锡群感慨道,“回到家乡,我们都希望尽自己的才能,为群众文化尽一份心力。”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