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4.09.19 来源:超级管理员
记者祝建辉
他是中国花艺界的传奇,用灵巧的双手诠释着传统文化。他行走在现代与过去之间,用花语解读着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他是中国大陆国际花艺比赛获奖最高的代表人物,远在山东济南,却对衢州有着别样情结……
袁乃夫代表中国花艺界参加第六届“亚洲杯插花花艺大赛”,图为其参赛作品。
-人物名片
袁乃夫,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花卉协会零售业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大陆唯一一位国家一级插花技师、花艺资格评定委员会专家。
9月12日晚上11点多钟,记者终于等到了袁乃夫的微信回复。他答应本月下旬会专程再来一趟衢州,而他与衢州的故事,因为竹海,早已展开。
用作品表现中国传统文化
花艺传递的是思想,让欣赏者对作品有自己的解读与感悟,这也是表达花艺创作者艺术功力的一种手段。
8月27日,袁乃夫代表中国花艺界,参加了在日本静冈沼津市举办的第六届“亚洲杯插花花艺大赛”。他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将比赛作品借国画来延伸花艺作品的深刻寓意,以“人与自然的亲和”为主题,以竹子做主架构,将长短不一的竹节悬挂在黑色铁艺上,营造出竹林深处的视觉感。他运用中国传统插花中的“筒”花插作技法,缤纷花草,因势而生,使竹林的层次得以丰富。这一创意,让袁乃夫的作品在全球19件代表作品中崭露头角,最终获得了个人第7名。
布展上,袁乃夫又以大型山水画“八千里路云和月”为背景,营造出一个大自然的写意水墨画境,给人以无限遐想。正如中国唐代诗人王维的那首《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白云、空谷、竹林、流水、幽兰……伫立在作品前,似乎就能听到山涧溪流,闻到空谷幽兰,沿着竹林似乎可看探寻密林深处的人家。
获奖点评时,多次担任世界杯评委的日本花艺大师神保,赞叹袁乃夫的作品“从花艺作品到山水背景,将中国元素很好地融入到作品……叶片与枝条的处理非常到位,堪称用叶高手”,“中国青年花艺师的进步之快,让人惊叹!”
国际插花花艺界三大赛事,分别是亚洲杯、欧洲杯和世界杯赛。袁乃夫取得的成绩,也是中国大陆选手参加亚洲杯以来最好成绩。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袁乃夫特别提到,此次作品所用的竹子来自浙江衢州。
衢州竹海激发创作灵感
2013年10月,“中国杯”插花花艺大赛中,袁乃夫获得了全国季军,从而被推选为中国大陆参加亚洲花艺大赛的唯一代表。在他看来,代表国家参赛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也不是一件小事,而艺术创作也需要灵感的碰撞。
今年“五·一”,袁乃夫为寻找灵感独自来到了衢州。“衢州市区‘花舞人间’的蓝翠玉,就是我的嫡传女弟子。”袁乃夫说,蓝翠玉带着他来到龙游溪口老家,“沿途飘舞的浙西大竹海,竹海暗浪层叠、起伏不息,青嫩与墨绿相交,一道灵感瞬间闪过。”
“就是竹子了!”袁乃夫行走在溪口的山涧幽深处,亲自挑选、采伐了30多根6年以上的毛竹,再委托当地的一家毛竹加工厂,经沸煮消毒、漂白去青皮等复杂工序后,呈现出了如宣纸般富含古韵的竹筒。而后他自制工具,在竹筒上烫出原有的竹节。“每一道工序,老师亲力亲为,每个细节都力求完美。可以说,每一件艺术品都是他心血的凝聚。”蓝翠玉很是感慨。
在与记者的微信交流中,袁乃夫再次赞美了衢州原生态的美。他说衢州这方水土的灵气,给了他灵感,让作品有了生命。他觉得,衢州是一个特别有历史文化韵味的地方,有很多特色文化可以挖掘和传承。
以花艺讲述人生故事
从“中国杯”到“亚洲杯”,袁乃夫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中国风”。他相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想通过自己的作品,让更多人看到中国传统插花的复兴与发展。”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看到中国的色彩,感受到中国传统插花的艺术生命力。这是袁乃夫的梦想,也是他的目标,更是他的使命。
在2013年“中国杯”插花花艺大赛上,袁乃夫从全国72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并获得参加亚洲大赛的资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作品是通过传统文化来表现插花艺术的。
传统文化是传统插花的灵魂,也是袁乃夫插花艺术不断成熟并形成风格的心路历程。1995年,袁乃夫从山东菏泽来到济南,从事酒店插花工作,由此迷恋上了中国传统插花;1998年,他师从中国插花花艺大师蔡仲娟老师;2006年,他又师从中国台湾的人文花道大师王国忠;2012年,袁乃夫开始在徐州华夏文化专修学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为了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他还研习传统国画,一学就是19年。对于国画,袁乃夫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国画最大的特点是“意境美”,画国画需要对美好事物格外的留心观察,是将心灵融入笔尖的艺术创造。
坚持在花艺道路的探索,让袁乃夫不断攀登人生的新高度。现在,他是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花卉协会零售业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大陆唯一一位国家一级插花技师、花艺资格评定委员会专家,并创办了插花花艺职业学校。
“学花艺绝非朝夕之功,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对美的认知。”袁乃夫认为,中国传统插花必须与中国历史文化相结合才能呈现无限的韵味,“我追求‘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的境界。”
袁乃夫在衢州挑选用于创作的毛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