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6.11.17 来源:超级管理员
自古迄今,凡婚嫁、诞辰、建房、高中、升迁等,国人都要择日举行喜庆宴会。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缘于各地风俗不同,生活习惯迥异,饮食文化也大不一样。
开化北乡,特别是马金、村头一带,宴请的菜肴,豪门富户与普通人家大相径庭。生活拮据的家庭,设宴一二桌,殷富人家设宴二三十桌。宴请时间,依照不同喜庆内容而定,有连续三四天(包括请厨师和打杂人员),也有请一天的,甚至只请一餐的。但是九九不离十,在饮酒过程中,都要上菜汤,这叫“动汤匙”,以示隆重之意。多者菜汤“十全十美”,少者一二碗而已。
传说,一年腊月,山乡有个财主佬举行宴会。喜气盈门,亲朋好友纷至沓来。老财特邀两位秀才出席,安排他们坐在嘉宾席上横头。老财有约在先,请两老为每一道菜汤取个美名,要求与菜名音义有联系,四字组合,精当高雅。获胜者,事后厚礼酬谢,不中者,当场罚酒三杯。同席人当裁判。
宴会开始,上的第一道是猪肠汤。王秀才向来是个嘴馋的不速之客,一见菜汤便脱口而出,取名“常来常往”。赵秀才则称“长命百岁”。东家老财心领神会,哈哈大笑说:“这名称又好听,又利市,好!”王秀才出师不利被罚酒三杯。
第二道粉丝汤。王秀才一瞧,便引用李白诗句“白发三千丈”。认为去掉一个“丈”字则可。有位裁判说,那是形容“愁”字的,不吉利。赵秀才说的是吉祥语“白头偕老”。大家一听很满意。王秀才照罚不误。
第三道明甫(俗名:乌贼,墨鱼)汤。王秀才又从苏轼《中秋月》诗句“明月明年何处看”中截取,名为“明月明年”。裁判认为此名词不达意。赵秀才想到乌贼在海里会分泌出黑色液体,乌七八糟,不美,用“碧空明月”为好。王秀才又罚酒三杯。可是他懒着不饮。有人讽刺说:“你连中三元,多帅呀,又何必客气。”于是,他把酒干了。
第四道鸡肉汤。王秀才闻到扑鼻的香味,垂涎欲滴,醉醺醺地说“鸡毛蒜皮”,引得哄堂大笑。赵秀才霍地起立说“闻鸡起舞”。这是豪言壮语,多么气势不凡,令人振奋。裁判们点头称好。此刻,王秀才支支吾吾地说:“我喝多了,谁代我饮吧!”众人面面相觑无人答应。王秀才只好喝了。
第五道芋头汤。王秀才喝过浓茶,猛然想到“芋”与“余”同音,就说这道汤叫“余勇可嘉”。满座惊喜,一致通过,这回,赵秀才没有发言,连举酒杯,一饮而尽。
第六道香菇汤。王秀才获胜一次,沾沾自喜,连忙抢答“香飘四海”。评判们议论,此名既遥远又渺茫,不妥。赵秀才取名“香溢人家”,既贴近生活,又富有人情味。谁是谁非,不言而喻。王秀才又输了,他勉强举杯慢饮。
第七道猪肝汤。王秀才毫不气馁,又抢先取名“肝脑涂地”。立即有人接腔说,这成语是指在战乱中惨死或牺牲生命,太不吉利。赵秀才灵机一动说,用“肝胆相照”,指的是真心相见之意,不知诸公意下如何?裁判们鼓掌认可。这时王秀才如坐针毡,低头不语,只好咕噜咕噜连饮三杯。
第八道海参汤。王秀才虽然人称海量,连饮十五杯后,脸色已由红转青,谈吐不清,稀里糊涂地说:“海,海……”最后蹦出“海枯石烂”一词。赵秀才直截了当取名“四海为家”。
第九道金针(即黄花菜)汤。这时王秀才已扑在桌子上不断地打呼噜,看来是弃权了,而赵秀才取了个美名“金山银山”。
第十道肉圆汤。这是最后一道菜汤。擎托盆的人忙着穿梭似的上菜,周围席上的宾客在吃饭了,贵宾席还在热闹。最后集体为这道菜汤取名为“合家团圆”,表示向东道主致敬意。一场饶有风趣的角逐——两位老学究取名比拼收场了,结果是八比一,赵秀才获胜,大家热烈鼓掌。
时间已过晚上10点钟,席间杯盘狼藉,人欢席散,只见两位邻友搀扶着王秀才,踉踉跄跄地离开老财家,走向茫茫夜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