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 葬

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衢州市档案局

      移铺、停尸 人死后,除去尸衣加以洗沐,然后换上干净的内衣、夹衣、棉衣、罩衫等衣着并戴帽穿鞋,移铺位另卧板上,上复棉被,名曰"搁板头"。按死者生辰八字择定发丧日子,然后差人向亲友报口信叫"报丧"。

棺殓 祭祀之后,在棺底铺上石灰或草木灰、木炭、草纸、灯草等物,其上再铺草席,然后移尸入棺,再在死者口里塞一枚系有红绳的铜钱,叫"含口钱"。两手握锡纸元宝,然后放进死者生前所用的枕头被褥和女儿送的被褥。再将死者日常生活用品放入棺内。这时敲响铜锣,奏哀乐,男女跪地痛哭,封盖。同时向寺僧取路引,又叫"文凭",将尸体身上所穿的衣着和入棺之用品,-一详载,这叫"告单"。
大殓 发丧前,先祭祀。全家大小及近亲按辈份大小依次跪拜。祭毕打开棺盖,将原先覆盖在棺材上的大红绸被盖在死者身上。然后依次盖上娘家被、媳妇被、女儿被。然后由木匠或扛夫以青油石或斧击棺三呼"留钉"("钉"谐音"丁"),而后把留下的一枚钉插在宗子头发上(凡嫡子嫡孙皆谓宗子),含意"留丁利市"。
出丧 即是"出殡"。出殡前,孝子孝妇挟死者所用稿荐、草席等到三岔路口焚烧,叫"送脚尾"。送柩上山时,孝子披麻衣、系草绳、戴草冠、穿草鞋、手扶灵柩步行。直系亲属披麻戴孝(白衣白帽,孙以下戴红、绿、黄)居其中,其余旁亲远戚,好友同事,佩黑纱,牵路帛尾其后,放单炮,鸣独记锣,吹哀乐,沿途路祭。送殡队伍绕大街一圈,表示最后一次与生地告别。走完大街,送丧宾客可以先行离去,族亲需送至墓地。当天丧家设宴招待亲族宾友以示酬谢。谓之"落山酒"。
吊丧 俗称"吊孝"。吊丧礼在中堂进行。在设有死者牌位或放大照片与祭品的吊桌之前,由嫡子、孙行三跪三叩礼。跪拜时哀乐齐奏。吊唁者至亲须送被褥及冥资六色:金银镪、冥洋、千张、香烛,稍疏者以银代被褥,普通俱以纸烛赴吊,亦有仅送丧仪者。丧家受礼,以白布一方回谢。
做七 死后第七日为七期。以七日为一期,共49天。逢七夜间须备酒馔置灵座上,孝子披麻至烧荐处焚香祝告,邀死者回家,灯笼前导,孝子随后,一路引导抵家入灵座,家人依次拜奠毕,更如前送回原处,家中号哭送别,如此至七七为止。
周年 死后一周年,家人设祭,并延请僧道拜忏念佛,施放焰口。但大多数只在人死后的次年正月初二设灵座,亲友备烛一双,纸锭千张称"座仪",前来吊祭,俗称"接纸",即"小祥"。旧时有死后须停棺三年后入坟的习俗,现在已绝迹。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