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6.08.17 来源:超级管理员
乌溪江上的“船老大”
闻婷
下了一夜雨。清晨站在衢江区黄坛口大坝码头,等一艘船。两岸青山在氤氲的雾气中时隐时现,若不是带了采访任务,我宁愿坐在码头边上的大石块上,与岸边那棵蜿蜒盘旋的老樟树一起,在水墨画般的水边再待上一会。
只站了一会,肩上落满了樟树叶,不远处的水纹从两面分开,一艘马达铁船已经在靠岸了。今年69岁的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洁队队长老陈站在船头,他是这片水域的“船老大”,在这条江上已经工作生活了几十年。
他大踏步跨上岸,上岸前,他回头看了一眼波涛翻涌的乌溪江,不好意思地说:“昨天雨大,今天的水有些浑,你怕是拍不到好照片喽!”
“不,我是来采访你的,我想了解一下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洁队的情况。”我迎过去握住那双骨节突出的大手,随着他一起上了船。
老陈有些惊诧,随即不好意思地摸摸脑袋,说:“我有啥好采访的,就是在江面上捞点垃圾。”正说着,骤雨急下,他赶紧招呼我进舱。而此刻,江面上的另外三艘垃圾打捞船上,站着几个比他小不了几岁的男人,他们急忙往黄色救生衣上套上了雨衣。我所在的这艘船,是保洁队中唯一有船舱的,可以遮风避雨。其他三艘,一遇到雨天,队员们只能靠岸躲雨,或者干脆裹着雨衣在船上等雨停。
作为一个衢州人,对这条江,我太熟悉了,它发源于衢南仙霞岭山地,流经龙泉、遂昌、江山、衢江区,在衢州市东3公里处汇入衢江,再一路奔流向钱塘江。
晴天时,它水光潋滟;雨天时,它迷雾朦胧;旱季时,它静默光洁;雨季时,它奔腾磅礴。
它承载着衢州市60万人口饮用水供给的重任,作为钱塘江上游的一条支流,也关乎钱塘江流域下游几百万人的饮水安全。
水面上翻滚着成堆的枯枝枯草,老陈用手搭起凉棚,朝着江面望了一会,拿起手机下了指令,“今天偏东风,一会雨停了,往偏西的方向去。”
在组建这支饮用水源保洁队之前,老陈在衢县水上航运公司工作过,当了几年的“土船长”,有着丰富的水上作业经验。从公司离职后,他舍不下这片清秀山水,又回来组建了一支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洁队。
出门打捞水面垃圾的前一晚,夜观天象是老陈必做的事情,风向、水流、水速,都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谈到这个共同的兴趣爱好,我一下变得轻松起来,我也时常喜欢“夜观天象”,不过那是因为我对天文有浓烈的兴趣。
“别看我们干的是粗活,也不能瞎指挥。”老陈咧开嘴笑了,“了解好天气了有利于出门,最多的一天,我们打捞过10吨垃圾。”
我的心一紧,那是什么概念?乌溪江在衢江区境内流域面积610平方公里,在华东地区最好的一级地表水面上一天就打捞到10吨垃圾,我可有些心惊胆战,握着笔的手不由得颤抖了下。
老陈大约看出了我的脸色骤变,急忙解释说:“不是你想象的那种垃圾,以前倒总能捞到塑料袋、死猪什么的,五水共治以后呀,我们打捞到最多的就是枯枝树叶了,一般都是自然掉落到江里的,一下雨就特别多,很多都是从山上被冲下来的,你看,就像今天一样。”
我这才对着江面浮浮沉沉的枯萎树枝松了口气。
说话间,雨已经停了,因为下了大雨,水面上的垃圾明显比以往的多,饮用水源保洁队的四艘船全体出动,每艘船上两个人。保洁队的常驻队员是6名,忙的时候会临时雇用村民帮忙。队员们的平均年龄超过了五十岁,都是从小生长在乌溪江畔的村民,对这片水域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了解。
“别看这是一条平平稳稳的江,也有水流很复杂的地方,有一些暗流只有我们知道,在江面上打捞垃圾可不是闹着玩的,一定要有经验。我这些队员都是几十年的老船员啦!对啦,你写文章时一定加一句,别看乌溪江水好就随便下去游泳,真的危险!”老陈是个热心肠,眼看着天气越来越热,下江游泳的人也越来越多,他见到了总要劝阻,用他的话说,“我知道这条江的脾气啊!”
空气经过雨水的洗礼,格外清新。此刻的乌溪江虽然还翻滚着泥沙的厚重,也渐渐安静了下来,一簇簇的枯枝抱成一团,在水面上翻涌着飘向下游,如果不及时打捞,怕是会堵塞了一些下水口。
老陈拿起了长竿打捞网,用力甩向水面,长竿在水面上划出了优美的弧度,“啪”地一声打破水面,稳稳地勾在了远处的一大团枯枝上。
他的手臂用力,青筋暴起,肌肉紧缩,将打捞网回拉,动作沉稳、利索,很快,船尾堆满了散发着霉味的枯树枝和水葫芦。成堆的垃圾里,偶尔夹杂着一些塑料瓶和塑料袋。
“现在真的很少看到白色垃圾了。”老陈言语中透着欢喜,“这几年,老百姓对五水共治工作很支持,谁不想有个好环境啊?以前是没办法,看到村里有养殖户往江里排猪尿猪粪也不敢上去说话,现在村村都通上了自来水,乌溪江沿岸几个村庄的保洁工作也做得好。老百姓的意识提高了,不太会往江里丢垃圾了!大家都知道这乌溪江就是我们喝的自来水,谁还敢往自己喝的水里丢垃圾啊!”
是呀,保护好这江碧水,是衢江区对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水共治”工作最好的践行了。乌溪江库区面积520.1平方公里,占了衢江区总面积的29.8%。说衢江区是被乌溪江抱在怀里的县区也不为过,正因为它母亲般的怀抱,自2013年以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水源保卫战在乌溪江畔的四个乡镇全面拉开。
几年下来,这四个沿岸乡镇的生猪养殖整治任务率先全面完成,衢江区拆除关停了库区内所有的养殖户猪舍,关停了所有的玻璃拉丝企业和几万平方米的灯光诱捕和网箱养殖设施。沿线的违章建筑,该拆的拆,该整改的整改,规范提升了一百多家农家乐,完善了沿线村庄的门前“三包”责任制,一点点杜绝了生活垃圾入江的恶习。
“你要是往江里扔一点垃圾,就不配生活在这条江边,更谈不上喝它的水了!”老陈直了直腰板,严肃的神情让他的脸庞又立体了几分,那张被风雨磨砺得沟壑纵横的脸庞,褶皱间满是沧桑。
从懂事起就靠水吃饭,沿江而栖,他和两岸青山间的那些老树一样,历经风雨。
说到吃饭,不知不觉间日头已经到了头顶。老陈要靠岸带我吃饭,我其实在上船前就看到了他放在操作舱里的粽子,急忙摆手。
一年365天,这支打捞队不分寒暑在水上作业。据老陈介绍每天单程的打捞范围有25公里,打捞流域面积有650万平方米,今天的船才走了一半,说什么也不能被我这个临时来采访的“不速之客”打断吧。
“哈哈,那就得委屈你了!”老陈从船舱里宝贝似的提出一个铁罐子,端放在我面前。
“火熜!”我脱口而出,这可难不倒我,我家九十多岁的奶奶,冬天时还喜欢偎着火熜取暖。而我小时候,最喜欢把花生、土豆、番薯这些小玩意埋在火熜的炭火中烤,围着火熜呼吸香气弥漫的暖暖气息。
老陈用一根铁钳,拨了拨炭火,空气撩起了一丝热波,他把一串粽子放到了铁网上。
“我们都是大老粗,为了节约时间,午饭都是在船上解决,吃点粽子、糯米团、方便面什么的,要不然这一天还真走不完这25公里。”老陈憨憨地笑笑。
多好啊!旖旎山水间,糯米裹着排骨的香味在炭火上升腾,两岸山坡上几组错落有致的民房与库区满山的林木构成了一幅诗意闲居图。在这青山绿水间,啃一只烤得焦黄的粽子,也成了有诗意的事儿。
老陈啃着粽子,忽然问我:“听说我们库区要建造一个什么千年农夫小镇?听着真是稀奇,当了一辈子农民,还真没听说过,不过今年我们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挂牌以后,我就知道,这里会发生些什么。”
我知道老陈自谦说自己是大老粗,我看他其实是个文化人,他的文化源于一种与自然交相辉映的和谐中,他生活在江边,靠江吃饭,热爱这片甘甜的水域。
“嗯,千年农夫小镇,是一种原生态的保护和发展,库区的百姓为保护水源作出了贡献,库区需要转产转业,不能养猪了,可以发展民宿经济,沿岸村里那么多老房子,冬暖夏凉,好好规划设计一下,多好啊!不能养猪了,可以种植一些经济价值更高的农产品呀,这些都在千年农夫小镇的规划建设中。”我看着老陈憧憬的眼神,由衷地说:“今天一开始你还说自己没什么可采访的,就是在水上打捞打捞垃圾,可要是没了你们,也没有这样干净的水面了,你们是一支水上保卫军啊!”
此刻,雨后的阳光铺陈在如镜面般的水面上,早晨还略有浑浊的乌溪江变成了一条绿色的丝缎,缠缠绕绕地裹住了山,捆绑着树,连接着一个个宁静、等待人们探寻的村庄。不远处的小湖南码头,碧波荡漾,岸边的老樟树,将宽厚的枝叶伸向江面。两岸袅袅升起的炊烟啊,把最寻常的日子汇成了一缕、两缕、千万缕的诗,而这股生活的诗意,最终都将汇入浩荡壮观的钱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