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底:一段关于樟树的传说

发布时间: 2015.05.13   来源:超级管理员

城西

  衢州有众多弄堂,而这些弄堂的名字也十分别致。光从取名的用词来看,也很有趣味:有取自山光水色的,有取自地理特征的,也有取自楼、台、亭、阁、馆、堂、厅和城、寺、庙、殿的,等等。其中,最有意思的,还是以植物来取名,例如梧桐巷、皂木巷、荷花巷等,读起来让人觉得,一条弄堂仿佛就是一朵花、一棵树。从弄堂的这头走到那头,便是穿越了花蕾的时空,或者从树根跃上了树梢。而在众多以植物取名的弄堂里,樟树底又是挺有意思的一条弄堂。

  说它有意思,首先是弄堂的名字。别的弄堂尽管也以植物取名,但始终是中规中矩,名字后面拖了个“巷”字。樟树底却不一样,光看名字,总会让人产生这条弄堂被覆盖在樟树下的印象。然而,现在的樟树底,根本就没有什么大樟树,有的只是或新或旧的楼房。

  其实,这里曾经确实长着一棵大樟树。《衢州市地名志》记载:“樟树底位于市区东部,西起化龙巷,东至广场路,南接弥陀寺,原此地有株大樟树,故名。”

  一千多年前,衢州城有过这样一段历史,与樟树有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其水(江山港)飞湍北注,至县南门入瀫水(衢江),瀫水又东,定阳溪水注之。水上承信安县之苏姥布(浮石潭)。县本新安,晋太康元年改曰信安。”这一史料说明,信安古城南对江山港,位置在峥嵘岭、龟峰一带。唐武德四年(621),于信安县置衢州,依州治筑衢州城。 衢州城范围多大?大约仅局限于府山四周。唐会昌元年(841)知府崔耿在《女楼记》一文中说:“衢州城成于龟峰、峥嵘岭上。”到唐末五代时,州城范围虽有扩大,但仍局限于府山四周不大的区域。《吴越备史》载,唐天祐三年(906),吴越王钱镠曾命衢州刺史陈璋修建州城。完成后,陈璋派人献衢州城图。钱镠看后,心存疑问:西门外大片樟树未圈进城内——樟(璋的谐音)不入城,“王视西门樟树,谓左右曰:‘此树不入城。陈璋当非我所畜也‘。”后来,钱镠暗中派衢州罗城使叶让杀陈璋,事情泄露,陈璋斩杀叶让而背叛钱镠,投降了杨行密,陈璋果然反叛了。这则史料说明,唐末五代时,衢城仍限于府山脚下一带,即今马站底、东河沿、长竿街等处仍在衢州城垣之外。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