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4.11.10 来源:超级管理员
记者 巫少飞
周王庙正门全貌。
周王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作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儒家孝义为先的重要载体。周王庙对分析研究浙西古建筑具有较高价值,对研究金衢地区民间祠庙建筑规制格局、祭祀制度与习俗也具有实证价值。
自南宋建炎二年(1128),孔子第48代孙、衍圣公孔端友为避金兵战祸而率宗室成员随驾南渡,赐居衢州之后,衢州成了孔子后裔的第二故乡。此后的800多年历史长河,文唱武打、王旗变换,这小小的金衢盆地容纳了多少世事的喧哗与骚动、诞生与消逝。而在儒家文化的浸染下,淳良的衢州人民血液中亦留下了一脉“仁义为怀”的心香。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儒家的“孝”,经千年的沧桑,就积淀在以孔庙、周王庙为主的广大辐射地域上。
周雄:至孝楷模
周宣灵王庙古称周孝子祠,简称周王庙。其庙的形成源于一位“孝行天下”的楷模周雄。
周雄,字仲伟,临安新城渌渚人。生于宋淳熙十五年(1188)农历三月初四。嘉定四年(1211)农历四月初八,为了病重的母亲,周雄千里迢迢赴婺源灵顺洞五王庙祈祷,回城船行至衢境双港,闻母死讯,悲痛不己,仰天捶胸,气绝身亡,身躯却直立不倒。衢州人见此情景,惊异万分,就敬奉他为神。相传当时是以肉躯敛布加漆,建庙来祭祀的。
从古到今,流传着许多关于周雄的神奇传说。清代《重建周宣灵王牌坊记》载:“……母汪梦龙浴金盘之兆,淳熙戊申三月四日诞孝!”周雄小时候,放学回家就帮双亲做家务,空闲时看书、写字从不贪玩。小小年纪孝心可嘉,人见之无不竖翘拇指。周雄对邻里乡亲也以礼相待,从不与同龄伙伴相殴。
周王庙两厢的墙板上就有周雄的圣迹图。他待母至孝,春日,他携母踏青;夏日,他为母驱蚊;秋日,母亲病了,他亲尝汤药;冬日,他日夜服侍病母。正因为他孝顺至深,遂“闻讣立逝”。孔子第51代孙、袭封衍圣公的孔文远,有感于他对母亲的诚孝,遂为他建坊作祠。因立庙后,威灵显著,水旱疾疫,祷之辄应。于是元至正年间(1341—1366),周雄被封为护国广平正烈周宣灵王。
周王庙看“三月三”的庙会,是旧时城关最负盛名的庙会之一,庙会分“灯会”和“戏会”。延及今日,每年的周雄生日,都有市民拿着香烛、油、面条、水果等来到周王庙纪念周雄。这位24岁便因“孝”而闻名三衢大地的楷模,其孝道深深地融在衢州妯娌、姑嫂、兄弟间的普通生活中,孝文化在现代家庭仍有其现实意义。
周王庙:孝义为先
周王庙位于衢州城西下营街18号,全称为“宋孝子广平正烈周宣灵王神祠”。相传衢州境内有周王庙十余座,孔文远是最早为周雄建祠立坊的。以后,明弘治、正德,清康熙、嘉庆、同治、光绪年间,又多次重建、扩建、修复。至今,周王庙北墙的八块碑刻就是周宣灵王庙及周灵王牌坊重建、修复的历史见证。
周王庙正门外墙以青砖砌成,门楣翘檐嵌以砖雕,工艺细巧、精美。周王庙原占地1850平方米,按一条纵轴线布局,呈不规则长方形,整个建筑有前殿、正殿、寝殿三进。进门处原为一戏台,旧历的每年三月初四、四月初八,各坊隅分社张幔演剧以娱神。清代郑桂东有诗说到此事:“农忙时节入城来,歌舞沿街挤不开。三月三连四月八,大周王庙看开台。”现戏台已消逝,但从进门处两根八米多高的石柱上的栓孔,我们可以看到当年的戏台是如何恢宏宇阔。
周王庙的顶部以密集的斗拱支撑藻井,门楼上以层层密密的花拱及托脚装饰,梁上还刻有十三座神道人物、二凤戏珠、门神、力士等。梁上木雕圆形方孔钱上刻有“同治”两个漶漫的字。正殿上方的撩檐枋,跨度有12.7米,直径70厘米。
周王庙建筑构造特征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用材大、雕刻精、结构简洁,特别是正厅前檐采用大横额、减柱移柱造等手法,体现了早期建筑特色,可作为研究元代至明清时期衢州地区传统木结构建筑变迁延续的重要实物例证,是观赏和研究我国江南地区古建筑的典型实物资料。周王庙砖雕工艺精湛,石雕洗练,木雕题材丰富,艺术感染力强。其规模大、等级高、祭祀活动丰富等特点,反映了一定的民俗文化,也是衢州历史文化名城之形成、历史沿革的实物标本。 “孝行天下”作为一种伦理道德,是为中国儒家思想的基石。衢州人文荟萃,理学渊源深厚,周王庙反映的正是儒家“孝义为先”的淳朴民风。
传承孝文化的周王庙祭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