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4.09.23 来源:超级管理员
陈曦
每当夜幕降临,靠近下街的杨家巷口,就会陆陆续续出现那么一些人——他们搬着桌子、凳子,生着炉子,开始摆摊设点。不用多久,这些小摊前面就会陆续坐下食客,而弄堂口就会弥漫着兔头、鸭头、馄饨、水饺、烤饼的香味。这时候,你便可以选择小巷的任何一个摊位,坐下来一边品味美食,一边欣赏下街车水马龙的景象。这也是这条弄堂最诱人的地方。
杨家巷位于市区北部,西起警钟巷,东至下街。《衢州市地名志》记载,小巷“以御医杨济时(字继洲)居此得名”。其实,明弘治《衢州府志·坊巷》中,已有杨家巷的记载。明弘治共18年,为1488年至1505年,而杨继洲则生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以此推论,杨家巷得名并不是以弄堂纪念杨继洲的,但他应该在这条小巷里生活过。
杨继洲(1552—1620),名济时,以字行,三衢(今衢州市)人,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家世代行医,其祖父杨益,太医院御医,著《集验医方》刊行于世,父亦行医。家藏秘方、验方与医学典籍极为丰富。青年时的杨继洲科举受挫,便不再热心仕途,转而潜心攻医书、研医术。多年后,他卓然有悟,尤擅针灸。他治病常采用一针、二灸、三服药的方法,很有神效。特别是收单穴51、双穴308共359嘉穴位。他一生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历任楚王府良医、太医院御医,行医46年。
据史料记载,山西巡按御史赵文炳患痿痹,百医不治,继洲三针而愈,名扬朝野。他还搜集历代针灸文献,概括《素问》、《难经》要旨,结合实践,以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为基础,编著《针灸大成》10卷,并对针道源流周身经穴及制针法、补泻手法、治症总要等均有论述。他主张“病以人殊,治以疾异”,“治法因乎人,不因乎数”,“变通随乎症,不随乎法”,体现了辨证治病的思想,对针灸学卓有贡献。《针灸大成》已列入《四库全书》存目,被国内外医界尊为针灸经典。此外,杨继洲还著有《病机秘要》,收录于《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子部医家类”,并有铜人像,详细刻画穴位,绘图立论,便于钻研。 多少年过去了,杨继洲居住在杨家巷的什么位置,生活过多少年,已经无从查考,但这个名字始终留在衢州人的心里。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如今,杨家巷已变成了大街。当初两边低矮的平房,已成了专营首饰、服饰的特色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