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4.07.24 来源:超级管理员
衢城的城隍巷,北起新桥街,南至初芳巷,长40米,宽1米,以城隍庙得名。小巷很短,却因城隍庙而知名。据史料记载,自宋以后,由元明清直到民国,衢州几乎每逢年节都有府山城隍庙会和周王庙会。这是浙西民俗的一道风景线,是古代城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反映,展示了人们对居住城邑的美好愿望。衢州有府山城隍、县城隍、盈川城隍、周宣灵王四座城隍庙。这次,我们就说府山城隍庙会。
中国古时庙会是由庙形成“市”,是一种民间的经济与文化活动。
府山城隍庙会,有研究者认为是从衢州民俗发展演变而来。北宋嘉祐四年(1059),其时民俗崇尚巫鬼,城中有二十余家蓄蛊毒害人。当时的衢州知府高赋得悉,假借神道擒拿蓄蛊害人者。后来,郡人立祠纪念高赋。每年三月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百姓都要抬着高赋塑像与城隍庙神一道祭祀。逐年发展,这种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明崇祯十五年(1642),官府决定把一年三次祭祀改为清明一次祭祀,并延长了祭祀时间。到清康熙时,庙会时间已延长为十日。
府山城隍庙会由府城隍庙召集各神庙社坛,会同宁绍会馆、徽州会馆、福建会馆、江西会馆,并知会城区各商家协助,共同办好每年的府山清明庙会。1950年,府山成为军事管理区,清明庙会才停止。
府山城隍庙会有“扮、娱、灯、乐、台、吃”六大内容。庙会前一天晚上,由县城隍、盈川城隍、周宣灵王各庙社团护送到府城隍庙内,各同业公会和六门四乡以村庄、祠堂、社团、坛会等各为一个组合体。组合体以旱船花灯、彩服高跷、故事抬阁、腰鼓马戏、乱台班等表演形式,将少年儿童和青年男女按故事、神话、戏曲、小说、诗词中的故事人物装扮成各种造型。清明日一早均以旌旗甲胄、剑钺缨佩、仪仗火铳、硬头狮子开道,喇叭锣鼓护送,聚会到府山城隍庙,各乡按顺序祭拜神后,即接迎神出历坛,沿古镇大街出行。
城内则在六门设九座行宫(类似戏台),加上钞库前中央行宫,共有十座行宫。每座行宫迎一日府城隍神。此时城内是丹翠凝云,旃檀之气,金鼓之声,填溢耳目。扮者争奇斗艳,观者喝彩捧场。而从府山开始,一路沿府学路、峥嵘岭路、柯山门街、天宁寺、周王庙、玄坛庙、弥陀寺、孔庙等城隍老爷必到之处而行进,弦管纷纷夹道旁,凤箫声动鱼龙舞。到处人头攒动,观者如堵。街旁的小摊小贩,各种风味小吃,让你馋涎欲滴。真是玩也尽兴,吃也尽兴。(陈曦 李石 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