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文化厅关于开展第三批“浙江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浙江省古籍保护达标单位”和《浙江省珍贵古籍名录》申报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15.04.16   来源:超级管理员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古籍的保护和管理,根据《关于印发<浙江省“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文社〔201230号)要求,决定开展第三批“浙江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浙江省古籍保护达标单位”和《浙江省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各级公共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科研单位图书馆、博物馆、宗教单位、医疗卫生单位、书刊出版单位等公藏机构和个人均可申报。

二、评选标准

(一)浙江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达标单位的必备条件

1.古籍总藏量2万册(件)以上或善本藏量1500册(件)以上的古籍收藏单位可申报“浙江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古籍总藏量0.3万册(件)以上或善本藏量800册(件)以上的古籍收藏单位可申报“浙江省古籍保护达标单位”。

2.有古籍专用书库,具备自动灭火装置和温湿度控制装置。

3.有专门的古籍保护机构和工作人员,古籍财产目录及管理制度健全。

(二)《浙江省珍贵古籍名录》申报条件

凡符合在《古籍定级标准》(WH/T20-2006)所规定的一至三级古籍;历代浙江籍著名历史人物的稀见稿抄校本;保存浙江重要史地文化史料的古籍,均可申报《浙江省珍贵古籍名录》

其他评选标准详见《关于印发<浙江省“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中的《浙江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达标单位申报评定办法》和《浙江省珍贵古籍名录评选办法》。评选标准可到浙江古籍保护网下载。

三、申报程序

(一)“浙江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浙江省古籍保护达标单位”由拟申报单位向所在设区市文广新局提出申请,由市文广新局进行筛选、汇总后报省文化厅。省属单位经其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直接向省文化厅申报。各申报单位须按照统一格式(见附件1)提交申报书、古籍保护计划及其他相关材料。

(二)《浙江省珍贵古籍名录》由古籍收藏单位和个人将拟申报的古籍在浙江省“全国古籍普查平台”登记著录,然后向所在设区市文广新局提出申请,由市文广新局进行筛选、汇总后报省文化厅。省属单位经其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直接向省文化厅申报。申报单位和个人须按统一格式(见附件2)提交《浙江省珍贵古籍名录》申报书。

四、申报时间

请各市及有关单位于630日前,将申请报告及申报材料报送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

地址:杭州市孤山路28号,邮码:310007

联系人:童圣江

联系电话/传真0571-87988528

电子邮箱:tongsj@zjlib.cnjasont@126.com

 

附件:1.“浙江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保护达标单位”

申报书

2.《浙江省珍贵古籍名录》申报书

 

 

浙江省文化厅

2015413


附件1

 

“浙江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

保护达标单位”申报书

 

 

 

 

 

 

申报单位                        (公章)

申报项目                       

申报日期                  

 

 

浙江省文化厅制表


填写说明

 

1.此申报书可在浙江古籍保护网(www.zjgjbh.net)下载,表格各项栏目可根据内容调整版面。

2.表格一律在计算机上填写,并以A3纸小册子格式或A4纸双面打印。

3.表格内容以规范简体字填写。

4.申报书所填内容必须真实。

5.表六中所填写的“管理制度及其他附加材料”均以附件形式(须加盖公章)附于本申报书后,并与表六所填目录一一对应。

6.书库整体状况、库房内各类设施设备均需提供照片,照片按jpg格式,以光盘形式递交。

 

 


一、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

 

法人代表

 

申报项目

 

申报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邮编

 

               

二、古籍藏书

古籍总藏量

/

善本古籍藏量

/

普通古籍藏量

/

特色馆藏

 

三、书库信息

古籍书库是否独立

            

书库数量

 

书库总面积

 

书库名称

书库面积

 

 

 

 

 

 

 

 

 

书库设施类型

名称

型号

数量

工作周期

备注

空调系统

 

 

 

 

 

除湿系统

 

 

 

 

 

温度监测仪器

 

 

 

 

 

湿度监测仪器

 

 

 

 

 

自动灭火系统

 

 

 

 

 

防紫外线装置

 

 

 

 

 

库房监控系统

 

 

 

 

 

书柜书架书箱

 

 

 

 

 

防虫措施

 

 

 

 

 

   

 

 

 

 

 

                       

四、古籍工作人员

古籍工作人员数量

 

高级职称人员数量

 

本科学历人员数量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学历

毕业  院校

从事 岗位

从业时间

职务职称

备注

 

 

 

 

 

 

 

 

 

 

 

 

 

 

 

 

 

 

 

 

 

 

 

 

 

 

 

 

 

 

 

 

 

 

 

 

 

 

 

 

 

 

 

 

 

 

 

 

 

 

 

 

 

 

 

 

 

 

 

 

 

 

 

 

 

 

 

 

 

 

 

 

 

 

 

 

 

 

 

 

 

 

 

 

 

 

 

 

 

 

 

 

 

 

 

 

 

 

 

 

 

 

 

 

 

 

 

 

                   

五、编目信息

是否有财产目录

是 □   否 □

是否有提供读者查询目录

是 □   否 □

已编目古籍数量

/

未编目古籍数量

/

机读数据数量

 

         

六、管理制度及其他附加材料目录

序号

制度名称

建立时间

 

 

 

 

 

 

 

 

 

 

 

 

 

 

 

 

 

 

 

 

 

 

 

 

 

 

七、申报说明

 

 

 

 

 

 

 

 

 

 

 

 

 

 

 

 

 

 

 

 

 

 

 

 

 

 

 

 

 

 

 

 

 

 

 

 

 

 

 

 

 

 

 

 

 

(公  章)

 

八、审核意见

市文广新局意见

 

 

 

 

 

 

(公  章)

       

省古籍保护中心意见

 

 

 

 

 

 

 

 

(公  章)

       

 


附件2

 

《浙江省珍贵古籍名录》申报书

 

 

 

申报单位                        (公章)

申报古籍数量              

申报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申报日期               

 

浙江省文化厅制表


填写说明

 

1.此申报书在浙江古籍保护网(www.zjgjbh.cn)下载EXCEL格式文件,表格各项栏目可根据内容调整版面。

2.表格一律在计算机上填写,并以A3纸小册子格式或A4纸双面打印。

3.表格填写使用规范简体字。

4.申报的古籍须先在普查平台上进行完整著录并提交本单位审核,申报书所填内容必须与普查平台上所著录的一致。

5.普查平台上已上传的书影照片,均按jpg格式以光盘形式递交,每一部申报古籍的书影和申报书置于同一个文件夹中,文件夹以普查编号命名,如“17010000210”、“17120000005”等。

6.申报书电子版与书影一同上交省古籍保护中心。

 

 


序号

普查编号

书名

著者及著作方式

四部分类

单位

版本(含补配)

批校题跋

存卷

版式

板框

开本

册数

备注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号

国家名录或省名录已有的标明编号

省中心初审意见

1

1701-0010212(例子)

白榆集二十八卷

明屠隆著

浙图

明万历二十二年程元方刻本

 

 

半叶九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单黑鱼尾

18.7×13.8cm

26.2×16.9cm

8

 

09268

 

 

 

 

 

 

 

 

 

 

 

 

 

 

 

 

 

 

 

 

 

 

 

 

 

 

 

 

 

 

 

 

 

 

 

 

 

 

 

 

 

 

 

 

 

 

 

 

 

 

 

 

 

 

 

 

 

 

 

 

 

 

 

 

 

 

 

 

 

 

 

 

 

 

 

 

 

 

 

 

 

 

 

 

 

 

 

 

 

 

 

 

 

 

 

 

 

 

 

 

 

 

 

 

 

 

 

 

 

 

 

 

 

 

 

 

 

 

 

 

 

 

 

 

 

 

 

 

 

 

 

 

 

 

 

 

 

 

 

 

 

 

 

 

 

 

 

 

 

 

 

 

 

 

 

 

 

 

 

 

 

 

 

 

 

 

 

 

 

 

 

 

 

市文广新局意见

 

 

 

 

(公  章)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