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北京电视台来丽水拍摄董家档案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19.09.04   来源:信息来源:丽水市档案局

8月30日,北京电视台一行二十多人,风尘仆仆来到丽水市档案馆,拍摄丽水市档案馆珍藏的宝贝,“共和国记账人”及其女儿等捐赠给丽水市档案馆的档案。

此次北京电视台前来拍摄是为了深入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的重大部署,由中宣部、北京市委宣传部策划,北京电视台拟推出大型通俗理论电视节目《壮丽七十年,时间都知道》,该节目由北京电视台《档案》栏目大型项目组承制,拟在2019年北京卫视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播出。该节目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发展为切入点,共制作6集,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中国道路六个方面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的重要思想,宣传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

董家档案包括董万春及爱人张春晖记录了六十多年的账单、董淑萍记录了三十多年的生活账单、董国强部分青瓷水墨艺术作品等档案共计1100多件。这些档案还有张春晖女士2015—2017年的账本,董万春先生记账用的算盘、打家具用的锯子等实物档案,还有特别珍贵的毛主席纪念章等。董万春先生(1925年—2014年),浙江丽水人,他与妻子张春晖于1953年结婚,当时两人都在缙云商业局上班。1957年时,家里已经有了3个孩子,由于家庭开支大,担心入不敷出,他俩决定对家里的消费情况每天都作记录,以便控制消费。这一记就从1957年记到了现在,每年大约记了1500多笔账。翻阅账本档案我们可以看到,1957年,董万春夫妻俩每月工资93.5元,1979年115元,年均增幅不到1元。改革开放后,工资连年看涨。2012年两人每月离退休金比1979年工资翻了95倍,平均每年增加330元。支出结构方面:1961年,食品支出占总收入59%,1970年占50%,1981年占35%,到了2008年,只占13%。这一连串数字背后,是生活条件的连年改善:1962年,买了一块60元的半钢旧手表,是家里第一件生活耐用品;6年后,他花了80元买了一块日本手表。1979年,作为所在小区第一户买电视机的人家,每天晚上,两夫妻都要为前来看电视的邻居准备好小板凳。渐渐地,电视机从9吋黑白、14吋黑白到25吋彩电再到液晶电视,冰箱从单门到双门……董家的生活用品随时代而更新。从这些老档案中,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水平节节升高。

“共和国记账人”董万春一家三代坚持记账60多年,这些账本,见证了董家衣食住行的变化,董家账本上恩格尔系数的变化,折射出中国广大社会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映衬出国家的发展,体现了我党科学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次北京电视台拍摄节目,将于9月份在北京卫视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播出,展现丽水市档案馆珍藏的档案,小小档案可以有大大的作为。

图为北京电视台在丽水市档案馆录制节目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