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8.07.04 来源:
乡贤,因其才能出众、德高望重,而深为当地民众所尊重;乡贤精神,浸润一方水土,滋养一域人文。日前,桐乡市档案局(馆)再推“乡贤文丛”系列之四《裕君文札》,该书旨在弘扬传统乡贤文化,以乡贤之德润泽乡风,助力“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裕君文札》全书分前后两部分,共4.6万字,系沈裕君生前信札、诗文、题字、篆书等结集而成。沈裕君(1882—1982),桐乡乌镇人,其父是同治戊辰进士出身翰林、桐溪书院山长沈善登。沈裕君为清光绪秀才,任清民政部疆理司图志馆编纂官;民国初,历任军咨府科员,四川成武将军署秘书,巡按使公署科长,绥远垦务督办衙门实业处处长,江西省长公署秘书长等职。建国后,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
《裕君文札》的前半部分,也是该书的主体部分,为沈裕君与沪上美食家兼文物鉴赏家沈京似的来往信札。信札所记多为两人交流书法、篆刻等内容,涉及人物有梅兰芳夫人福芝芳及其秘书许姬传,清未民初“京城四少”之一张伯驹等。从中可看到民国以来一些文化名人之间的交往和友谊。沈裕君过世后,沈京似将这批珍贵信札寄给沈裕君之子沈愈,沈愈于2013年转寄给侄子沈学松保管。2017年,沈学松将这些珍贵资料捐赠给祖辈所在地桐乡市档案馆。
《裕君文札》的后半部分,为沈裕君生前收藏书籍上的题字,生平所作篆书,与亲友交往诗书文札等等,其书法功底可见一斑。2017年,市档案局(馆)组织有关人员专程前往江苏沈学松处征集资料。同时,又积极联系沈裕君在北京、云南等处后人,补充图文资料,进一步丰富了该书内容。因此,相较于“乡贤文丛”前三部作品,《裕君文札》图文并茂,手迹较多,便于读者全面直观了解该书,一睹先贤风采。
市档案局(馆)也将以“乡贤文丛”系列作品的编研开发工作为契机,不断挖掘档案内在价值,弘扬社会主旋律,激发“我自爱桐乡”的朴素情感,为着力打造“人文名城、风雅桐乡”发挥好档案部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