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是我工作的尺度

发布时间: 2013.12.17   来源:超级管理员

 

 个人的价值,事业的发展,只有在服务百姓中才能得到最大的实现。“一纸档案解民忧”,只要能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那么我们的工作就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10年来,我们班子成员带领大家建新馆,增加档案服务百姓的功能和空间;建资源,建成涵盖山林权证、婚姻、土地承包、房产、移民、企业改制等领域的20个与老百姓生活紧密相连的民生档案数据库;建机制,实行节假日预约查档服务;创品牌,将龙泉民国司法档案推向世界等等。这些工作是应该做的,也是必须要做的。作为一名基层档案工作者,我们经常面对前来查档的老百姓,非常清楚他们需要什么、渴望什么,而采取有效措施满足人们的需求就是我们的使命。可以说,我仅仅是做了每一位基层档案工作者都做过或正在做的工作,谈不上什么事迹。如果真要说我有什么过人之处,我想我可能比其他人更幸运,我庆幸能拥有一支充满战斗力的工作团队,忠于职守、甘于奉献;庆幸自己工作在龙泉这个历史底蕴深厚的小县城里,各级政府非常关心和支持我市的档案事业;庆幸自己有一个全力支持我工作的家人。正是因为他们,我才走到了今天,才能取得今日的成就。下面,我仅从我没做什么、我想做什么、我要怎么做三方面来谈谈我的感受。
我没做什么
    我做的这点事,没什么惊天动地,因为大家都在做,有的做得更好;我当了10年档案局长,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有的同志比我任职时间还要长;我们档案系统还有刘义权、卞峰煜、杜红英,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回顾37年的工作历程,从学校毕业选调到庆元县委组织部工作,上世纪90年代调到龙泉市委组织部,后来调到党校,最后在档案局任职。干过办公室主任、科长、副校长,经历很普通,在这几个单位工作也很平凡,即使是做了点工作,那都是领导和同事们关心支持的结果,很难说得上有什么可以值得标榜的地方。
    在档案局工作的10年里,很幸运,正赶上全国档案事业快速发展时期。我们龙泉市档案局同其他兄弟单位一样建新馆、抓资源建设,推进档案登记备份和档案文化建设两大战略。自己跟自己比,龙泉的档案工作有了不少进步。档案服务中心、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提高了不少,取得了那么一点成绩,但绝对不是我一个人干出来的,而是在国家、省、市档案局精心指导,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局领导班子团结协助、全局干部职工共同努力取得的。尤其让我感到自豪的是,龙泉市档案局是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体,敢于攻坚克难。不管是什么工作,同志们都能立足实际,立足龙泉特色,克服困难,全力以赴地去干,从而实现了10天时间完成10万卷档案的安全搬家;20天时间内完成“建党85周年图片展”;5年内出版《龙泉司法档案选编》第一辑的工作目标。十年来,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龙泉档案馆实现了从省三级档案馆到省二级档案馆,再到国家三级馆的转变,现在,我们顺利晋升为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成为浙江丽水地区首个国家二级馆。
    跟过去比,我们工作是有进步,但横向比较,不要说省外,就是省内很多兄弟单位做的工作都比我们要好。龙泉主要是建了新馆,基础条件稍好一些,但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我们前进的步子还是太慢了,差距还很大,诸如农村、企业等档案工作收集整理还很滞后。
我想做什么
    作为一名县级的档案局长,谈不上有什么权力,但我暗自思忖,再怎么说也是一个单位的“一把手”,不能白混日子,总要干点事,上能对得起组织培养,下能对得起百姓信任,还要能对得起自己家人。要是因为自己贪图安逸,而耽误了一个单位的发展,那自己不就成了罪人了。
    记得刚调任市档案局时,身边的同事和朋友都说,那是个闲单位,言下之意是工作轻松,没什么压力。十年过去了,多年不见的同事和朋友偶尔遇见,问我现在在哪了?我说还在档案局啊!他们一听,说还在档案局干,怎么不动一动,大单位一个股长干得都比你强,收入都比你高。回顾在档案局干的这十年,我自认为,没有把档案局当成一个可以守摊子、混日子的单位,心里想着,单位再小、再弱势,只要肯干,能持之以恒,水滴石穿,终能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我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出生的,干不了几年就要退下来了。如果说我还有什么想法或是目标的话,那就是一直在做还没有真正做好的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提高档案服务发展、服务百姓的能力与水平;第二件事是为打造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档案干部队伍培养好年轻人;第三件事,也可以说是我最大的一个梦想,就是将龙泉民国司法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我要怎么做
    有想法、有目标、有梦想固然重要,但如果一直挂在嘴上,就无法实现,我想还是要务实,要实干!
    强服务。一方面要加快档案资源建设,丰富馆藏,让群众有档可查。不仅抓好体制内的档案收集,更加注重民间档案如古村落档案、商会档案等的收集,为老百姓提供更全面的档案资源。继续开展民生数据库建设,通过档案信息化管理,让群众查档更加快速、准确。另一方面是要进一步提高档案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一个舒适的档案查阅场所。2005年搬到新馆时,我们考虑到库房在三楼,就把查阅大厅安排在二楼方便调档。几年来,我们发现,一些年老体弱的群众来档案馆查档案要爬楼梯确实不方便,也不好找。今年,我们把查阅大厅从二楼调整到一楼,新改建的一楼查阅大厅,增设了内部查阅室,为前来查档、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安静的查阅环境;增设自助查阅服务区和多媒体触摸屏,方便群众自助查档,了解政府公开信息;增设报栏,方便前来查档的群众了解新闻时事;增加了老花眼镜配备、合理布局查阅等候座椅,群众查档更加方便。同时,为了解决节假日群众查档问题,我们还开通了“无假日预约”查档服务,365天为民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指出,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我认为档案工作只有在服务发展,服务百姓中才能体现价值,尤其是做好为民服务、方便百姓的工作,是我们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档案工作的动力与目标。
    带队伍。工作是靠大家来完成的,一个单位有没有竞争力,关键看工作人员的素质。我想自己已经老了,干几年总是要退的,作为“一把手”,我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在队伍建设上多做些思考和工作。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档案工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档案的管理方法、利用方式,都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对我们档案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我积极向市里争取编制,通过人才引进、选调、招考等方式不断为队伍充实新鲜血液。我们目前正在开展的龙泉民国司法档案整理与研究项目,主要依靠浙江大学的研究团体在做,我们档案局也需要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此,今年,我们特意从浙江大学引进一名历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专门从事档案研究工作。下一步,要继续加大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创造条件把一些重点、难点工作压给他们,锻炼年轻人早日成才,推动龙泉档案队伍建设。
    创品牌。我认为我要做的,也是最想做成的,甚至现在只能称之为梦想的一件事是将龙泉民国司法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宝贝,让更多的人来抢救和保护这批档案。这件事的完成需要国家档案局、省档案局、市档案局的大力支持,也需要我们脚踏实地把龙泉民国司法档案的价值充分挖掘出来。估计这事全部完成,需要若干年的时间。但我有信心,把这件事分成一个个阶段去做,即使是我做到退下来还没有完成,我想也会给继任者打下一个好基础。现在,龙泉民国司法档案已经是浙江省档案文献遗产,我们也已启动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作。为进一步扩大龙泉民国司法档案影响,打响“龙泉民国司法档案”这一文化品牌,在今年82023日,我们还举办了龙泉民国司法档案学术研讨会,邀请到海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就龙泉民国司法档案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近段时间,国家档案局决定,树立我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先进典型,中央各大媒体、国家档案局、省档案局等纷纷来龙泉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宣传报道我。我受宠若惊、深感不安。其实,我就是一名普通的档案工作者,称不上有什么事迹。我之前所做的,现在仍在做和将来想做的,都是一名档案局长的分内之事。要论业绩,很多档案局长的工作业绩更突出。我想,之所以给我这么高的荣誉,是国家档案局对我们基层档案工作者的一种激励和鼓舞,更是一种鞭策。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要更加努力,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个人能力。同时,与班子成员一起带领大家更好地为民服务,将龙泉市档案馆打造成全方位为民服务的窗口。
 

                                                                                    朱志伟

 

 

(原载于《中国档案》杂志2013年第12期)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