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7.12.18 来源:超级管理员
自省委省政府吹响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号角以来,我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以“三年任务,两年完成”为目标,通过创建省市县三级样板镇的示范引领作用,创新模式,高效整治,全力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5月份,熊建平副省长出席我县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EPC项目开工仪式,并对我县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做出重要批示:“开化县小城镇的整治有力度、有特色,希望在彰显人文底蕴,体现地方特色上走在全省前列。”7月份,在全市组织开展的对2017年计划考核达标乡镇年中对标模拟考评中,我县乡镇考评平均得分位列全市第一,在上个月举行的全市交叉考评工作中,我县苏庄镇、池淮镇、林山乡等乡镇的台帐档案整理工作得到一致好评,并于12月14日在苏庄镇召开全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档案管理工作现场会。
一是定专规选专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台帐档案管理工作是体现过程、反映成效的主要依据,但因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涉及领域广、项目杂、资金量大,非专业人员通过常规程序难以达到形成标准化档案管理要求。为破解难题,县整治办高度重视,主动出击。一是在县整治办内部成立档案工作领导小组,针对我县创新采用“EPC+投资”合作模式的特情,研究制定《开化县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EPC项目管理办法》,明确EPC总包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主体的工程项目台帐资料、档案等收集要求,将责任细化到人,定量到肩。二是由档案收集管理的专业性角度出发,县整治办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资源,从县档案局抽调一名骨干型年轻干部,从事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档案管理的牵头工作,县整治办所有成员通力协作。由专业人员通过专业手段达到档案管理专业标准化要求。
二是早谋划抓实施。根据档案资料标准化形成的基本要求,通过“年初提醒、年中抽查、年底上交”的形式对各乡镇的项目类、管理类等台帐资料进行督促,做到早谋划早实施,消除“无关、无需、无益”的心态。一是把好“形成关”。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子项目杂,参与部门多,县整治办要求各专项组、部门、包括项目建设过程中各方主体之间的工程对接,必须通过书面材料的形式,有凭有据,有理有力,避免日后互相推诿、扯皮。二是把好“收集关”。档案资料包括声像、图片、纸质、实物等各种各样形式的资料,收集资料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环节,需要“腿勤、嘴勤、手勤”。县整治办内部通过开展档案管理培训,形成“人人都是档案管理员”的氛围,根据各自工作分工,各自负责收集,最终汇总到专业人员处统一存储。三是把好“立卷关”。县整治办就小城镇档案整理专门制定档案整理规范,通过档案工作实地考察等形式,统一档案立卷要求,规范档案立卷流程,提高档案立卷质量。
三是强督查重指导。按照“归口准确、内容真实、符合时限、取舍得当、载体规范、材料全面”的要求,对各专项组、部门、乡镇开展督查指导工作。一是建立联合巡查制。县整治办督导组联合档案局工作人员定期不定期开展资料收集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各乡镇、各专项组工作中的漏项、缺失和真假,指导其更好地进行“补课”,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二是建立档案预检制。将台账档案验收通过设定为乡镇申请考核验收的前置条件,否则不受理乡镇年底考核验收申请,以台账档案资料的规范完善,推动小城镇环节综合整治行动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