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开始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以来,县档案局作为开化县文化礼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一,牢固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履行职能,做足档案史志利用文章,强化服务,以务实的作风,助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一、切实履行职能,深入挖掘档案史志资源
档案局拥有档案、党史、方志三大资源,我们根据县委关于文化礼堂建设的要求,在发挥档案史志部门自身优势上下功夫。一是深度挖掘乡村文化、宗族文化、非遗文化、乡贤文化、孝道文化等,为在村史村情、文化遗存、家谱族谱、乡贤名人等方面提供信息佐证,为文化礼堂建设提供丰富的内容支撑。二是挖掘利用党史资源,体现农村文化礼堂的红色特征。我县是衢州市内唯一的革命老区县。让“红色元素”进入农村文化礼堂,既是缅怀革命先烈的需要,更是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文化礼堂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需要。三是广泛收集散落于民间的族谱家谱。在对县域内旧谱牒进行实有量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日常档案史志工作,深入乡村农户,耐心动员,广泛征集旧谱牒。对不愿交由县档案馆保管的旧宗谱,通过协商,借用旧宗谱进行扫描复制,并向出借者赠送电子版宗谱。目前,我们已征集(复制)旧宗谱60部。
二、强化责任担当,扎实开展档案史志服务
我们在县委宣传部牵头协调下,积极主动开展服务工作,把建设好农村文化礼堂作为应尽的义务来抓。一是当好礼堂建设指导员。我局有两位同志是县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专家组成员,他们自觉履行工作职责,主动、提前介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全程参与联系村、重点村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策划设计等工作。二是当好礼堂建设施工员。我局明确一名班子成员专门负责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相关同志沉下身子,具体指导有关村的文化礼堂建设工作,亲力亲为,做好施工现场指导工作,力求内容和形式上保持统一,外观风貌与内部结构相协调,体现传统文化的韵味,传递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内涵。三是当好礼堂建设服务员。在建设过程中,我们按“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整体定位,积极探索服务新模式,指导村里开展资料收集和方案设计及审阅有关文字材料,并及时提出补充完善修改意见。如对有关展陈内容,反复提出修改意见,对文字说明不断加工润色,确保展陈质量。
三、巩固建设成果,积极做好礼堂建档工作
当前,我县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经系统挖掘、收集、整理和创作而成的文件材料(包括电子文件)。这些文件材料既是农村文化礼堂运行维护、更新升级的重要依据,也是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农村历史文脉、弘扬文明风尚的宝贵资源。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省文礼办、省档案局《关于加强农村文化礼堂建档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和提升我县文化礼堂建设档案工作水平,在现有“一堂一档”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农村文化礼堂建档成果。一是明确农村文化礼堂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时限和归档责任单位,把农村文化礼堂档案纳入村综合档案室统一规范管理,部分重要档案资料(包括电子文件)及时移交至县档案馆。二是通过主动服务、上门指导等方式提前介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建档工作,指导乡镇村做好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三是加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适时举办培训班。
开化县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