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5.09.23 来源:超级管理员
常山县档案局紧紧围绕“五水共治”这一重点工作,积极介入、主动服务,与县治水办密切配合,在全市率先探索“五水共治”档案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到目前为止,我县“五水共治”档案共规范化整理448卷、录入条目2225条、数字化扫描72232页,照片档案12册。
一、主动介入,注重调研,做好档案指导工作
我局将“五水共治”档案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工作主动、培训带动、指导推动,确保“五水共治”档案工作有序开展。一是主动介入摸实情。去年4月,县档案局主动上门与有关部门进行对接,开展“五水共治”档案工作调研。在此基础上,召开局党组扩大会议专题研究“五水共治”档案工作。并主动与省档案局联系,组织相关人员到全省“五水共治”档案工作试点县浦江县参观学习“五水共治”档案工作先进经验。同年7月,县档案局下发了《“五水共治”工作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通知,为做好档案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加强培训强业务。2014年7月,县政府办专门下发关于《召开“五水共治”工作档案资料管理培训班》的通知,并及时举办“五水共治”档案工作业务培训会,全县各乡镇(街道)、26个“河长制”联系部门的分管领导和档案员参加了本次培训会,县档案局编印业务培训资料,并就“五水共治”档案工作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讲解。还多次组织有关单位档案人员参加上级举办的业务培训班。三是深入指导求规范。我局由分管领导带队,组织档案业务人员定期到县治水办、农办、水利局、农业局、环保局、住建局和各乡镇(街道)等20多个单位,开展面对面、手把手指导,不断提高档案业务人员的工作水平。
二、提前谋划,注重推进,做好档案收交工作
工作谋划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资料收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五水共治”档案具有内容复杂性、形成长期性、形式多样性和参与主体多元性的特点。一是全面谋划细安排。制定了《常山县“五水共治“档案工作实施方案》,排出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在组织领导、时间安排、人员分工、部门职责等方面都与相关单位提前沟通,共同商议,做到与“五水共治”档案工作与全县“五水共治”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二是全力收集求进度。档案业务指导组成员坚持每周二次到县治水办以及县农办、县住建局等单位,帮助指导督促做好“五水共治”档案收集工作。加强源头管理,按照“谁形成谁负责”的原则,确保档案不遗漏、不重复。三是全部移交保完整。对各相关单位收集反映“五水共治”工作的所有档案,特别是反映治水前后变化的照片、录音、录像等声像材料以及实物档案,做到应收尽收,确保“五水共治”档案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真正让档案成为“五水共治”工作的“知情人”和“见证者”。
三、职责明确,注重沟通,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五水共治”档案工作涉及范围广、时间紧、要求严、文件材料种类多、数量大等,务必引起足够重视。一是建立组织强领导。建立由县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档案局、县治水办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各乡镇、涉及“五水共治”职能部门的分管领导组成的“五水共治”档案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业务指导组、资料收集组、督导考核组等工作小组,为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组织保障。二是明确职责细分工。档案局负责档案工作业务指导,组织开展档案人员专题业务培训和监督指导;县治水办主要做好各成员单位和乡镇(街道)的牵头协调等工作;各成员单位做好本单位职责范围内项目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定期做好档案移交进馆工作。要求每年6月底前完成上一年度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向档案馆移交,归档文件必须收集齐全、手续完备,符合规范要求。三是保持沟通增合力。建立了《常山县“五水共治”档案沟通协调机制》,做到月月有例会,季季有督查,年度有考核,通过相应制度,确保上下畅通,左右沟通,力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选定档案工作基础较为扎实的芳村镇作为试点单位进行重点指导,以点带面做好乡镇“五水共治”档案工作。努力建立涵盖县、部门、乡镇的“五水共治”档案全覆盖管理网络,努力形成政府牵头、县治水办和县档案局主导、各相关单位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四、坚持标准,注重质量,做好档案数字化工作
档案质量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标准,质量为先,确保“五水共治”档案资料的完整、准确、安全和利用。一是严格标准求规范。我们坚持标准化、规范化。借鉴文书、工程项目等档案管理经验,形成“五水共治”档案工作标准体系,做到有规可循,标准一致。二是严格实施保质量。从档案收集、分类、移交、归档、数字化扫描、立卷、登记备份等每个环节必须按照《档案法》的相关规定,严格程序和规范。按照各类档案整理规范建立对应的档案目录和电子目录,做好电子文件归档和纸质档案数字化扫描工作,实现“五水共治”实体档案和数字化成果“双套制”。同时开展档案登记和备份工作,确保档案质量。三是严格要求强监管。我们聘请省档案事务所参与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工作,要求有关单位严格按照《档案法》、《保密法》、《档案数字化加工标准》等规定进行数字化加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指派相关业务人员对档案的规范化整理及业务标准等进行全程监督指导,在保证档案安全的基础上做好数字化加工质量管理工作。
五、方便利用,注重实效,做好档案安全工作
建立档案,重在利用。一是档案备份降隐患。对已接收的“五水共治”档案进行了数字化扫描并进行了备份,将数字化扫描后形成的数字化成果刻成光盘赠送给各移交单位,确保各单位在网络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使用本地数据进行查阅利用,实现在线利用和本地利用“双保险”。二是方便利用提效率。在日常使用中,各单位只需要使用我们免费提供的档案管理平台,输入自己单位的用户名和密码,即可登录系统查阅电子版档案,有需要的可以直接打印。三是规范程序保安全。在方便查阅利用的同时又能兼顾档案安全性和保密性,最大限度地保证“五水共治”实体档案的安全管理。(常山县档案局 饶贤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