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加大对档案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

发布时间: 2015.03.18   来源:超级管理员

全国人大代表王菲建议

广元,地处四川省北部,毗邻陕甘两省,素有“川北门户、蜀道咽喉”之称。近年来,特别是汶川地震以来,广元市胜利完成了灾后重建的各项任务,灾区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座被誉为“凤之城”的历史古城,正如凤凰涅槃,展翅腾飞。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广元市市长王菲向记者介绍了广元的概况,尤其是档案事业的发展情况。他说:“档案记录历史,也服务于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是社会的宝贵财富。近年来,广元档案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也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发展,进入全国、全省先进行列。”

去年,广元市档案馆成功创建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成为四川省第四个建成国家一级馆的市州级档案馆。如今,广元市8家综合档案馆已有5家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综合档案馆,3家县区被评为省级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区)。

王菲说,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作为地方党委、政府,必须切实优化档案工作内外部环境。档案工作在承载历史、服务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档案工作是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应站在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高度,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要加大对档案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

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出台后,广元市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在充分调研和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档案工作的意见》,其中包含了完善档案工作体制机制等5个方面共26项内容,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全市档案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成为推动广元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行动指南。

“要发展,就要投入。”王菲说,广元市尽管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地方财力薄弱,但每年都会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档案事业发展。2013年,市财政挤出1000余万元,及时弥补了市档案馆建设资金缺口,2014年初,市档案馆新馆正式投入使用,30余万卷档案从地震后的临时过渡库房中安全转运,入住新家。各县区也不断加大资金保障力度,仅档案数字化加工这一项工作就投入经费达300余万元。目前,全市按《档案馆建设标准》建设并投入使用的档案馆达到7家。截至去年9月底,市档案馆新接收档案8.65万卷4.64万件,全面完成了到期档案接收进馆任务。各县区共接收档案2万余卷8.6万余件。同时,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查阅利用中心、电子文件管理中心、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等建设也都逐步加强。

对于今后全市档案工作,王菲表示,将进一步把档案工作作为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工作,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优化档案事业发展环境,持续加大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使档案工作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