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毛主席,邓小平拍照的摄影师,竟然是江山人?

发布时间: 2015.03.11   来源:超级管理员

  给毛主席,邓小平拍过照的摄影师,竟然是江山人?

  3月9日凌晨,著名摄影艺术家吕厚民在京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7岁。他是在毛泽东身边工作时间最长的摄影师,曾用镜头定格下许多经典瞬间,成为珍贵历史资料。

  吕厚民从1950年到1965年跟随在毛泽东身边担任摄影师,除了中间约三四年调离外,他一直在跟拍这位伟人。去年11月初,他携带自己拍摄的多幅毛泽东生前照片,前往湖南参加《毛主席回家了!》摄影展。那是他第一次去毛泽东的家乡办展览,没想到也成为最后一次。

去世前五个多月,吕厚民在“中国两岸四地摄影名家作品展”自己的作品前。 卓军摄

  吕厚民与衢州其实也有一段交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刚建市不久的衢州摄影相对比较薄弱,时任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主席的徐邦曾多次来衢州、龙游等地,帮助摄影爱好者提高摄影水平。龙游的一次摄影活动,他邀请陈复礼、吕厚民等全国摄影名家一同前来与影友交流。衢报集团也曾邀请吕厚民来为摄影记者上过课。

吕厚民作品

 
 

 

 

  其实,除了吕厚民,衢州大地上也出过的两位摄影师,他们为毛泽东和邓小平等伟人拍过照。

  一位是毛松友,一位是郑文亮。

  毛松友是谁?

  毛松友同志(1911-2000),名仿梅,字松友。1911年10月15日生于浙江省江山县仕阳村(今属江山市大桥镇)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

  1952年6月,毛松友调任新华通讯社记者。1954年起,他负责反映新中国文化、教育、体育等方面的报道。拍摄了很多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历史意义的作品,如《抗敌无名英雄》、《逃难》、《苦力》、《盲人》、《劳动创造生活》等等,他不愧为人民的摄影家。

   70多年时间里,毛松友从实践和理论上对中国摄影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著作丰富,作品题材广泛,包括已出版和将要出版的著作,合计80多万字,所摄照片10万余幅,出版摄影画册6套。这些照片除遭到损失的之外,现尚保留下来8000多幅,而他20世纪50年代在新华社工作的9年当中,向国内外发稿的新闻照片就有1000多幅。这些底片都保存在新华社资料室,成为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

  2000年,为我国新闻摄影事业贡献一生的毛松友安详地闭上双眼,享年89周岁。

 

  毛松友作品:

 
 
 
 
毛主席来到北京展览馆(毛松友1956年10月摄)

周总理在十三陵水库工地上(毛松友1958年7月摄)

  郑文亮是谁?

  浙江省江山市四都照相馆老摄影师郑文亮,原是第二野战军十二军政治部的随军摄影师。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的心底一直珍藏着与邓小平之间一段难忘的往事。他是位极普通的老人,头发稀疏,个子不高,衣着一般,就像我们经常看到的许多农村老人一样平凡;如果不认识,他走在你的身边,你肯定不会多看他几眼。但是你如果了解他,就会觉得他绝不是一位普通的老人;作为一名随军摄影师,他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特别是为邓小平等部队首长和杨虎城烈士、双枪老太婆、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等英雄人物拍过照片……他身上记录着许许多多不凡的传奇。

  为邓小平拍过照

  1949年1月1日,由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部队,在湖北沙市召开战前动员大会,发起了解放祖国大西南的战役。当时,20多岁的郑文亮在第二野战军十二军政治部担任随军摄影师。在部队行军途中,军机关有6个伤员掉队,军长王近山命令郑文亮尾随部队,边摄影边照顾这6名伤病员。

  期间,邓小平把当年在二万五千里长征初期给毛泽东当炊事员的张师傅拉到中间,和张际春、张柯岗等首长在饮食店门口的台阶上站成一排,让郑文亮给他们合了张影。

  为“双枪老太婆”拍照,为杨虎城拍摄遗像

  1949年11月30日,山城重庆胜利解放。当天上午,十二军政治部张柯岗首长把郑文亮叫去,说邓小平要他去拍一位革命烈士的遗像,后来才知道这位革命烈士就是“西安事变”的发起人之一杨虎城将军。重庆解放后,在一次游园活动中,郑文亮在公园里巧遇邓小平与华蓥山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邓惠中在一起亲切交谈。 郑文亮跑到邓小平身边,看到“双枪老太婆”头发花白,身穿着一件深蓝色的粗布衣,脚穿一双稻草鞋,引人注目的是腰间挂着两支手枪,看上去很威武。

  郑文亮赶紧选好角度,端起“莱卡”照相机,为邓小平和“双枪老太婆”留下了一个珍贵的镜头。

  不久,郑文亮由十二军调到西南画报社工作。半年后,他重新归队赴朝参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又拍摄了赴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的“英雄母亲”——黄继光的妈妈邓芳芝等人的珍贵照片。1959年响应党的“精兵简政”号召,回到浙江省江山市敖坪乡当农民。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