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学、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夫子诞辰2565周年,9月28日我市将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本报从孔氏南宗家庙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获悉,为推动我市“最美衢州人”活动,本次祭祀典礼将邀请部分市民参加,参祭市民以“凡人善举·共筑和谐”为主题。每县(市、区)将各推荐40位市民参加。欲争取参祭的市民,可到本县(市、区)文明办报名。报名时,除填写“凡人善举·共筑和谐”的推荐材料外,需背诵3条以上《论语》章句。为便利读者学习,本报协同孔管会办公室,刊登部分《论语》章句,供争取参加2014年祭孔典礼的市民选读。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卷之一 学而第一》)
孔子说:“学了以后而又经常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相会,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卷之一 学而第一》)
曾子说:“我每天从多方面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学问,是否复习了?”
3、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卷之一 学而第一》)
子夏说:“尊敬贤者始终如一;事奉父母能尽心竭力;为君主做事能设身处地;和朋友交往言而有信。能这样的人虽说没有学过,我认为他一定学过了。”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论语卷之一 为政第二》)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即立足社会,四十岁能辨惑解疑,五十岁能认知自然规律,六十岁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又不会违背规律。
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卷之一 学而第一》)
孔子说:“弟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尊敬兄长,要慎重守信,广泛地与他人友好而又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要用来学习各种知识。”
6、子曰由诲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卷之一 为政第二》)
孔子说:“仲由,我告诉你,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明智的呀。”
7、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卷之二 里仁第四》)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
而行动要敏捷。”
8、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卷之三 公冶长第五》)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谥号‘文’呢?”孔子说:“他勤勉好学,不耻下问,因此谥号‘文’。”
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卷之三 雍也第六》)
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知道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0、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卷之四 述而第七》)
孔子说:“品德不修养,学问不阐述,听到正义(的事情)不能跟随,对不良行为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
1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卷之四 述而第七》)
孔子说:“几个人聚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老师。选择他的优点照着去做,他的缺点加以诫勉。”
12、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卷之一 学而第一》)
子贡问:“贫穷却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不过比不上贫穷却怡然自乐,富有却谦逊有礼。”
13、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卷之二里仁第四》)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所欲望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去获得,君子是不接受的。贫与贱,是人所厌恶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君子是不会去摆脱这种境地的。君子离开了仁德,怎能成名呢?君子是连吃完一顿饭的时间也不违背仁德,即使紧急时,是这样,颠沛时,也是这样。”
14、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论语卷之二 里仁第四》)
“孔子说:“为弘利而钻营,会招致很多怨恨。”
15、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卷之四述而第七》)
孔子说:“财富如果是可以求得的,即使去当手执皮鞭的赶车人,我也去做。如果不可求得,我还是做我喜欢的事情。”
1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卷之一 为政第二》)
孔子说:‘君子能团结人,不笼络人。小人笼络人,不团结人。”
17、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卷之二 里仁第四》)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不盲从,也不否定,始终以义为准绳。”
18、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论语卷之四 泰伯第八》)
孔子说:“喜好逞勇,厌恶贫困,就会作乱。不仁的人,忌恨得厉害,也会作乱。”
1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卷之五 子罕第九》)
孔子说:“智者不疑虑,仁者不忧愁,勇者不恐惧。
20、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卷之八 卫灵公第十五》)
孔子说:“志士仁人,不要因贪生而败坏仁道,而应该为仁道而献生。”
21、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论语卷之三公冶长第五》)
伯夷、叔齐不记过去的怨仇,人们对他俩的怨恨就少了。
22、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卷之四述而第七》)
孔子钓鱼而不网鱼,不射杀宿在树上的鸟。
2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卷之八卫灵公第十五》)
子贡问:“有一个字可以终生奉行的吗?”孔子说:“那就是
‘恕’呀!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24、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卷之八卫灵公第十五》)
孔子说:“君子以义为本,按照礼仪行事,用谦逊的态度讲话,靠诚信取得成功。这就是君子啊。”
25、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论语卷之三雍也第六》)
原思在孔子家当总管,孔子给他九百斗小米,原思推辞。孔子说:“不要推辞,拿给你的乡邻吧。”
2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卷之二里仁第四》)
孔子说:“看到贤人,就想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自我反省。
27、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卷之一 学而第一》)
曾子说:“谨慎地办理好丧事,虔诚地祭祀祖先,(这样做了)百姓的道德就会回归到忠厚老实。
28、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卷之三 公冶长第五》)
颜渊、子路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何不说说你们各自的志向呢?”子路说:“愿意有车马乘坐,穿又轻又软的皮衣,而且愿意与朋友共同享用,就是损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愿不自夸好处,也不自表功劳。”子路说:“愿意听听先生的志向。”孔子回答:“老年人能够安康舒适,朋友间能够互相信任,孩子们能够得到关心爱护。”
29、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卷之六 颜渊第十二》)
子贡问如何交友。孔子说:“忠言相劝,好话开导。不听就作罢,不要自找没趣。”
30、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卷之八 卫灵公第十五》)
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可以远离怨恨了。”
3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卷之一 学而第一》)
有子说:“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爱冒犯长者的,极为少见;不爱冒犯长者,却爱捣乱的,从未有过。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就有了。所谓孝弟,可视为仁的根本吧。
32、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论语卷之八季氏第十六》)
看见善的就努力追求,如同怕自己赶不上似的;看见邪恶,如同将手伸进开水,要赶快避开。我看见过这种人,我听见过这种话。以隐居来求得保全自己的志向,以实行仁义来贯彻自己的主张。我听见过这种话,没看见过这种人。
33、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
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论语卷之二 八佾第三》)
孔子说:“居上位而不宽容,礼节不周到,吊唁不悲哀,我凭什么看得起这种人呢?”
34、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卷之六 颜渊第十二》)
司马牛忧虑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到过这样的话:死生命中注定,富贵全在天意。君子敬畏(天意)而没有过失,待人恭敬而有礼貌,(那么)天下的人都是兄弟啊!君子何必忧虑没有兄弟呢?”
35、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卷之六颜渊第十二》)
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齐景)公说:“很好啊!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然有粮食,我能得到而享受吗?”
36、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卷之七宪问第十四》)
有人问:“用恩德来报答怨仇,如何?”孔子说:“(那么),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用公平来对待怨仇,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37、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论语卷之七 子路第十三》)
孔子说:“‘善人治理国家一百年,也就可以克服残暴免去刑杀了。’这话真对啊!”
38、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卷之三 公冶长第五》)
孔子谈到子产时说:“他具有君子的四种道德:自我修养认真,服侍君主恭敬,教养人民多用恩惠;使用民力合乎道义。”
39、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卷之八季氏第十六》)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思虑: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白;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态度,(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要考虑)是否诚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谨慎;有疑难,(要考虑)是否应该请教别人;发怒,(要考虑)是否会产生后果;得利,(要考虑)是否合于仁义。”
4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卷之一 为政第二》)
季康子问:“要使人民(对我)恭敬、忠诚和勤勉,应该怎么办?”孔子说:“对待人民庄重,人民就会恭敬;对父母孝顺,对众人慈爱,人民就会忠诚;选用贤明者,教育无能者,人民就会勤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