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霞栋宇说府山

发布时间: 2015.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衢州城的地势平坦,落差不大。但在城东却有一个制高点,周围占300亩,这
便是府山。它是由峥嵘山、龟峰山组合而成的。峥嵘山的西北,山势突兀。古人有
诗形容:“三衢巨镇峥嵘尊,千山万山牛马走。”据《读史方舆记要》载:“西汉
末,称为峥嵘。”这是它的得名之始。龟峰山,因形像龟而得名。《明一统志》记
载:“其形如龟,昂首垂足,与峥嵘山相连。”相对于西汉的柴宏或稍后的郑平在
此屯兵戍守而言,这是衢州城的雏形。据郑永禧老先生考证:衢在唐时为郡,民居
盛集峥嵘山下,有五色人家,洪、黄、蓝、陆、白,以姓氏著,皆世族也。”?
  从唐朝到民国,这里一直是郡、州、府衙门所在地,因此老百姓都习惯称这里
为府山。最早将官府衙门放在这里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孙子李〓。景关于这段史实
,民国《衢县志》载:王既两为衢州刺史,则峥嵘岭之郡治,当时为信安郡王府也
。”
  唐诗人孟郊有《峥嵘岭》诗,叙述当时山上繁华盛景:
  疏凿顺高下,结构横烟霞。
  坐啸郡斋肃,玩奇石路斜。
  古树浮绿气,高门结朱华。
  始见峥嵘状,仰止逾可嘉。
  此后,所有统治衢州的长官都在这大兴土木,建筑起各式各样的亭台楼阁。而
这些亭台楼阁的命名,几乎都含一串串的典故。想见当年,这里当是楼阁玲珑,绿
树掩映,一派花团锦簇的别样繁华景象。
  府山又是历代学庠所在。自唐武德四年(621)至清代,衢州州学、府学都建在
这里。宋建炎四年(1130),南渡的四十八衍圣公因无庙堂祭祖,宋高宗下诏以州学
暂为家庙,于是州学与孔氏家庙合二为一。到了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知府杨廷
望为能让更多的人读书,将山上的一座普润庵改为书院。因原庵中有白莲池,于是
书院命名为“爱莲”。乾隆年间又改名为正谊书院,相对于府学,它规模更大,生
员更多。到了光绪二十八年(1902),当时的知府世善为适应新潮,在书院的基础上
创办衢郡中学堂,后又称省立第八中学堂。进入民国,改称省立第八中学。直到
1952年才迁至县学街,后改称为衢州一中。从唐初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府山一直是
衢州教育中心所在。衢州风俗重教崇文,学子发愤苦读,以获取功名为荣。以百年
老校衢州一中为例,昔年的学子如今有八位是共和国两院院士,十七人“享受国务
院特殊贡献津贴”。府山也是衢州人的文化之山、教育之山。
  府山也是近现代史上衢州政治的晴雨表。风云际会,阴阳昏晓,都在此有所反
映。1900年,“衢州教案”后,清政府宣布衢州城及当时的属县西安县(即衢县)士
子停考五年。清政府赔款五万两,割地十余亩,在府山上建了一座天主教堂。府山
上原有两座纪念碑,一是1928年立的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北伐纪念碑;一是1940年建
的第十集团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分别纪念北伐及抗日死难烈士的英灵。
  物换星移,当年的衙门官署庙宇台观皆如云烟散尽,风光不再。府山早已于
1957年被人民政府辟为“府山公园”。如今府山又胜景依旧,公园内地势错落有致
,古木参天,疏密适宜,供人们游览小憩的楼阁亭台,翘檐斗角,一派江南园林的
韵味。近年来,政府部门在府山原址复建了正谊书院、爱莲亭、白莲池,新建了钟
灵塔。古老的府山又像往昔一样妩媚多姿。(新华)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