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5.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鸡鸣山位于龙游古城东南方数里,隔灵山江与龙游城相望。山不高
,山岩挺拔峻峭,兀立在灵山江旁,山借水景,水凭山势,显得特有灵气。
鸡鸣山之得名,有一美丽的典故。相传北宋嘉佑年间,有一读书人吕防,字大
防,在此地设义学,相当于现在的让困难学子免费上学。于是当时就有相当多的年
青人来这里听课。有一日吕大防闻山中棘丛有鸡鸣声,居然寻找得到了一堆白银。
他将银子全部交给了官府。后来人们便将此称之为鸡鸣山,将学校称为“鸡鸣书院
”,山下的村落也称为鸡鸣村,这当然也寓意对吕防拾金不昧行为的褒奖。
鸡鸣山美,美在她独特的地理位置,美在山上的树木,美在倒映在灵山江面上
的宝塔的倩影,美在那一幢幢的明清古建筑,更美在她蕴含的深厚文化积淀。
无论是春夏秋冬,你只要站在龙游城边隔江向东南方望去,鸡鸣山在你的眼中
便是小家碧玉,她就是与灵山江组合而成的一幅山水画。于是“鸡鸣秋晓”也就成
了旧时的“龙丘十二景”之一,成了历代文人雅士竞相题咏的对象。“括苍北麓涧
流长,曲绕灵山到下方。岩号鸡鸣开晓梦,地乘龙德应华光。土人好客枫林醉,邻
寺催吟桂子香。凭吊神仙赵缘督,逍遥不觉度清商。”这是清初诗人黄涛咏鸡鸣山
诗。此人当时是龙游县教谕(主管教育的官吏),诗中提到的“神仙赵缘督”,便
是元代著名的科学家赵友钦,他曾在鸡鸣山进行过系统的天文学和物理学实验,写
就了不朽的科学著作《革象新书》。赵友钦,是宋太宗第十二世孙。在江山易姓,
改朝换代的突变风云中,赵友钦选择了隐居江湖林野,终生于民间从事科学研究。
他重要的科学实验,他的《革象新书》,都是在龙游完成的。《革象新书》是赵友
钦长期研究自然王国所得的丰硕成果,共分三十二个专题,研究的范围涉及天文历
法、数学、物理(光学),是一本纯粹的自然科学著作,在数学、天文和物理方面
多有创见,是我国科学史上的重要典籍。而赵友钦生前所建的观星台,据旧志记载
,“距鸡鸣塔数十武,下临鸡鸣潭”。赵友钦死后也就葬在鸡鸣山。现在的
鸡鸣塔是明嘉靖年间建的。武,古时长度单位,六尺为步,半步为武。由此,
我们可以知道赵友钦观星台的大致位置。后人们尊敬赵友钦,称其为神仙也就可以
理解了。
1936年杭江铁路建成,铁路大桥在鸡鸣山下跨灵山江而过,但当时将桥头堡设
在了鸡鸣山上,因为在鸡鸣山上看大桥,一览无余。如今人们在山上看这明代的古
塔,和民国时期的碉堡,一是古朴的典雅,另一象征兵事,这又以构成了鸡鸣山的
又一幅图景。
星移斗转,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一幢幢的古建筑的入迁,鸡鸣山进入
了一个繁荣时期。最初搬迁来的是沐尘的巫氏厅。据说这是一座清中期的建筑。它
的出名是因为方志学家、书画家余绍宋于抗战期间在这幢房子里居住了五年之久。
1937年底到1942年,余先生避寇隐居,在这幢房子里写出了许多关心民疾诗歌,绘
出了许多寓意高风亮节的竹子。他将自已的书房命名为邻竹斋,凡在这里创作的书
画,先生都会著上“邻竹斋”的雅号。
从那以后,高岗起凤、龚氏民居、滋树堂、聚星堂等相继入迁鸡鸣山。在国家
文物专家组组长罗哲文教授的建议下,“龙游民居苑”就建在了鸡鸣山上。如今鸡
鸣山上有大大小小明清建筑27座,游人漫步山间林荫道,伫立于构心斗角的房檐下
,真有一种回到中世纪的感觉。著名影视导演谢晋看后心动了。那年他选择鸡鸣山
、民居苑作为拍摄基地,执导了经典名著《三言两拍》中的《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从此鸡鸣山又成了当今影视文化创作者眼中的热点。
有一句古话,“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兴”,这正印证了鸡
鸣山。这神仙就是赵友钦,他当之无愧。鸡鸣岩下的鸡鸣潭,碧波荡漾,渔歌唱晚
。若世间真有龙在,能不爱否?
(木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