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姚云在衢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和衷共济 奋发图强

努力开创衢州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一九八五年八月三十日在衢州市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姚  云

各位代表:

    我们这次人代会,是在国务院批准撤销金华地区,建立省辖的衢州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后召开的首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午,大家选举我和谢高华等六位同志担任市政府的市长和副市长,这是各位代表和全市人民对我们的信任与重托,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决心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自己和衢州市二百二十万人民的幸福富裕紧密地连在一起,为振兴衢州经济,开创我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由于撤区建市的时间很短。我们对全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进行全面调查和深入研究,因此,现在就要提出具体的设想意见,这是不现实的,只能向代表们讲一下总的设想打算以及改进和加强政府工作的几点要求。

    党的十二大确定了到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并提出前十年打好基础,后十年争取进入斩的经济振兴时期的战略步骤。根据上述部署和我市的实际情况,  “七五”期间,我们总的要求是: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理顺关系,提高效益,积蓄力量,打好基础,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城乡合理分工,经济、科技、社会协调发展的浙西小心城市,以较快一点的速度达到翻两番的目标。

    围绕上述奋斗目标,我们初步设想,今后我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

    (一)进一步发挥农业的优势,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狠抓开发性生产

    我市地处金衢盆地西部边缘,境内地域辽阔,地势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复杂,土地资源丰富。全市有耕地一百五十七万古,山地丘陵大百七十三万亩,水面四十九万古,大小溪流千余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立体气候明显,无霜期长,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农业生产的基础较好,历来是我省粮油、柑桔、竹木、猪、禽蛋和其它土特产的商品基地之一。现在,全市尚有五万亩荒滩,四十二万肯荒丘,五万二千多亩荒水,二百二十六万古荒山疏林山,开发的潜力还很大。今后,我们要很好地利用这个优势,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调整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狠抓开发性的全产,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广辟致富门路。

    (二)要利用农业资源和矿产资源的优势,发展乡镇企业

    我市乡镇企业起步比较晚,一九八四年全市乡镇工业的产值为八千八百万元,只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八点七五,是一个薄弱环节。但是,我市的农业资源丰富,去年全市的粮食、大豆总产量达二十三亿零八百三十五万斤,油料四十九万一千担,蚕茧二万人千多担,木材采伐量二十二万一千多土方米,毛竹三百十九万丈,柑桔四十七万八十担,在全省均占有重要地位。我们一定要很好利用我市丰富的农副产总和矿产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副产品的加工业,大力开发矿产资源并进行加工,同时为大中型工业配套服务,使乡镇企业有

较大的发展。

    (三)杨长避短,努力改造现有企业,积极创造条件,开扬新的生产门路,逐步形成新的拳头产品

    解放三十多年来,经过我市人民的努力,工业生产已有一定的基础,化工、机械、建材、造纸、轻工、电子材料等工业在全省已有一定优势,在市场上有一定的信誉和竞争能力。工业发展的潜力很大。矿产资源也很丰富,初步查明,全市有非金属矿十四种,尤以石灰石、

石煤、原煤、大理石储藏量为最。因此,我们在工业发展上要很好地扬长避.短,一方面抓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挖掘内部潜力,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又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积极开拓新的生产门路,使化工、机电、轻纺、建

材、造纸、食品、电子材料成为今后发展的重要内容。经过几年的努力,争优质、创名牌、形成合己的拳头产品。

    (四)进一步解放思想,发展第三产业,开拓商品市场,搞活流通

    我市位于赣东、闽北、皖南三角地带,四省通衢,素有“西大门”之称,境内铁路、公路、水路四通八达,历来是浙西和闽赣皖毗邻地区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市场广阔。过去我们还没有很好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影响了浙西经济的发展。因此,今后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进一步采取优惠的政策,疏通流通的渠道,不断开拓市场,把产品打出去,使之形成一个城乡结合、纵横交错、信息灵敏、畅通无阻的商品流通网络,积极促进商品生产,繁荣浙西经济。

    在城市建设中,我们要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严格管理外原则,努力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

    为了实现上述的奋斗目标和全市经济发展的设想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党的十二大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切实改进和加强政府的工作。

    (一)要坚持改革,勇于创新

    邓小平同志最近指出:改革是中国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后持续的发展。从现实情况看,我们衢州同一些兄弟市比较,工业基础较差,经济不很发达。要改变这个状况,我们确实需要有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要比其它先进地、市多花几倍的力气,

尤其是要有改革和刨新的精神。基础差这是不利因素,但也有可能成为改革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关键在于能否下功夫去调查掌握全面的情况,及时捕捉各种信息,正确作出各种决策,大胆进行改革创新。因此,我们各级政府、各个部门都要在广泛调查研究,分析前段改革的

情况,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精神,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逐个系统,逐个单位研究和落实改革创新的措施,把改革不断推向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

    (二)要总揽经济全局,牢固树立以经济为中心的思想

    党的十二大提出我国人民在八十年代的三大任务,核心是经济建设。全市各级政府、各个部门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小心,把合己的工作同实观党的总任务、总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议大事、懂全局、管本行,努力为振兴衢州经济,加快四化建设作出应有贡献。现在,我们实行市管县的体制,就要很好地探索和研究如何从衢州市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加快浙西几个县、区经济的发展。当前首先要对全市范围内的资源分布、生产布局、产业结构、产品销售和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明确今后我市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设想和应采取的对策措施,制订出切实可靠的规划。在此基础上,要根据加强宏观控制,积极搞活微观经济的精神,从全市一盘棋思想出发,大力加强纵向和横向的经济联系,合理组织经济活动,使我市逐步建立起城乡一体的生产网络、流通网络、交通运输网

络、科技文化教育和信息的网络,促进全市的经济发展。

    (三)要重视知识,重视人才

    知识和人才是无价之宝,有了知识和人才就会出财富。衢州有丰富的资源,良好的合然条件,过去之所以发展比较慢,除了历史上的原因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缺乏技术、缺乏人才,使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今后,我们要振兴衢州经济,就要十分重视知识和人

才。各级政府都要很好地挖掘现有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时要采取各种方法和途径,引进各种人才,做到举贤荐能,唯才是举;还要立足于抓好基础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培养人才,为衢州经济建设服务。

    (四)要求实、务实、讲求实效

    这是我们要坚持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同时,要从衢州的实际出发,把党的方针、政策具体化。在工作中,要提倡说实话,办实事,讲实效。要像中央领导同志要求的那样,不喊空口号,不摆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脚踏实地,勤奋工作,为四化建设多出力,为人民群众多办好事。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机关干部岗位责任制,克服对人民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等因奉此”的文牍主义以及工作中互相推诿、扯皮、疲杳、拖拉的坏作风,做到廉洁、文明、创新、实干、高效。同时,要进一步发扬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坚持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体察民情,多办实事,努力为人民服务。我们竭诚欢迎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对政府工作多提批评意见和建议,帮助和监督我们不断改进工作。

    各位代表,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历史变革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光荣而艰互的,在前进的道路上,困难也是不少的。但是我们坚信存党中央正确路线的指引,有上级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奋斗,加上我市经济、地理、资源的优势,衢州的工作是能够迎头赶上的,振兴衢州是大有希望的。让我们在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在新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地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坚持改革,勇于创新,和衷共济,奋发图强,为振兴衢州,全面开创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

    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达到!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