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衢州市委员会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发扬愚公精神 坚持改革创新
为建设新衢州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衢州市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陈 文 韶
(1986年3月28日)
 
同志们:
我受中共衢州市委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代表们审议。
一、建市以来的工作回顾
1985年5月,国务院批准撤销金华地区,建立省辖衢州市,实行市管县体制。6月22日,中共浙江省委决定,建立中共衢州市委。新市委从7月8日开始办公,到现在已经8个多月了。8个多月来,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搞好机构改革和机关组建。按照国务院的批复和省委指示精神,去年市委集中了一段时间,抓市级机关和衢县、柯城区的组建工作。根据改革、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市委、市政府共设置37个工作部门,已经全面开展工作。通过紧张筹备,去年8月,召开了第一届市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市人大常委会,选举决定了市长、副市长、按照法定程序,建立和完善了市级权力机关和行政领导机构。同时,还召开了首届首次政协会议,选举产生了市政协领导班子。今年1月,选举产生了市科学技术协会。市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侨联等群众团体都正在积极筹备,年内将召开代表会。在组建机构过程中,我们按照干部“四化”的要求,认真做好领导班子成员的选拔工作。同时,加强了市级机关的思想建设,建市以来,先后两次举办了市级机关全体干部参加的学习班。机关全体党员、干部按照市委提出的建立“廉洁、文明、创新、实干、高效”的新作风的要求,发扬艰苦创业、团结战斗的精神,积极努力,使工作迅速走上了正轨。衢县和柯城区在体制确定后,较快地配备了县委、区委的领导班子,组建了机关各部门,召开了县、区人民代表大会与县政协会议,各项工作都逐渐走向正常。
二是坚持改革,搞好经济建设。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指出,建立省辖衢州市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开发浙西资源,振兴衢州。建市以后,市委就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议题,先后两次组织了振兴衢州经济讨论会。通过讨论,分析我市自然资源的优势,初步明确了全市发展经济的战略重点和方向。围绕这些战略重点,市委、市政府从抓改革入手,抓好经济建设。在农村,通过进一步完善各业生产责任制,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有计划地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去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21.8亿斤,是建国以来的第三个丰收年。多种经营、乡镇工业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如柑桔产量达到95万多担,比1984年增长了98%;乡镇工业总产值达2.53亿元,比1984年增长71%。由于各业全面发展,全市去年农业总产值(包括村及村以下工业)达到8.7886亿元,比1984年增长14%。农民人均收入451元。在城镇,通过抓住搞活企业这个中心环节,继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完善企业内部责任制,使企业增强了活力,经济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去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1.44亿元,比1984增长19.5%。全员劳动生产率、实现利润、上缴税金都比上年增长。去年,我们还在价格体制、流通体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起到了促进工农业生产和搞活流通、活跃市场、繁荣经济的重要作用。全市1985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7.14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全市财政总收入达到1.96亿元,比上年增长20.9%。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人均国民收入达到633元,比上年增加88元。城乡储蓄存款余额比上年增长35%,人均达到112元。城镇建设也有了较快的发展。
三是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市以后,在市级机关整党基本结束的基础上,市委抓紧部署了县级机关和市属单位、乡镇机关的整党。目前,县级机关和市直多数单位的整党已经基本结束,乡镇机关的整党正在深入进行。通过整党,使广大党员普遍受到了一次党性、党风和党纪的再教育,提高了思想觉悟,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念,促进了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转变,促进了改革和经济建设。为了巩固整党成果,最近,市、县两级整党基本结束的单位,都正在认真进行“回头看”,进一步解决前阶段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农村整党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当前正在积极做好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下半年将分期分批的展开。在抓好整党工作的同时,切实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各级党组织普遍地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了形势、政策、理想、纪律和法制教育,广泛地开展了学习老山战斗英雄和其他先进人物的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明确方向,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坚定为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总任务、总目标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多种形式的政治思想工作,落实社会综合治理的措施,有力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和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从而使社会风气有了明显好转。
建市以来,对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等事业也做了不少工作,研究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所有这些,都是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辛勤工作、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衢部队和在衢部、省属单位大力支持的结果。
当前,我市政治、经济形势都很好。但是,由于建市不久,困难较多,特别是我们的思想水平、领导方法与新形势还不适应,有些关系没有理顺,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对照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要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精神,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发扬成绩,纠正缺点,坚持改革创新,努力推进我市的两个文明建设。
二、充分开发浙西资源,努力振兴衢州经济
经济建设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基础。建国30多年来,我市的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且有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但是,与先进市地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加快浙西资源的开发,努力振兴衢州的经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
衢州地处浙江西部,联结闽、赣、皖三省,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发展经济的潜力是很大的。根据党中央提出的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与省委关于开发浙西经济的指示,我市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技术改造,加速资源和智力开发,发展横向经济联系,在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争取尽可能快的速度,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发展。通过几年努力,把衢州建设成为我省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和化工、建材基地,成为我省联结闽、赣、皖三省边境的交通枢纽和商品交流中心,成为繁荣昌盛、富裕文明的新衢州。
“七五”期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振兴衢州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央“七五”计划建议的精神与我市目前经济的状况,从今年开始到1990年,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6亿元,比1985年增长77%,平均每年递增12%。其中,工业总值23亿元,实现翻一番,年递增率为15%;农业产值13亿元,增长47%,年递增率为8%(包括村及村以下工业)。财政收入达到3.16亿元,比1985年增长61%,年递增率为10%。社会总产值达到51亿元,比1985年增长80%。人均国民收入超千元,比1985年增长60%以上。
根据人口发展必须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要求,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左右,到1990年力争把全市人口控制在233万以内。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的全面稳定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我市在长期经济发展中形成的一大优势。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它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当前,我们必须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根据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运综合经营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逐步实现农业经济的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在农业生产中,粮食生产仍然是个重点,必须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保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到“七五”末期,要求粮食总产稳定在23.5亿斤左右,保持人均千斤粮的水平。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要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目前,我市还有200多万亩荒山、荒丘、荒滩、荒水有待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因此,今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重点应放在开发性生产上,在开发“四荒”上大做文章,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逐步在我市建立以柑桔为重点的小水果生产基地,以蚕桑、棉花为主的纺织原料生产基地,以用材林为主的林业生产基地,以猴头菇、香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以瘦肉型猪为主的畜牧生产基地和毛竹、茶叶、油料生产基地。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地方特色,能适应大规模商品生产要求,经济效益高,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多层次的新型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我市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乡镇企业是振兴我市农村经济与农民富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市乡镇企业是一个薄弱环节,今后要作为振兴衢州的战略重点,下决心抓上去。要从巩固提高现有企业和开拓新的生产门类两个方面一起下功夫。对现有企业要通过整顿提高,充分挖掘内部潜力,逐步发展壮大。同时要广开门路,开辟新的领域。对于那些效益好,投资省,见效快的项目,要争取上。我市发展乡镇企业的方向与重点是:要抓好农副产品、林副产品的加工,走“种养加”、“贸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同时,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和大中型企业的技术优势,发展横向联合,广开门路,发展轻纺、食品、建材、化工、机械等产品。争取在“七五”期间乡镇工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星火计划”是推动乡镇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各级领导必须十分重视,在认真实施省里安排的“星火计划”的同时,要根据本地实际,制订实施市、县的“星火计划”,把科技星火引向全市,逐步形成燎原之势。
(三)改造提高现有工业企业、大力开拓新兴工业。目前,我市工业已有一定的基础,但重工业占的比重较大,能耗高,结构不合理,发展速度不快。今后,工业部门要把工作重点放在调整产品结构,抓紧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经营管理上,大力增产适销对路商品,充分发挥现有企业在我市工业发展中的作用。要充分利用衢州化学工业公司等骨干企业的产品、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等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系,通过多方面的协作,带动、促进我市工业的发展。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同开拓新的生产门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七五”期间,我们要加快调整工业布局和结构,重点发展纺织、食品、电子等轻型工业,提高它们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经过今后几年的努力,要在全市逐步形成化工、建材、食品、轻纺、机电、造纸、电子等工业产品生产系列。
(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开拓市场,搞活流通。第三产业的兴起和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发展第三产业对于促进生产,搞活流通,搞好服务,方便生活,安排就业,都有重大的作用。我市第三产业不发达,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很不适应。今后必须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要坚持国营、集体、个体和城市、乡村一起上的方针,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条件,发展第三产业。要鼓励工厂企业利用多余劳力、资金和闲置厂房面向社会办第三产业。要支持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搞劳务,从事各种服务业。目前我市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是商业服务业。商业供销部门一方面要进一步实施“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的流通体制,积极参与市场调节,发挥主渠道作用,建立和发展各种贸易中心,增加商业零售网点,提高社会和经济两个效益。另一方面要积极开拓市场,在杭州、上海等城市以及闽、赣、皖等邻近地区建立窗口,通过各种协作,建立稳固的商品流通渠道。要加强农村集镇建设,大力开辟各种农贸市场和小商品市场。同时,要积极开拓与建立多种形式的生产、生活服务系统,扩大与现代经济活动相适应的金融、保险、咨询、信息、旅游等服务领域。
要完成我市“七五”期间的经济建设任务,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党中央“七五”计划建议的精神,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第一,深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七五”期间,我国经济工作面临两大任务:一是搞好经济体制改革,二是发展国民经济,而改革是放在首位的。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极稳妥地进行工业、农业、商业、金融等各方面的改革,不断革除现行体制中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种种积弊,逐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各项管理体制,保证我市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是我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我们要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各项规定,进一步简政放权,努力为企业搞活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使其真正成为相对独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内部改革,要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与个人三者关系,实行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积极总结推广厂长(经理)负责制。推行目标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健全企业的生产行政指挥系统,不断增强企业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要改善和加强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把政府管理企业从直接控制为主转为间接控制为主,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在农村要按照中央关于1986年农村工作的部署精神,解决好第一步改革中的遗留问题,进一步搞好第二步改革。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完善各种经济合同制,继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走贸工农的路子,促进我市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第二,加速技术改造,推进技术进步。目前,我市许多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工艺水平低;农业基本上是传统技术。因此,必须大力推广和应用科学技术,狠抓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这是提高企业素质,提高工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促进我市经济更快发展的关键。
加快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首要的是增强企业追求探索新技术的动力,并要为企业技术进步创造良好的条件。今后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高技改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同时要从税收、价格、信贷等方面鼓励企业开发、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对全民大中型骨干企业的改造,要从资金、物资和技术力量上优先安排,对一些生产社会必需的、产品适销对路而薄利的企业的技术改造,应在资金上给以必要的扶持。各级都要增加对农业的投资,继续抓好农业基本建设,提高农业的科技水平,促进农业的发展。同时,也要加快其他行业的技术改造,努力改善生产、经营和服务条件,推进我市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三,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系。横向经济联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是现代化生产的要求。发展横向经济联系,促进经济技术协作,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增强我市经济活力,加快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我们一定要破除自给自足、闭关自守的旧观念、打破地域、部门的条块分割,充分利用本地与外地的两种资源,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努力学会组织本地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两套本领,敞开浙西大门,实行全方位、外向型的开放式经济。充分发挥我市的各种优势,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发展同兄弟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与毗邻地区的技术协作和经济交往,欢迎外地以合资、合作或补偿贸易等形式进行开发性项目的建设,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资金与技术的引进和其他经济交流活动。同时,还要在国家统一政策指导下,扶植和增加商品出口,开展对外贸易,多创外汇。
第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要考虑地方财力、物力的可能,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七五”期间,要以能源、交通、城镇设施为重点,尽可能解决我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一些突出问题。
解决能源问题,应坚持开发和节约并重,新建与改造相结合的方针,采取多种措施降低能耗,合理使用现有能源,大力开辟新能源,积极发展中小型水电站,多生产一些地产煤,多渠道协作搞煤、电,搞好石煤的综合利用,以切实解决我市能源紧张的矛盾。
发展交通运输事业,首先要挖掘现有潜力,加强公路管理,改善路况。其次,要积极进行公路和航道的建设。“七五”期间,要着重改造好龙游至诸葛、衢州至江山的公路,争取改造常山至江山、衢州至上方两条公路。要加强航道整治和疏浚,提高航运能力,重点对常山港水运问题进行综合考察和可行性研究,争取省有关部门对开发常山港水运的支持。进一步加强邮电、通讯基本设施的建设,改善城乡通讯条件,以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要积极进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并根据财力的可能,进行城镇市场、文化、娱乐以及其他公共设施的建设改变城镇面貌。同时,要重视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
第五,完善市管县体制,发挥中心城市的综合功能作用。实行市管县是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我市实行这种新体制还刚刚开始,缺乏经验。今后,我们要同各县一道,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总结经验,逐步完善。要加强城市自身的建设,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更好地发挥其综合功能的作用。要按照自愿互利、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强市、县之间的经济联合和协作,建立起工农结合、互为依托的社会主义新型城乡关系。要逐步理顺市县(区)的关系,市级机关、各部门都要进一步端正业务指导思想,热情为基层服务,为振兴衢州作出积极贡献。
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要一起抓,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坚持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方针。应该明确,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现代化。如果忽视精神文明建设这个伟大的任务,我们的工作就会偏离马克思主义轨道,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物质文明建设也要走弯路、受破坏,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都不可能取得胜利。因此,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必须从理论和政治的高度来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一)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我们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完成各项任务的强大武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后,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其重要。我们要防止和克服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错误倾向,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各项改革的实际,坚持不懈地抓好思想政治工作。
要不断开展形势、政策的教育。正确认识形势和党中央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是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关键。从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看,出问题、犯错误往往是与对形势估计不正确有关系。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党在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开展各种形式的形势与政策教育。通过形势与政策的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形势,了解党的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信不疑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推动两个文明的建设,保证党的总任务、总目标的实现。
要深入进行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四有”教育。广大党员有理想、守纪律,历来是我们党的优势。过去我们靠这种优势,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今天我们面临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同样需要这种优势。我们要按照新时期的要求,坚持不懈地在党员、干部和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进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抵制和反对资本主义、封建主义思想的侵蚀,抵制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抵制和反对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好逸恶劳、“一切向钱看”等错误思想和行为,同腐朽没落的丑恶现象进行有力的斗争。同时,要加强革命传统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在广大群众中培养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情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树立讲文明、讲礼貌的社会风尚,创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和谐的同志关系,培育一代新人,开创一代新风。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要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贯通起来,教育群众把远大理想同当前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把理想落实在行动上,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实现四化奋发进取,建功立业。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贯彻疏导方针,切忌简单粗暴、空洞枯燥、不讲实效,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善于从政治经济活动中,从执行现行政策中,从群众生活中,寻找课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针对性、有说服力地回答人们在改革和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要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和方法,要特别注意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请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纪律的人讲纪律,向英模和本地区、本单位的先进人物学习。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和分析群众的要求,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继续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和争创“文明单位”、“五好家庭”等活动,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基层。
要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各级党组织要积极担负起领导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责,把思想政治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经常研究,认真抓好。要加强政工队伍的建设,尽快改变政工队伍目前还存在着的组织不健全、思想不稳定、素质不够高等问题,使之更好地担负起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任。
(二)积极发展科技教育事业,为两个文明建设培养大批人才。为了尽快改变我市人才缺乏、技术落后的状况,加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科技教育事业重要意义的认识,把科技教育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上,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各种建设人才。
现代科学技术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我们要按照“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认真抓好科技工作。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切实而有步骤地抓好科技体制改革。要采取措施使科技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要改革科技经费拨款与使用制度,开拓技术市场,强化企业的技术吸收和开发能力,改革科技人员管理制度,鼓励科技人员面向实际,在生产第一线发挥积极作用。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制订好科技发展的规划,明确科技进步的目标,积极开展科技交流和学术活动,做好科学技术的普及工作。要重视发展社会科学,积极探索和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更好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教育管理体制,积极调整教育结构,尽快地改变我市教育事业落后状况。要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办法,调动地方办学的积极性,积极而稳妥地发展基础教育,有步骤有计划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要认真办好师范教育,切实抓好教师进修培训工作,建立一支稳定的合格的教师队伍。要重视托幼事业,发展儿童早期教育。要进一步贯彻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逐步建立从初级到中级,专业门类比较配套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今后5年,我们要根据现有的基础,积极创造条件,兴办一些中等专业学校,同时积极发展高等教育。要继续发展成人教育,进一步办好广播、电视、函授、业大、夜大等各类学校。农村要认真抓好扫盲工作,努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
为了加快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市、县、乡各级政府都要不断增加科技教育投资,科技教育经费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要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不断改善科技人员和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三)繁荣文化艺术,发展卫生体育事业。要加强党对文艺新闻工作的领导。文学、艺术、新闻、广播、电影、电视、戏剧等各项事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要加强群众文化工作。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群众文化也要不断改革、创新、提高,要逐步增加群众文化事业的投资,稳定群众文化队伍,开展多种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要求。要整顿文化市场,加强对小报和录像放映的管理,严格查禁淫秽物品,保护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要大力发展医药卫生保健事业,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对地方病的防治,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努力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要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的自然增长,大力推行优生优育,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提高人口的素质。加强体育设施的建设。开展多种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增强人民的体质。
(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民主和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各级党组织必须十分重视组织和支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和建设,使之成为有权威的权力机关。在基层组织中,要逐步实行民主管理、群众自治,充分发挥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在企业中,要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各项民主管理制度。要把社会主义民主扩展到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保证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正当的民主权利。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要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各级党组织既要善于掌握党的政策,又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去维护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人民利益。政法部门要忠于职守,按照法律程序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务必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继续开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与严重经济犯罪活动,要加强对经济案件的审理和经济纠纷的调解和仲裁工作,为经济体制改革和搞活、开放提供法律保障与法律服务。要加强政法队伍的自身建设,提高政法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需要。
要在全社会形成依法办事的风气。重视法律宣传工作,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党员群众中普及基本法律常识。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决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现象。坚决制止少数干部欺压群众、侵犯公民民主权利和人身自由的违法乱纪行为。切实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充分运用政治思想、文化教育、行政和法律等各种手段,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预防和减少犯罪现象,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争取社会治安、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要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做好转业、退伍复员军人安置工作,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加强民兵建设,充分发挥军队、武警和民兵在保护和建设四化事业中的作用。
四、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为了更好地完成我市“七五”计划的各项任务,推进两个文明建设,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并根据新时期任务的要求和历史条件的特点,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努力把全市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统一,作风上端正,纪律上严明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加强党性教育,促进党风的根本好转。党风问题是党的建设中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搞好党风是推动全面改革和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在5年内实现党风根本好转的目标,现在只剩下一年多时间,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我们必须狠狠地、一天也不放松地抓,争取如期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
搞好党风建设须加强党性教育。我们党的实践说明,坚定的无产阶级党性,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决不是自发产生的;执政党的地位,又容易使党员、干部脱离人民群众,当官做老爷。因此,必须对党员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坚持党的理想、宗旨和纪律教育,才能保持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只有全体共产党员的政治素质提高了,党性观念增强了,不正之风才能纠正,党风的根本好转才能实现。因此,我们必须紧密联系党员的思想实际开展经常性的党性教育。要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党章、《准则》等其他有关规定,学习中央领导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结合实际对照检查,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找出差距,纠正错误。通过党性教育,使广大党员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组织纪律性和全局观念。
全面整党是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的步骤,也是实现党风根本好转的强有力的措施。我市市、县机关的整党已经基本结束,区、乡机关、市县属单位与企业的整党已从去年十月份开始,接下去还要进行乡村基层党组织的整顿。各级党委一定要继续加强对整党的领导,及时了解情况,总结经验,具体指导,善始善终地高标准地完成整党任务,防止走过场。农村整党是这次整党中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对于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推动和保证农村改革的深入健康发展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具有重大的意义。各级党委要按照中指委关于农村整党工作部署通知的要求,认真把农村整党搞好。广大农村党员一定要积极地自觉地参加整党。这次整党,是在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必须始终同改革紧密结合,整党要促进改革,为改革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争取整党与改革双丰收,以促进经济的发展。通过整党,既要全面完成整党的基本任务,双要突出重点,着重是增强党性,纠正以权谋私等新的不正之风。已经和将要结束整党的单位,要围绕端正党风、增强党性这个中心,进行整党“回头看”,凡是党风没有明显好转的,一定要认真补课,以巩固和发展整党成果。
端正党风,必须从领导干部做起,从领导机关做起。全市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市、县担负一定职务的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带头端正党风,为全市人民作出表率。市、县机关是代表党和国家行使职权的部门,它对全市的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市、县机关必须向中央机关学习,积极同机关中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按照廉洁、文明、创新、实干、高效的要求,切实改进机关作风,不负全市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树立好的党风,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各级党组织要把端正党风、纠正不正之风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抓紧抓好。要严格执行中央、省委关于党风问题的一系列规定,在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教育的同时,各地也要制订一些必要的规章制度,进行有效地约束和检查督促;要冲破各种阻力,坚决果断地查处一批大案要案,以儆效尤;要实行党风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抓出成效来。市委相信,只要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就一定能实现我市党风的根本好转。
(二)进一步健全民主集中制,保证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最根本的组织原则。各级党组织要根据党的组织制度,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高度的集中,加强组织纪律性,克服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和宗派主义等不良现象,保证全党行动上的一致性。
为了使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正常化,必须坚决克服党组织中不民主现象和家长制作风。要努力发展党内民主,在党内允许发表不同意见,开展争论,通过充分说理和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统一,决不能压制民主,搞个人专断。同时,每个党员也必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不允许党的组织和党员,对党的决定采取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态度。各级党委要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要注意发挥每个党员和领导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要健全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组织,参加组织生活。各级党委要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交流思想,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通过建立和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团结一致,生动活泼,纪律严明的政治局面。
要进一步搞好党政分工,加强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领导和党组织本身的建设,防止和克服党政不分,党委独揽一切,包办代替的现象。要充分发挥行政和生产指挥系统的职能作用。
(三)整顿组织纪律,加强纪律检查工作。我们的党是一个具有统一意志和严密的组织纪律的党。铁的纪律历来是我们党的真正优势,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没有纪律,没有理想,就会象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成功?”所以,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纪律问题。近几年来,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对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纪律松驰。有的政治上搞自由主义,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对党的方针、政策不学习、不执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或者采取实用主义态度;有的个人主义思想膨胀,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违反规定经商牟利;违反组织原则安插亲属子女;有极少数人甚至违法乱纪,走上犯罪道路。这些问题虽然是发生在少数党员身上,但是腐蚀性危害性很大,政治影响很坏。因此,我们必须把党规党法建设作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严肃整顿纪律。
党的纪律是代表党的利益的,每个党员既要严于律己,自觉接受纪律的约束,模范地遵守纪律,同时还要勇于同违反纪律的行为作斗争,敢抓、敢管、敢于碰硬,用实际行动维护党的纪律的权威性。对那些违反党纪,败坏党风的党员,不仅要晓之以理,导之以规,而且要绳之以纪;触犯刑律的,要受法律制裁,决不心慈手软,姑息迁就。
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纪律检查工作的领导,支持纪律检查委员会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自觉接受同级纪委实行党章规定范围内的监督。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要经常对党员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协助各级党组织整顿党风,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维护党规党法,同党内存在的各种不良现象和违法乱纪行为作坚决的斗争,扶植正气,刹住歪风,为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而奋斗。
(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切实转变作风。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的结晶。为了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一步解放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把中央的精神同本地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经常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创新之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力提倡务实精神。领导者必须少讲空话,多干实事,务求见效。要下决心从“文山会海”和事务主义中解脱出来。要坚决扫除办事拖拉、互相扯皮、不负责任的不良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并有计划地走出去,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要发扬勇于负责、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衢州是新建市,原来基础较差,现在百业待兴。我们要有不畏艰辛、艰苦创业的精神,努力克服困难,为建设新衢州勤奋工作。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工作作风和基本的领导方法。各级党组织坚持走群众路线,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为人民多办好事,多做贡献。为了加强党同群众的联系,必须加强党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青年、妇女中的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侨联等群众组织和团体的作用。要关心群众生活,了解群众的意愿和要求,自觉接受群众批评监督。要重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要继续抓好冤、假、错案的平反工作,妥善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在党的“十三大”召开以前基本完成落实政策的任务。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和保护群众的积极性,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推进我们的事业。
要加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党的历史表明,我们党所取得的所有重大胜利,都离不开统一战线这个法宝,统一战线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和四化建设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市、县政协的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各界爱国人士的合作。重大问题要同党外朋友通气,听取他们的意见,支持和鼓励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献计出力。要进一步落实统战政策、民族政策、宗教政策、侨务政策和台属台胞政策等各项政策,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实现四化和祖国和平统一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
(五)加强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坚定不移地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调整和建设好各级领导班子,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一心一意干四化,和衷共济创新业的坚强集体。选拔干部必须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关于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的通知》,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全面了解,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择其善者而用之,且严格遵守党的组织制度,按照规定的程序办事,做到公道正派,光明正大。考察干部要历史地全面地了解德、能、勤、绩。要注意发现和起用能够创造性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有效地开创工作局面,扎扎实实为人民办事的干部,不能任用那些好说空话、不干实事、爱做表面文章和弄虚作假的人。干部要能上能下,能官能民。对不称职的干部,应随时调换。配备班子时,要以干部“四化”要求,在年龄上要梯型结构,还要注意干部的个人素质和群体结构。要注意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各级党组织要继续抓好第三梯队建设,建立正规的后备干部队伍。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各级党组织,特别是担任领导职务的年轻同志,要从政治上尊重老同志,生活上关心老同志,继续发挥老同志的作用,让他们安度晚年,健康长寿。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我市现有4000多个基层党支部,6万多名党员。从总体而言,基本上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但也有一部分党员不能很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部分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有些甚至处于瘫痪状态,严重地影响了党的方针、政策的落实。各级党委必须高度重视,经常研究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问题。要继续整顿和调整好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对那些思想、作风上问题较多的领导班子,要严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促其改正错误,端正作风。对不称职的领导成员,应予改选或撤换。对那些软弱涣散,甚至陷于瘫痪状态的领导班子,要分别加以调整、改组或者重新建立。通过整顿,把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思想政治路线端正,作风正派,团结一致,富有朝气,能带领群众进行四化建设的坚强班子。
必须积极慎重地做好发展党员的工作,注意吸收那些愿意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优秀分子入党,尤其要重视在优秀的知识分子和青年中发展党员,不断改善和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提高党的战斗力。
(六)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科学知识,不断提高领导水平。为了适应党的事业和四化建设的迅速发展,我们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充实和更新知识。邓小平同志说:“全党的各级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要有一定的时间学习,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文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同时,还要学习经济理论和其他科学知识,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行科学领导方法,不断推动工作的前进。
要加强在职干部的培训。要建立正规的干部培训制度,加强市、县党校和干部培训基地的建设;建立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干部教育网络,对干部进行经常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灌输,以切实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领导艺术,造就一支能适应四化建设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
同志们:建设一个新衢州的重任已历史地落在我们肩上,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任务是艰巨的。我们要与全市220万人民一起,发扬愚公精神,坚持改革创新,团结奋斗,扎实工作,加快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为实现我市“七五”计划的各项任务,为振兴浙西经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富裕文明的新衢州而努力奋斗!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