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4.03.10 来源:超级管理员
黄镇中《早春图》
陈立夫“祖国山河名胜地,尽在方寸图画中”
新春佳节,市博物馆举办“衢州市艺术品收藏鉴赏家协会首届藏品展”,其中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华收藏网联谊会理事、市艺术品收藏鉴赏家协会秘书长方志强一人就入选藏品20多件,其中最早一件藏品为西周的褐釉原始瓷筒形罐,距今2300余年。近日,记者走进他的收藏天地——西泠轩。
西泠轩由来
西泠轩位于市区城隍庙内,门面不大,但在方志强的精心收拾下,显得清爽秀雅。一进门,一幅浑厚苍莽的“西泠翰墨”扑面而来。“这是陈立夫晚年珍稀的墨宝;这是西泠印社‘五老’之一、西泠印社理事丁茂鲁的《牧歌图》;这是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朱颖人的《花鸟图》;这是西泠印社副秘书长黄镇中的人物画《早春图》;这是著名书法家、西泠印社理事王冬龄的草书……”方志强如数家珍。
谈及为何取名“西泠轩”,方志强表示,“西泠印社”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的学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美誉。多年来,方志强辗转于西泠印社,拜访名家大师,与诸多西泠书画家结下深厚的友情。2012年12月,方志强放弃公务员工作,成立了浙江西泠轩艺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亲任董事长、总经理。西泠印社有6位书画艺术大师同意受聘为公司终身艺术顾问。
从集邮起步
“谈起收藏,要从30年前说起。”方志强说,那时的他遇到的良师益友是表哥——时任上海市虹口区收藏学会会长、《收藏界》杂志社上海工作站站长朱国祥。受他的影响,方志强开始了收藏。
当时,邮票深受人们的喜爱,方志强加入了邮票收藏大军。于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衢州市邮电局门口,每逢节假日的清早,便有一名英俊青年准时地守候在那,与同好者进行票花交换。“记得当时为收集用过的‘文革’邮票,我用每枚1元钱的价格收进,而当时寄信的邮票只需8分钱一枚。”方志强回首青涩岁月的痴情之举,微微一笑:“以‘文革’邮票、祖国名山邮票和生肖邮票为专题的藏品占主要份额,其余我也收集一些新票、盖销票、信销票、小型张、小本票、小板张等。”时至今日,方志强也未曾停止对邮票的潜心收藏。
以后,方志强渐渐涉及字画、玉器、陶瓷等品种的收藏。
与大师交流
为了丰富收藏门类,方志强增加了对字画的收藏。业内人士深知,字画收藏对藏者的素质要求极高,不仅要有丰富的收藏知识,而且还需具备一定的鉴赏水平。
方志强收藏书画与别的藏家不同的是:主要通过与书画家的书信交流进行收藏。通过书信交流,方志强书画收藏中的名家有周巍峙、邵华泽、张海、孙轶青、吕济民、阎振堂、朱关田等。
在与大师们的博雅交往中,方志强也变得儒雅谦和了。他说,正是大师们的点滴熏陶,让他的生活更有“厚度”。
衢州收藏界至今流传着方志强情系海峡、缘结两岸的一段佳话。
“我通过与陈老长达8年的跨越海峡的鸿雁传书,撷集了他晚年岁月的许多精华亲笔书信。”这些作品柔中见刚,楷法精严,飘逸洒脱。方志强提及陈立夫老先生,顿时满脸兴奋,津津乐道。
“陈立夫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后半生的他主要致力于研究中国文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国学大家。”方志强意味深长地说:“通过与陈老的书信谈心,我从他众多封亲笔信中读懂了许多,内心里体味到他作为一位长者,对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挚爱以及期盼中华文化复兴的殷切情怀,这也是当今海峡两岸中国同胞共同的心声。” “衢州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收藏事业在这片沃土上是大有前途的朝阳产业。”方志强自信地说。
(记者 巫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