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11年建设“法治衢州”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中共衢州市委办公室文件

 

衢委办〔2011〕54号

 

 

中共衢州市委办公室

关于印发《2011年建设“法治衢州”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市、区)委,市直机关各单位党组织:

《2011年建设“法治衢州”工作要点》已经市委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衢州市委办公室

2011年6月16日

 

 

/P>

2011年建设“法治衢州”工作要点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2011年建设“法治衢州”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2011年建设“法治衢州”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和市委五届十三次全会精神,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扎实推进“法治衢州”建设,着力提高党的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人大、政协职能作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力推进依法行政,为推动科学发展和加强社会管理提供支持和服务,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不断提高党委依法执政能力

各级党委要以“争先创优”活动为重要载体,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科学发展的能力。坚持和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坚持把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和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努力提升依法执政的水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落实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完善民主推荐制度,对干部考察、任用、管理、免职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落实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对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的领导和指导,通过换届进一步提高各级党组织的依法执政能力。巩固村级组织换届成果,切实提高村级组织履职能力与水平。认真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把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和公共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等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

二、保障落实发展人民民主各项措施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落实代表工作各项制度。进一步规范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程序和机制,进一步搞好人民政协自身建设,组织开展重点课题调研和视察活动,积极建言献策。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扎实做好民族工作。做好宗教政策的宣传工作,依法提高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和谐宗教关系。积极探索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有效机制。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和综合评价工作。

三、加强权力监督和制约

加大《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实施力度,强化从源头上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进一步加大人大、政协监督工作,认真贯彻监督法,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健全监督机制,丰富监督形式,增强监督实效,推动人大监督工作规范化、法制化。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法治衢州建设工作进行视察调研,及时办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本地民主法治建设提出的议案、提案、建议。积极稳妥地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规范县委权力行使,强化县委权力监督,在县一级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深化行政监管和审计工作,强化对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等重点领域的执法监察和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专项资金和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制度,主动自觉的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进一步完善检察机关监督机制,切实加大诉讼监督的工作力度,全面加强对刑事立案、侦查、审判、刑罚执行和民事行政诉讼活动的监督,规范监督程序,增强监督实效。

四、有效开展反腐倡廉建设

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加强对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谋取私利等行为的查处和问责,建立科学决策、民主监督、公示会审等各项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权力“寻租”机会。认真落实《衢州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加强对政令不畅、执行不力等行为的整治、惩处和问责,确保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责任、效能、廉洁同步推进。创新党风廉政教育载体,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坚守从政“底线”,筑牢拒腐防线。探索实行市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重点部门“勤廉指数”排名榜制度。完善落实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报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整治领导干部违规收受礼金问题。严肃查办以案谋私、贪赃枉法和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等案件。深化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创新工作推进年”和“队伍建设提升年”为载体,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力争把队伍建设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五、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加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力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执行依法行政工作定期报告、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审查等制度,强化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完善行政调解机制,切实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深化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组建县(市、区)“一办三中心”,规范乡镇招投标中心建设。加强对关键岗位、重点领域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实施政府融资债务全口径监管,积极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在扩权强县改革的基础上,推进“四减少”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好行政许可部门内设机构审监分离“两集中两到位”的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改革。深化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和“机关效能110”平台建设。积极深化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的行政公开体系。深化和实施“作风建设年”活动和“执行力提升工程”。

六、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通过创新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在2010年社会管理创新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努力实现由防范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的转变。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加大在食品安全监督、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学校、企业、交通等安全。不断研究依法管理社会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各类场所的方法和能力,推行“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模式,落实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构建社会应急联动体系,实施社会公共安全应急联运项目,加强舆情信息需求发布制度,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激发城乡居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公民社会发展。加强对“虚拟社会”及各类社会组织等重点领域的管理,积极构建信息防控体系,开展网络涉黄涉赌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电话诈骗等新型犯罪,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延伸到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全面实施信访公开听证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投机,努力化解社会矛盾。

七、积极维护公正司法

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提高司法机关公信力和执行力,维护司法权威。进一步规范政法机关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内容、形式、程序,在司法权过于集中的领域、岗位合理配置权力。进一步扩大司法民主,全面实行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行风评议员制度。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针对执法办案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执法规范体系。以信息化促进执法规范化,2011年基本实现信息化办案。完善司法公开制度,依法公开批捕、起诉、立案、庭审、执行等各个环节的内容。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决定》及省、市委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尊重和保障人权,完善轻微犯罪案件快速办理机制,依法严惩严重刑事犯罪,巩固刑事和解试点成果,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健全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最大限度地遏制、减少犯罪,认真履行反腐败和查办、预防职务犯罪职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加强和改进执法和司法管理工作,推出便民利民措施,加强法律宣传、咨询和服务工作,提高司法服务经济、社会、群众的能力。严格执行把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首要标准的要求,做好刑释与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进一步完善执法督查员制度,健全案件评查制度,探索建立执法巡视制度,不断提升执法监督工作能力和水平。

八、深化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全面启动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加强对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职工、农民等重点人员普法教育,重点宣传与转型升级、民生保障等方面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加强法治知识培训,提高培训效果。认真组织好法制宣传日、宣传周、纪念日等活动,运用法律知识竞赛、法制宣讲辅导、法制新闻报道等各种形式,扩大法制宣传的受众面和影响力,增强普法的实效性。抓好普法阵地建设,积极在报刊、广播电视、政务网站等媒体上开辟普法专栏。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短信等新型普法载体和途径,形成多渠道的普法氛围。

九、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深化推进“三民工程”建设。突出在提升管理使用效果、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提升“三民工程”建设效果。进一步加强民情档案规范管理,进一步坚持完善民情沟通机制,进一步完善服务首问责任制、限期承诺办结制等,使“三民工程”成为落实基层民主的长效机制。

创新基层工作方式。坚持“以大带小、以条带块、以点带面”,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提高基层依法行政水平,合理界定县(市、区)和乡(镇)政府的职能配置,探索完善乡镇行政执法体制。进一步深化村务、财务公开,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推进村党组织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坚持以“三有一化”为抓手,推进城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高度重视县(市)城和中心镇社区、村改社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实施集体合同集体协商制度,依法保障企业职工民主权益。积极开展社会各行业依法治理工作,全面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

扎实推进基层法治示范点建设。开展基层法治示范点创建工作,是我市的一项创举,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注重发现、培育、推广各类典型,提高创建活动成效。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区)”、“和谐社会”和“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监督与考核,提升创建工作质量。

十、切实加强对法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人大、政府、政协分工负责、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法治衢州建设推进格局。落实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协调分支机构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整体协调、分工合作、信息互通、共谋发展的工作机制。坚持和完善党委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加强法治衢州联络员队伍建设,形成科学合理、有机协调的法治建设组织网络。加强各级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建设,强化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职能、协调职能、检查督促职能。坚持和完善法治建设调查研究制度,加强法治理论研究,为法治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围绕法治工作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组织开展法治工作督查,促使法治建设决策部署落实到位。积极配合省里创建法治县(市、区)工作先进单位、示范单位活动,协助做好省领导小组年度优秀成员单位评选工作。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