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08.15 来源:超级管理员
衢州市招商局文件
衢市招[2005]1号
衢州市招商局2004年工作总结
及2005年工作思路
一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市委四届十四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切实履行“组织、协调、指导、服务”的工作职能,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年”活动,特别是面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给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带来的严峻挑战与考验,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化挑战为机遇,使我市的招商引资工作保持了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我局2004年的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4年是我市进一步深入推进“招商引资年”活动之年。据统计,全市全年新引进市外投资项目928个,总投资185.64亿元;协议引资额104.8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5.67%;已到位市外资金(含上年结转项目今年到位资金,下同)52.11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4.5%,完成年度计划的158%。新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260个,完成年度计划的174.7 %。其中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3个,与上年同比增长50%。全市引进工业项目659个,总投资137.33亿元,分别占总数的71.0%、74.0%;协议引资额81.08亿元,占总协议引资额77.3%,完成年计划的135.1%;已到位市外资金41.91亿元,占总已到位市外投资额的80.4%,完成年计划的139.7%。市外投资工业项目到位投资已占我市全部工业投入的60.4%,确保了我市规模工业增幅持续保持全省前三位。
在认真抓好全市“招商引资年”活动的同时,市招商局还积极投身招商引资一线,直接参与招商引资,2004年本局直接引进市外投资项目5个,年内已到位市外资金8686.2万元。
二、主要工作
(一)认真搞好调研,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我市“2004年招商引资年”活动,年初我们在认真总结我市2003年招商引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分赴嘉兴、绍兴、金华、丽水、上绕、鹰潭等地取经,寻找我市的比较优势,为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我市“2004年招商引资活动年”的建议方案,针对二季度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及时提出了针对环境变化的对策和措施。在三、四季度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对我市的招商工作如何以变应变、创新方式、应对措施都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精心筹划招商活动,务求扩大招商实效。
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我市“招商引资年”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参与各大招商活动的筹备。2月份参加了赴港澳招商活动,4月份参加了接轨上海系列活动,6月份组织开展了民建创业园投资推介会,参加了宁波“浙洽会”,在9月份我市举办中国衢州孔子文化节之际,组织开展衢州投资经贸活动及投资环境推介会。利用活动之机,大力宣传推介我市投资环境,并促成了一批项目的签约。在做好各项招商活动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了“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力度。有重点、有计划地邀请了台湾温州、宁波、绍兴、杭州等地企业家组团到我市考察投资。同时,积极组织全市开展小分队招商活动、产业招商活动。
(三)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组织协调。
协调职能是市委市政府赋予招商局的主要职责之一。为了切实做好协调工作,我们从健全工作机制入手,做了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在2003年各县(市)区建立招商局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完善各县(市)区招商局的职能,建立起市、县联动的招商工作网络。二是健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例会制度。建立每季一次的全市招商局长例会制度,研究探讨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对策措施,密切关注外界环境变化,以变应变,推进全市招商的稳步进展。三是进一步壮大招商队伍网络。组织开展了市本级招商员培训工作,并指导各县(市)区举办招商员培训班和参与授课,上半年全市完成了首轮培训,下半年进行了深化培训工作,全市全年培训招商员700多人。四是主动加强与各园区的协调工作联系,妥善处理好入园项目选资与保护部门招商积极性的关系,以大力推进大项目招商,抓住机遇提高我市招商质量。
(四)应对环境变化,创新招商方式。
今年以来,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招商引资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在挑战面前,带领全市招商系统的同志振奋精神,迎难而上,以变应变,化挑战为机遇。在做了大量调研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土地、电力、资金等要素的瓶颈制约,在全市大力鼓励企业嫁接招商和鼓励现有外来投资企业增资扩股,鼓励挖潜闲置资产招商。针对国家对投资项目清理调整的趋势,大力推出城市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农业、卫生、教育、社会公益等“4+4”项目的招商引资。针对我市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的经济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在全市倡导和提出了产业招商。针对中小企业对外扩张欲望减弱,大企业扩张意向相对较强的新情况,大力开展大项目招商和专业化队伍招商。通过不断创新招商方式,确保了全市招商工作在应对环境挑战面前取得新突破。同时,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挑商选资的工作思路,建立起挑商选资工作机制和投资客商咨询机制,使我市的招商引资项目在质量上有了较大的提高,每个项目平均规模比上年提高了422万元。
(五)抓好招商前期工作,夯实招商工作基础。
一是切实抓好项目库建设。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地认真做好招商项目的挖掘、筛选和包装工作,定期整理项目库,使全年保持有300个以上项目滚动推出。全市全年共推出对外招商项目1009个,总投资311.5亿元。二是充实和完善重点客商名录库。全年新收集整理了1000多个重点客商名录资料,进行定期沟通联络,发送我市招商引资的最新信息资料。三是抓好招商网站的建设。专人负责网上招商工作,充分利用网络传递信息方便快捷的特点,在“政府招商网”上滚动地发布全市最新的招商动态、招商项目和优惠政策,并与香港、澳门、上海的一些企业协会建立了互链,全年网站访问量超过7.7万人次。
<=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6.25pt; mso-char-indent-count: 2.5; mso-char-indent-size: 10.5pt">(六)加强跟踪服务,优化投资环境。
一是进一步完善跟踪联系服务体系。全年积极做好市领导联系“六个一”工作,对全市1000万元以上项目我局建立专人跟踪联系制度,及时掌握项目动态,加强协调,及时帮助解决招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都与其专门班子进行沟通联络。二是强化服务理念。作为“窗口”单位,建立了《首问责任制》、《客商接待、咨询制度》等一整套服务客商制度,及时处理与办结有关客商咨询、投诉事项,并与市纪委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建立网上投诉联动机制,全年共接待办结各类客商投诉事项100多件,限时结案率达到100%。三是以外来投资企业联谊会为载体,多次组织外来投资企业座谈和走访,帮助外来投资企业协调解决建设和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重大节日都召开联谊、慰问或走访活动,让外来客商在衢州有“家”的感觉,并组织与市内企业联谊,加强内外企业的沟通与交流。
(七)加强考核督查,确保招商实效。
一是做好每月统计、每季分析,及时掌握全市招商进展情况及动态。二是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为了调动各方积极性,年初即提出了“关于2004年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评定的实施意见”、“衢州市招商奖励实施办法”和“关于2004年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等建议稿,由市委办、市府办分别下发了衢委办[2004]29号、衢委办[2004]30号和衢委办[2004]28号文件。建立健全了招商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三是加强督查和抽查。在6月份和11月份分别组织了全市招商引资的抽查和督查,把握了全市招商的务实进度。
(八)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提高工作能力。
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以机关效能建设为载体,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抓手,在全局机关干部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使全局机关干部的工作素质、工作能力和办事服务效率都有较大的提高,2004年我局被评为市级文明机关。
三、2005年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市”、“借力发展”、“特色竞争”战略,深化“招商引资年”活动,变梯度为反梯度,跳跃式对接“长三角”和省内沿海发达地区,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坚持内外资并举,加大产业化、专业化招商力度,提升招商水平。继续营造全社会招商氛围,完善考核激励办法。充分发挥水、土地、生态、农产品、矿产、人才等资源比较优势,加大挑商选资,促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大软硬环境建设,增强环境吸引力。深化全市对外开放格局,推动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二)工作目标。
全市全年完成协议引资额120亿元,市外年内到位资金确保60亿元,引进市外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50个。建立和完善招商引资的工作网络、队伍网络和信息网络;整合资源,大力开展专业化招商、产业化招商;建立健全招商工作的环境应对机制,使招商工作迎难而进;建立和完善项目推出机制,夯实招商工作基础;完善项目论证机制,进一步加大选资力度,提高项目质量;加强软环境建设,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营造“安商、亲商、帮商、富商”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基本思路。
围绕一个目标,确立二条主线,完善三项政策,建立四大机制开展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围绕一个目标即全市全年确保完成引进市外实际到位投资额60亿元;引进市外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50个。确立二条主线即招商工作在继续营造全社会招商氛围的前提下,以产业化招商和专业化招商为主线。完善三项政策即完善部门招商工作考核政策;完善招商激励政策;探索建立鼓励企业嫁接招商或产业化招商政策。建立四大机制即建立专业招商队伍培训和选拔机制;建立项目推出论证机制;建立挑商选资工作机制;建立市、县联动服务及投诉机制。
(四)工作重点。
1、做好“招商引资年”方案的建立和实施工作。做到有布署、有计划、有目标、有检查督促,有序推进“招商引资年”,确保全年引进市外资金60亿元任务的完成。
2、完善有关招商政策。一是完善市级机关部门和县(市、区)的招商考核政策。二是完善招商激励政策。三是探索建立鼓励企业嫁接招商或产业化招商政策。
3、精心组织各项招商活动。加大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力度,组织开展以生态旅游、农产品展销、项目融资推介、产业对接、技术合作为重点的对接上海系列活动;深化“山海协作”工程,以杭州、绍兴、温州、台州、义乌为重点,组织开展与省内发展地区的产业对接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国境外招商活动,并以浙洽会、厦洽会、义博会等全国性投资经贸活动为载体,拓展引进外资渠道,力争吸引外资取得突破。继续组织举办好经贸招商活动、项目融资洽谈等活动。
4、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应对环境挑战。2005年是国家继续实施宏观调控之年,对招商工作来说,挑战大于机遇。为此,要大力创新招商方式,挑战环境变化,确保招商工作迎难而上。要以全市“410”产业规划为指导,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充分利用各种协会、中介组织等广泛开展市场化招商;大力培养和选拔专业招商员,积极开展产业化招商。及时掌握和研究大企业的投资动向,紧盯大企业开展大项目招商工作,力求大项目招商取得新突破。积极启动国(境)外招商,力争国(境)外招商取得突破。鼓励开展以商引商、企业嫁接招商、现有企业增资扩股、以贸引资等务实有效的招商方式,使招商引资工作更扎实有效。
5、深化对外开放格局,拓展招商领域。继续抓好工业项目招商的同时,大力开展农业、旅游、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城市建设等领域的招商工作,舍得“靓女先嫁”,深化我市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范围。积极鼓励企业筹备上市,拓展引资视野和渠道。做到引资、引智、引人才并举。
6、完善招商基础性工作,强化对外联络实效。
要做好招商工作,有效的对外联络是前提。为了强化对外联络推介实效,今年将从三方面入手:
(1)加强项目库建设。认真做好招商项目的挖掘、筛选、包装工作,建立和完善项目推出机制。以规划为指导,推出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工业项目和城市化发展项目,推出一批旅游、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农业方面的招商项目,加强项目储备,实行滚动推出,全市全年确保推出项目500个以上。
(2)加强招商员培训。制订培训方案,抓好组织、落实和督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员培训活动。建立起全市300人以上的专业招商队伍。加强机关部门的招商员、联络员培训工作,组织开展市本级的招商员培训工作,指导各县(市、区)开展招商员培训。
(3)加强招商网站建设。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我市政府招商网站与各县(市、区)、各部门的招商网站互链,进一步加强与市外特别是省内发达地区、长三角、珠三角、港澳的网站互链工作,及时充实更新网站资料,加强日常维护,提高网站质量和知名度,积极宣传推介衢州和项目。将网站上原来的中文版资料全部更改为中英文版,加大向国(境)外推介力度。
7、进一步营造投资软硬环境,不断增强环境吸引力。以深化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弱化管理,强化服务。加强要素供给的综合协调,确保大项目的如期落地、开工和投产。完善跟踪服务机制,做好亿元以上项目有一班人服务,千万元以上项目有专人联络跟踪服务。建立市、县联动的投诉督查机制,方便外商投诉,并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结果,加大督查和查处力度。大力开展对外来投资企业的服务、联谊、走访活动,定期